桃李芬芳
Alumni Literary Garden
校友文苑
更多
校友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桃李芬芳 · 校友文苑 · 正文
老同学风采
2019年09月10日 16:15 

老同学风采

 

作者:周虎子,79级机械制造专业。现任陕西广电报刊社编审。

    

    

                    

 

1. 铁班长

 

铁班长是澄城人氏,1979年入大学不久便入了党,当了班长,毕业留校,是同学之间和同学与学校的联络人。他这人没啥脾气,如公仆般热心为大家服着务,许多人都能径直在实验室里找到他,多少年了他一直在那里办公。

铁班长虽考研读博,但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几十年都没变样。首先是那墩实的身板没变,那一双慈眉善眼没变,那一腔对人热忱的姿态没变。

铁班长与他那高中同学结婚后分居两地,待夫人将工作辞了才在母校里安稳了下来。从此铁班长一直安稳的在学校里呆着,专心于他的科研。多数外地同学来西安,都轻车熟路的先去母校见铁班长,总是由他来召集聚会接风送行的。几次同学大聚会,也是由他张落的。

铁班长有个特点,面软心热。聚会时总想着顾及到每个人,结果搞得自己很忙累。有人说铁班长没铁手腕,没专横独断的霸气,不像个老大。他总是嘿嘿一笑,都是老同学,见个面不容易的。我想这铁班长仁慈面软,呆在这学校里确也合适。

铁班长当过我们的领导,我以为他的无为而治也是领导艺术。当年班上几派在明争暗斗,还与外班打起群架,铁班长则如同唐僧般和稀泥,爱憎不分不明,却让熊孩子们锻炼了个性,走向社会多年后各派一笑泯恩仇,都说那时年幼,没人责怪铁班长的不作为,只是笑谈当年往事。这些保持了张扬个性的同学如今也多成了人中俊杰。

铁班长的热心帮了不少人的忙,如那回校补考的、补办毕业证的,如那出国要复印大学成绩明细的,如那同学的亲友在学校遇着难事的,考研的,借书的,找项目的等,都得到了铁班长的帮助。

在高校这方净土呆着,铁班长的内心许是平静而纯净的。没有患得患失的顾虑,没有争权夺利的欲望,没有转制下岗的风险,几十年快乐的过着自己的校园生活。儿子也在铁班长的影响下,已在母校攻读博士了。

有事交待给铁班长是让人放心的,一是他会很积极认真去办,二则会有回执的。实诚人就是这样,尽心尽力尽责,这也是铁班长的风格。天生的良善本性,加之又浸泡在儒雅的学府里,才能不改初心,始终保持着友善乐观的精气神韵。这和迈出校门的许多同学被时代的风雨击打得苍桑多样不同。也许我们变了,铁班长没变。变的不仅是模样与气质,还有心境心态等。

铁班长是有福缘的人,如同校园里的法国梧桐般在岁月的长河里,越发的越活越滋润了,越发的健壮伟岸了。平平淡淡即是福,铁班长是有福相的。至今虽没能大起也未有大落,也没能大富大贵,未遇大的坎坷,一直生活在熟悉的校园中,又那般的自由自在,确也是一种别样的幸福。

铁班长的微信昵称“幽谷闲人”,好别致的名号,有意境。

 

 

2. 大匠吴老山

 

吴建荣是山西芮城人,故称吴老山。老山大学时读书很踏实用劲,人也实诚厚道。1983年毕业后分回老家的电机厂,成为技术骨干。似乎后来将吴老山放在了二梁上,不合他热心技术的心愿便下海了,还是研制机械产品。老山去广东几个年头了,妻子随行,背水一战,创业中吃尽了苦头。老山咬牙坚持到今天,研发制造的设备有了订单。我知道老山热心于技术研究,是匠人型的专才,跨出体制去独闯天下,困难自然很多。但老山有胆魄,勇敢的迈出了中年创业的步伐。我想凭他在原企业的资历,完全可以晃荡到平安退休的。可他却不安于现状,不愿在温水里泡着,一门心思去自主创业,按自己的意愿投身于装备制造业,确令人敬服。

老山是执着于技术有工匠精神的人,脚踏实地的实业家。微信中发的更多内容都是技术方面的。几十年一直不忘初心,致力于做一个有造化的工程师。

老山和我是同窗。岁月已经改变了许多人的方向和轨迹。同学中改行的很多,老山却坚守在制造业,并自讨苦吃去创业,也许因了老山多年来对技术研究的积累,也许是要圆大匠之梦。老山是老实人,不会去投机钻营,对虚拟经济也不感兴趣,专心于技术。我不知道老山的原单位,对他这样的实干型骨干技术人才的离去,是否感到惋惜?椐说那单位曾暗地叫老山再回去,被老山拒绝了。若有今日,何必当初。国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也会感到高端技术研发人才的重要性的。如若能注重用事业、用感情、用待遇留人,则不会让人才流走。并非离开谁都行,国企里仍然缺的是高级技术人才,而不是人手。

在改革开放多年后的今天,人才终于有了更多的选择。人们对身分的界线也淡化了,特别像老山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是不愿将时光耗在不温不火的温水中而荒废技术业务的,更不愿低三下四为在体制内求人低头的。老山虽然厚道,可骑在脖子上欺人,老山也不答应的。老山下海创业,我理解的他的心思,走自己的制造业之路。

我能想来老山创业的不易,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办企业除了技术研发,还有市场营销,资金回转,员工管理等很多的事情。为此老山全家南下,命运都拴在了一起。特别是到了陌生的广东,一切打拼都靠自己,这和在体制内的老单位是完全不同的。老山就这么闯了多年,已经有了收获的曙光。背井离乡,中年创业,我是没老山这样的胆识的。

这世上本没有路,但有人走了也便有了路,又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老山走的路是创新之路。我想不同的路上有不同的风景,老山这几年虽在困难中愈战愈勇,自然这条路上有奋斗的成就感的。社会更需要实实在在的实业家,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这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的根本。吴老山正从事着不尚空谈的实业,奋斗着快乐着,为着自己的制造业梦想努力着。祝愿老山成为国之大匠。

 

 

3. 挎书包的老男孩

 

聿木兄弟是陕北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为米脂县城里吃商品粮的居民户口,只是兄弟们人头多,故仍为贫困人家出身,上大学时我和聿木都是甲等助学金,似乎聿木还多些特别的照顾,比如冬季的棉衣棉鞋和兰的卡干部装等。毕业时聿木报名去了新疆克拉玛依,在油田的一个机械工厂里工作。据说聿木本可不去新疆的,是看到当时没人去那么远的地方便自动报了名。这一去聿木便踏上了一条别样的路了。

聿木在克拉玛依成了家,后下海办了公司,不久聿木便奔到故乡陕西,先后在西北大学和母校西安交大读研读博,十多个年头过去后聿木博士毕业,便研究起幸福指数等问题,仍浸泡在大学校园中做学问。

聿木先生在西安置办了房产,也许是要在故乡安度晚年吧。新疆那边只是重大节日和春节聿木回去看看,也顺便安排一下公司的事情,聿木的公司委托那边的哥们管着,聿木只按约定的股份分红。聿木在西安很有些年头了,一直住在大学里边健身、学习做学问。时有新疆的、陕北的和外地的朋友来,聿木便成了东道主,酒肉招待。

大学同学中似聿木这般潜心学问,又自在生活的人稀少,不是被家庭琐事所绊,便是被单位所圈,或是换个地方打工糊口。聿木则将经营托了别人,又在体制之外无所拘束,多年来隐于长安学苑,实属难得。

聿木兄乃饱学之士,处江湖之远,不与人争,不以物喜,是都市中的隐者。我以为境界已不在我等世俗的范围了。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能潜心静气来细察世态,或研悟哲学的人稀少,能不带功利目的做学问的人更稀少,这稀少中便有聿木先生。

也许聿木先生已对权势、名利、金钱、美色等看淡放下了,故能以超俗脱尘的眼光观世,能站在大众世俗之外的角度来观照众生,其言语总是平和的,我想这得益于内心的安宁。有几人能远离小家苦读十多年,其恒其毅皆超乎俗人也。

这么多年,聿木先生的内心是孤独的,很多的人不理解。那是我等过分用世俗的角度观照聿木,聿木先生是出於泥不再染。大唐时代的文人也许大多如此,为天下人而思考,过一种特立独行的日子,聿木的风范便是。

我的同学中有出国的,有从政的,有打工的,有做学问的,有干老本行机械制造的,唯聿木兄自在的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做了一名自由学者,并且几十年坚持着走了过来,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活法与追求。也许当我们在年老之后,唯有聿木的《道德经新解》还在世上流传着。历史上不会留下其它人的东西,似草木一生自然而枯,既没有名份也没有记载。

有人一生仅为了小名小利而忙碌着,有人一生都在追寻人间的大道,我想聿木当属后者。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特立独行的在这世上不易,要忍受寂莫和清苦的漫长日子,聿木还是走过来了,依然是精神饱满的前行着。

聿木隐于闹市,过平常的日子,知世俗而不世俗乃人生的另一种境界。聿木是平和安静的,不浮不躁,红光满面气色阳光,早已没了世俗红尘中得失的计较,其精神面貌是乐观健康的正能量。从聿木这里,也许你能反思自己如何活得快乐而更有价值的。

 

 

4. 尚大师

 

尚大师比我年长,1979年大学时与我同班,上学前已在生产队当了队长的。尚大师是礼泉人,抗日国军后代,身材高挑,仪表堂堂,常在旧报纸上写大字,还喜欢写诗,本是文科的材料却学起钻头齿轮来了。印象中尚大师好打蓝球,更是热心肠的人。记得辅导员老师和他那没工作的家属就住在宿舍楼的一层,日子很是艰难,那时吃粮要凭粮本的。尚大师专门从老家礼泉给老师背来麦子救助。

毕业后尚大师分到了咸阳,从工厂考进了市政府从政,负责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等,热心与泥腿子们打交道。在机关里尚大师给人的印象是热情、良善,午休时间多半在棋场中运筹帷幄。尚大师一直保持着军人后代的耿直和农人的朴实,又加之母校的良善教训,始终坚守着老好人的秉性,不钻营不寻私,不拉邦不入派,获得了好口碑与好人缘,平安的退居二线了。尚大师这些年把精力放在了书法上,自成独家风格,在社会上已名声鹊起。

尚大师是同学们对他的称呼,寄望于大器晚成,希望工科出身的尚兄书艺渐进的。为此,尚大师奔走于渭河南北,书法圈内和社会各界也为其勤奋和书法造诣而鼓舞。

尚大师是关中人,始终保持着耕读传家的思维,鼓励侄子在打工之余出版三部长篇小说,在尚大师的心旌深处是将文化看得很重的。我忽然想起上学时的尚大师,我以为那时是有壮怀激烈凌云志的。眼看尚大师进入政界,却很少心思去求取功名地位,平和的朝九晚五几十年,这是世俗社会所不理解的,我想要么尚大师早已看破红尘,看淡了权势金钱等,也许是骨子里的耿硬秉性所致。但尚大师始终是乐观的,既没有官人的架子和虚伪,更没有怀才不遇的报怨,始终彰显出对生活的热爱来。大凡西安来了外地的同学,尚大师必从咸阳赶来一见,相谈甚欢,临别必相送自己认为很意的书法作品。

也许阅历丰富,人生坎坷,晚年的尚大师是平和的、包容的。他对微信同学群里的争吵,甚或对发的心灵鸡汤、美景美食等均能宽容的接受,认为各人均有各自表述生活感悟的自由,社会多元化的今天,要尊重各种语言的张扬。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经历阅历都丰富了,已经进入到可以手搭凉棚笑谈人生的时候了,也已经进入到可以将爱好升级到专长发挥到极致的时候了,让人生在夕阳中更灿烂些。尚大师在书艺方面正如此追求着心中的梦想,其努力的姿势是优美的。

滚滚红尘,芸芸众生。能在这世上为人们留下思想、艺术、技术的人不多,能心情怡然悠然的承接命运的人不多,能保持善待别人并关爱别人的人不多。从这几点看,尚大师的境界和追求是高大上的,在浮躁的当下社会里也是难能可贵的。

尚大师真名尚千思,书法作品落款多为千思书。笔力劲健,造型随性,大气磅礡,意境悠深。让人感到的是一种坚韧和洒脱,是一种对人生苦悲欢乐迪坦然承接与享受的过程。我以为不拘泥于章法不扭捏于造字的书法,将人生的所感所悟借书写挥发才更有味道。如若能自成一体,特立独创形成风格,那便是书艺的高境界和大造化。尚大师正在这么追求着。

尚大师是芸芸众生中有才华的人,过着平常的日子。但却能将平淡的生活活出诗意和境界,不也是一种成功。尚大师是懂生活的人,在享受着每天为俗事奔波的同时,却坚持着自己的艺术追求,这晚年便充实和丰富了。

 

 

5. 猴哥哥

 

猴哥上学时与我同舍,教师子弟,上学时家境较好,1979年时就挎着海欧方盒照相机。毕业后回到了咸阳的研究所,停薪留职在西安办了公司,至今仍运营着。猴哥的根在体制内,已办了内退手续,成了自由人。时常从咸阳往返西安上班,大家都知道猴哥的行动时段,也常要等猴哥从咸阳来了小聚的。说明猴哥人缘好、义气。

过去猴哥的脾气大,不对眼不投缘的一般不理,气味相投的则不拘礼节。我知道猴哥在咸阳那个所里有几个铁哥们,如今都发达了,可在猴哥面前仍旧如往日般亲切。猴哥如今年纪大了,也温柔了许多。青年时代那股冲劲明显减了,椐说猴歌过去急火了则挥拳上脸要与人打斗的。直性子人都有个直肠子,热心助人。猴哥也帮过不少人。比如为同学从外地调到他的所里,猴哥主动领着推荐拜访。比方朋友夫妻反目,猴哥则站在两边劝和。比方同学中遇有突发危难,猴哥则主动资助等。平常的婚丧嫁娶等事,猴哥都积极参加的,在与同学和朋友的交往中,猴哥总是主动吃亏,包括经济合作中也是如此。凡是和猴哥打过交道的人都认可他的义气。

这些年里,也许猴哥事业有成,也许内退后心闲淡定,请客陪酒的时间多了。大凡有场子,猴哥必提着自存的陈年老酒赶到。也不分人,一视同仁,不有意去奉迎巴接谁,也不故意去挖苦讽剌谁,性格已经绵和了。

我知道仅管如此,猴哥做人还是有他的原则的。尊重别人,有看法有成见但不说破;人敬我尺,我还人丈;宽容别人,留充分的时间给别人自觉自悟;关爱别人,重在危难之时的雪中送炭等。表面粗旷的猴哥却仍是个心思慎密的人,很会交人识人的人,这点让我佩服。

宽厚是猴哥最大的特点。猴哥办了公司便是商海中的生意人,自当以取利为目标。可猴哥办事情总是“取果半青黄,不如待自落”,总是在买与不买中拿捏巧妙得体,生意往来中却也又积累了朋友,生意一直顺利进行着。按说这不符合他的脾气的,可他却硬是耐着性子,这么不浮不躁有板有眼的坚持到了今天,同时也将心性修为成现在这平和的姿态了,难能可贵。如今猴哥家里养了几只吉娃娃狗,裁种着花木等,夫人外出时猴哥便成狗司令了。伺狗务花弄草,猴哥却乐在其中。

走过路过了许多的坎坷,看到了太多的风景后,一位青年才俊真的就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温随天边云卷去舒”,猴哥现在就是这个姿态在生活。

 

 

6. 王乐活

 

老王是长安库峪人,1983年大学毕业后先在高校教书,后创办企业。自夫人卧床久病后,便专心伺候了。老王人很朴实厚道,又特热情,按说这等才俊好人却因家中贤内的病倒,自此便放下了事业,让人无奈和不忍。老王的情况放在别人的身上,自感千斤重担压顶,多数人是承受不了的。但见老王总是乐呵呵的,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事。老王让人敬佩的正是这一点,豁然大度。

我知道老王是有志向的人,当年从名牌大学毕业,加之其勤奋和努力,事业上是会有大造化的。就是办企业,凭老王的聪慧和诚信,生意上也会有所收获的。但老王都放弃了,守着夫人在治病。多年过去了,夫人仍病着,老王仍奔波着买药照料。没见老王有怨言,也没见老王脸上有愁容。朋友相聚,老王依然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谈古论今,不失儒雅与坦然大气。所以说老王的心胸宽广,沉得住气的。

照世俗的观点看,老王没权没钱,又不是名牌大腕,且每日被自家琐事扯着,可老王坚挺着一个男人的尊严与自信,从来都是不卑不亢,更不趋炎附势,坚强而乐观的过自己的日子。微信朋友圈里还时常有老王发的视频搞笑和幽默的段子,我发现老王知识面很宽,看事论人却十分的平和。家庭的负累和遭遇可能打乱生活的节奏和步伐,但并没有打乱老王的心态。老王的心态如同他老家秦岭大山般坚韧,始终欣然承接人生的一切,迎着困难自己去努力克服,尽人事听天命。这种达观不是所有人都有的,但老王的骨子里有。老王常说,人总得活着,顺应命运也是一种活法。

老王是个人才,更是个人物。处惊不乱,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这般有阅历、有境界、有智慧的人应该是有大造化的。可惜的是老王为着家庭而乐于奔波着,一个将才被现实生活牵着于事业之外了。我有时候也想,绝大多数的人在红尘中为名为利争斗了一生,将来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名份和印痕的,一生的劳碌其实也没多大的价值和意义的。有时为了些身外之物而执着,有时患得患失于名利与金钱,却也是庸人自扰。从这点看,老王是大智若愚的。对家人生命的热爱,对亲人的无微不止的关爱,却是固守住了人生的本真。

我和老王来往甚多,总是被他那乐观的姿势感染着。这些年王老黑那寸发中也夹杂有了白发,但精气神依然是那么的积极阳光。老王的大气是来自于天生的气质,还是后天的修养呢?

也许这芸芸众生中,人和人是有很大的不同。视野、胸怀、格局、修养等因人而异。我以为老王是天降的将才,天生的大气豪迈之人。这种人豁达、乐观、宽容、平和、坚韧,老王便具这些气质,这才有了受人尊重的气场和人格魅力。

老王在库峪的老家我去过,秦岭不墨千秋画,库峪无弦万古琴。“红云居士”乃老王的微信昵称,这居士便是在平凡人生中修禅之人,生活即禅,禅即生活。

 

 

7. 走过坎坷

 

振武是我大学同学,周至农家子弟。兄弟六个,家境很是穷困。心里想这振武也是没眼光,上了个名牌工科大学,却对家里无助,让家里的兄弟们苟且度日。且他自己在那家农机厂也似落魄,效益不好,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勉强借钱集资住进了简陋的房子。男人怕入错行,这话是有道理的。

不久振武兄那个厂子全员买断工龄下岗,振武兄从此便开始了中年打工,先后在几家三本独立学院教书,在几家民企凭技术手艺吃饭,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遍尝。有人善待贾老兄,有人欺侮老实人。人到中年却为饭碗奔波,更为势利之人厌嫌。我想他生活苟且之中,很是同情他老兄不会“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多次同学小聚,振武老兄都是骑辆破旧的自行车来了,话也不多,仅是陪着吃喝,看来振武兄今生也就这样了。

不久便传来了振武老兄南下厦门,在厦门大学嘉庆学院当副教授,硕士导师,机电实训中心主任等。校方给安排了夫人的工作和住房,看来振武兄的价值所在。真乃“梅花九月开,桃花三月放。一般根在土,各自等时来。”振武老兄多年坚持在技术方面,过着不安稳的苦日子,内心却是坚毅的,坦然的承受世人的红白眼,振武老兄明白这其中的味道,也正是这些阅历的积累成了今日教书的财富和资本。

最近与同学聊天,有人说平平淡淡乃是福,有人说阅历丰富乃不枉人生。我却倾向于坎坷丰富和大起大落,毕竟走过路过看到了多彩的景致。太平静也就没了故事,泡在温水中虽受活却也没了多姿的人生。振武老兄的大器晚成说明了这一点,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振武老兄知自己是草根,性格上又不会八面玲珑,只有在技术上硬熬死拼出些名堂,以技术匠人立足。振武老兄明白“地要深耕,娃要亲生”的朴素道理,故能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妄想,不怨人。振武老兄这么一路艰难孤独的熬过来了,对疲累的人生只是淡然一笑,继续低头走自己的路。

 

 

8. 阿拉姐夫李

 

姐夫李是我大学同学,上海阿拉。昵称杰夫李,大家叫成姐夫李,其实没几个人见过大姐的。

1979的夏末,姐夫李从上海滩来西安上学,确令人眼前一亮,操一口鸟侬软语,穿着时尚,皮鞋的头儿是尖的,人也轻爽干练,站在我们这些关中土鳖中简直就是假洋鬼子了。姐夫李是大上海的城市人,自然和来自城市的同学玩的多,似乎也在和我们乡下来的稼娃们有道无形的玻璃隔着。大学四年里,我和他抬头见低头也见,但交流很少。我以为姐夫李们是沾染了资产阶级的坏思想了,比如有饭馍吃,还要备些铁盒子装的饼干;有开水喝,却要冲麦乳精等。姐夫李上学时很活跃,踢足球、穿大喇叭裤跳交际舞、还与学校职工子弟打群架,整个印象是上海滩的习气与做派,这令土鳖们很不上眼。四年中姐夫李很轻松快活的过来了,似乎游戏青春,我当时这么认为。虽说我也用劲却十分吃力的毕业了,心想这或许小赤佬天生的精明。

几十年里,姐夫李先后在国企、政府供职,椐说最成功的是与姐成婚,在上海滩金贵的地方早就住着宽敞的房子,有人看过相片,有人见过大姐,都说姐夫李滋润的很。他现在一家国企当老大,仍然风度不减当年,且更有了熟杏的韵味。

我现在才明白姐夫李上学时是过着正常的城里人的生活,只是我等没见识而己。当我也混迹城市多年后,发觉这人也是由环境改变的,可谓心由境造,境由心生。姐夫李一直是市民意识,我等土鳖一直是农民意识,仍然是城乡观念的差异所致。

这些年姐夫李参加过几次同学聚会,似乎低调了许多,谦逊了许多。有同学故意逼酒,递过去一大杯白酒,姐夫李略迟疑便仰头一口喝了,脸色胀红,迅及跑去吐了。其它人都说阿拉真会演,演的逼真。我知道他没酒量的,能让自己难受也要给人面儿,阿拉仍然在讲义气。

我和姐夫李的交往一直很少,椐说有同学去了上海,他都乐于接待的,这些年也喜欢走出来去各地探望老同学了。当年姐夫李当过班上领导,为拉选票还动员土鳖中的人投他,当然土鳖也有领袖参选,结果姐夫李胜出了。由此可见姐夫李还是有手腕的。在诱惑大姐成亲的事情上,姐夫李怕也是运筹良久费了心思和手法的。

本质上讲姐夫李当年从上海考来西安,已是滩中俊秀了,加之见多识多,人也精明能干,毕业后没走弯路,一路顺风顺水走来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加之姐夫李克服了上海男人的过份仔细和斤斤计较,这江湖义气和正气便显了出来。现在见了姐夫李,很聊得来,因为都经历了岁月风雨的洗礼,对人生都有了相近的感悟。当然还得代问那没见过面没拉过话的大姐好。

外国有个撒切尔夫人,让老撒出了名。上海有个大姐让姐夫出了风头。姐夫李比我等年长,这名儿合适。还有几位比姐夫李还年长的老兄,则可以说沃谁他姐夫李,也可。

 

 

9. 行者不言

 

刘教授是我的同乡,大学又是同窗,平日里各忙各的,偶而也聚一下。教授毕业后分到高校至今,从助教到教授的步伐很快很短,是同学中最早当教授最早住单元房的。

刘教的个头儿不高,人却很精神,工作时刚好那高校创办,教授是创校的元老,以深孔钻的技术应用在行业内走红。学校也趁机成立了深孔钻加工的校办工厂,聘教授负责技术。教授除了授课还有工厂里的事情。当墙外国企里的同学被下岗分流而被迫打工糊口的时候,教授可谓温饱有加,让人眼热。对此教授从不张扬,依旧忙活自己的事情。

这些年里同学之间也曾合伙成立过公司,也有同学到同学的公司去打工,之间还拆借过资金等,中间也起过矛盾和误会等。似乎教授也染手过,但我从他嘴里还没听到对事件的解释,吃了亏或占了便宜,他知而不言。我问他,他不语。我以为教授也许想息事宁人,让矛盾冷却,以便保持同学的面子和名份。我这么说并非偏护教授,我想这是他的风格。教授这人性格倔强,不附势趋炎的。大学同学里如今也有当官的成款的,教授均致以“吊不甩”的态度,你当你的官我教我的书。相反外地如果来了混得不怎么样的的同学,教授必预订讲究的包间,邀请本地同学隆重欢迎接风洗尘。要请客必隆重必郑重,这是他的做派。教授的夫人原在一家国业上班,效益不好,教授也不愿求人调动等,干脆让夫人打工去了。按说教授是有些人脉关系的,但他就是不求人。这些年里,我还没有发现教授为琐事求过其它同学,属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关中人秉性。

教授这些年有些改变,总是在周末或节假日驾车旅行去了,似乎要回归自然。我知道他内心是厌烦了世俗中的是非,想寻自己的清静的。

刘教授虽年纪不大,却已是老教授了。没有权力与金钱和名誉的欲望了,椐说多次放弃学校的官位,只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教授是农家子弟,事业早成,又呆在安稳的学府里,自然在言行方面超俗于红尘中的我等俗人,自然在同学中有些特立独行。每个人的处境不同,身份不同,平台不同,造化不同,心态不同,终了还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不同。多元化的社会里,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当下,人之间是有明显差别的。教授一生平顺,功成名就。我则坎坷不定,名利欠收,坐在二梁之上码文字打发时光自寻乐子。哎,谁也不怪。道非道,非常道。每个道上有每个道上的规矩。路不同,则果不同的。也不能怪自己,茫茫前路,一切都是未知,谁能棋观三步呢?只有尽人事,听天命,便是尊道了。

教授还有一个特点,那便是不苛求别人,按内心的道做自己的事。不像我等总是要求或者希望别人如何怎样,总在为别人不按自己的标准做人做事而喜怒。教授从来都是自省自身的,这或许正是他之所以成为刘教授的根本所在。野渡无人舟自横,谁说今日无古贤。

 

 

 

10. 涛兄依旧

 

涛兄是我大学的同学,毕业后不久便入了党,是当时有前途的青年干部苗子。听说单位里提拔时让别人抢了先,便一跺脚出了体制,办公司搞民营企业了。性子直,把心绪都写在脸上是他的特点。多少年后涛兄的企业有模有样,便吸纳青年人才加盟占股,涛兄驾车云游四方,仅西藏就去了几趟,不时在微信里传来天边的美景。在微信里的昵称是“莫如虚”,总是愤世嫉俗的,仍旧是那直耿耿的心声表露。也会有些小情小调的感性文字让人误以为还是位文艺小青年。

近来涛兄活跃在微信群里,为反腐打老虎拍掌叫好,为企业改革献策,为社会上的负面事件拍砖等,不失依旧的愤青作风。一个体制之外的民企老板,却热心于国家的前途命运,这是难能可贵的。有人以为涛兄言论过激且多余,涛兄却认为这是一种担当。

相比之下,我虽在体制之内,却没有涛兄的激情而“家事国家天下事,事事关心”,我知道涛兄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与进步的。当社会上过多的人仅关心自己碗里的稀稠时,涛兄却研究起社会问题,时而愤怒,时而担忧,生活这把杀猪刀未能泯灭涛兄那一颗躁动的良善之心。虽说涛兄的观点、建议等未必能对社会起到什么看得见的作用,但涛兄依然认为总得关心我们这个社会,坚守原则和底线。涛兄是个耿直之人,眼里进不得沙子,也不想就这么苟且,总是不由自主的探索着社会的诸多方面。这和有些民企老板不同,不是想法和官方某位拉近关系套些政策资金,便是醉心于巧立名目赚钱。涛兄将公司的事交给别人打理了,留下时间自己驾车独闯天南地北,亲眼体察民情世态,为社会发展呼与鼓。在当地的民企中,涛兄是特立独行的另类,在同学们中是“老愤青”,这正是他令人另眼刮目相看之处。有些民企老板把钱看的很重,听说涛兄在旅途中多次资助困难弱势之人,还在做着慈善事业。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各有志,涛兄的志向便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我想他是这么努力的。人虽在野不在朝堂,仍然固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原则。我想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忘我而有担当的人,如同需要有一批仰望星空的思想家。也许涛兄的某些观点、言论还有些不合实际 ,但提出来可以引发更多人的思考,也许涛兄的某些行为还为世俗所不理解,多些包容与忍让,这才符合多元化社会的精神。

我尊重所有关注社会与民生的人,我敬重所有致力于为社会发展贡献才智的人,我也敬重脚踏实地专心过好自己日子的人。只要一心向善向好,都值得尊敬。

 

 

 

11. 享受平淡的幸福

 

老同学张天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那个国企呆着,做过劳司经理,是技术元老。个头儿高,外号长子(长在此读chang)。有次赴外地聚会,短信中有“及长子等人到”,对方惊呼把大儿子也领来了。

天佑是兴平人,城里工作了几十年,却没能打磨祛掉那朴素的作风。企业虽在兼并整合,天佑却把着锅沿没丢手,是同学中没挪过地方的样板。他这人如老牛般踏实,按部就班,似乎也没有太多妄想着权势地位,更没妄想发大财,埋头于技术业务。有次他的夫人说,我家老张虽然平凡,我却总是仰望着。这话虽有些肉麻,却说明天佑的魅力与幸福所在。

天佑现在企业里忙碌于技术工作,高级工程师外似乎也没再挂啥显眼的职务,却不温不火的熬得满头花发。

天佑好健身运动,早听说常打羽毛球,据说太极拳造化较大,圈内也有名气。有次说到微信朋友圈,我意反感晒美景美食,天佑却说要尊重别人发言的权利,要容许别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别太较真,更不宜用自己的标准苛求别人的言行。这么看天佑是很宽容包容的。有位过去我帮助过的同学忆起陈年旧事,我补充了几句,天佑则严肃地对我说,做了好事不能自己说,别人说是别人的事情。有位从新疆来西安读书的老同学,天佑先后安排住宿并帮助在西安买了房子,时常陪着,给予了兄弟般的照顾和温暖。天佑的良善、宽厚、热情给我印象深刻,其人格魅力是很有影响力的。

有年我搭天佑的车子去九寨沟,一路上话语不多,在高速路上也是严守限速,让我平稳舒适。在九寨沟的山上,还将他的保暖衣递给我防寒,如兄长般无微不至的关照着我。

天佑这么多年来,一直不浮不躁的,待人也不分亲疏远近,更不会功利势利的对人区别对待,守着做人的本份和原则。我知道天佑也见过了许多世面,能这么沉稳大气的过平凡的生活,也许早已看淡并且放下了世俗的许多,真诚而本真的过着充实的人生。“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这正是天佑的心态。

 

“富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天佑在红尘中修为自身,更影响着周围的人乐观向善,做一个有内涵有修养的人,对社会的和谐是长远而有益的。

有人以为优于别人便是成功,真正的成功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有人以为奔到了权势和金钱便是成功,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心无大欲。天佑能这么心闲气定,我想还是在不断提升着自己的精神层次,享受平淡的幸福,这不也是一种大成功。

 

 

12. 沧海有洪流

 

洪流兄的人生历程是大多数同学的校本,1979年考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国企,在改革中辞职下海打工经商。这期间要经受长久的职场坎坷与动荡,击水中流,待立稳足根,可以手搭凉棚回眸人生的时候,却人过五十,渐老矣。洪流兄就这样一路走来,从咸阳某国企出来后,搞过机械设计,从2000年开始做舞台机械工程技术,在舞台设备行业干总工至今。据说在国内广电演播厅做活动舞台机械工程最早。河南电视台1500平米演播厅升降台就是2000年洪流搞的。。

洪流是学机械的名牌科班出身,功底扎实,人也踏实,如同那满脸的络腮胡子一样耿硬直爽,靠技术手艺吃饭。特别是舞台设计与施工涉及到光机电诸多技术难题,还要满足甲方的创新要求,洪流的技术统筹便成了公司竞标的实力之一。洪流的骨子里是清高的,市场经济的洪流未能冲刷掉同学洪流心中的追求与理想,凭技术吃饭,靠人品处世。之所以说洪流的历程是同学的标本,是因为他们有许多相同的地方。都出身于草根,人都正统良善,不会取巧,不会投机,也不善人际,性格方面偏于内向,一般不愿求人,坚持独善其身等。我知道他们当年都是各地的高考秀才,又学了机械制造,思维中便有板有眼讲究逻辑了,多数人还不谙世事,活得比较单纯。可在国企改革的洪流中部分人被冲荡进了海里,从此环境变了,海阔凭鱼跃。这种转变是痛苦漫长的,左冲右突鼻青脸肿或坎坎坷坷的都熬过来了。但我发现他们中许多人没有变,也许是因为坚守住了技术业务没丢手。如洪流兄在公司里还能风光着,正是工匠精神的信守与发扬所致。

洪流兄这些年来西安聚会的次数多了,风雨无阻,喝酒也大气。我过去以为工科出身的对技术外的知识了解甚少,洪流兄却很全面,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特别是那精气神里的不卑不亢,平和而大度,坦坦荡荡。

也许是言传身教,洪流兄的儿子以实力考入人民公安大学,分配到西安成为一名警官。洪流兄自儿子上大学便没了后顾之忧,人不求人一般高,无欲则刚。洪流兄是成功的。沧海有洪流,实力如盘石,方能处惊不惧显英雄本色。

有时候我想继往开来这个词,不仅自己有造化,儿女也能自立自强,也是更大的成功。也许我等同学从乡下进城,奋斗一生也仅是铺垫和付出,儿女在此基础上有发展有出息,也不失成就感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能凭技艺人品为生,坚韧乐观而不苟且,平凡而不平庸,都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生。

 

 

13. 越酿越醇

 

丁岳维兄是我的学兄,长安区大峪农家子弟,交大时高我一届,毕业后在兰州沙漠研究所、陕西钢铁研究所工作,后考取研究生,硕士读后读博士,丁兄所在的西安公路学院也改名长安大学。丁兄也从计算数学、统计学、交通工程跨到了会计学专业,如今已是教授硕导。几十年间,丁兄的经历也算坎坷,调动工作,不断的考试升学、晋升职称,马不停蹄的拼搏着,这期间他还停薪留职在抚顺、深圳、西藏等企业打工担任总会计师多年,理论与实践反复结合,使得丁兄在看似波折的生涯中积累了厚实的专业历练和经验,这在同类教师中是少有的。他的研究生讲丁教授的课耐听有味,可见还是丁兄的见识和阅历使他有了言之有物的谈资。

丁兄现在长安大学管理学院任教,四周都认为德艺双馨。我也了解其它大学的管理学院里的状况,多数教师虽也是教授,但我知道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没有操盘实际企业经营管理的经历,多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的。如丁兄这般有理论有实践的人太少。也许这是高校的用人体制机制所限定的。特别是涉及到经济管理、实用技术等,如能请行业里的操盘高手和有实际经验的人讲授,也许效果更佳。当下的高校师资队伍里还缺乏有实战经验的教授,特别是经济管理类,难免出现没当过老板的人教别人如何管理企业如何挣钱。

做为大学教师,宜有宽广的专业知识背景,才能给学生更广的启迪。丁兄先后跨过四个专业,这难能可贵,艺不压身。老师的知识面宽、见识广,做学生也收益。记得我上大学时,每门课的老师仅讲该课的内容,其它一概不言。虽说是工科,但除了本专业,对相临相近的专业知之太少,结果还是专业面太过狭窄。

我见过丁兄的研究生,谈吐幽默风趣,多数也有见识,知识面也广,我想这都是丁兄的言传身教所致。丁兄与他的研究生们似乎也都很随合随意,十分亲切。我想这是丁兄走过坎坷后心态的平和与阳光所致,他鼓励他的学生敢闯敢拼,有梦想便去努力,别让人生留有遗憾。丁兄熟悉他的每一个学生,谈话中又充满了慈爱关怀。丁兄说这些学生和他的孩子一般大,要像家长一样待学生的。

丁兄是见过世面的人,也许人过五十后心态平静平和了,没架子没脾气,既不拿教授的派头更不会见人下菜区别对待,随和中又不卑不亢。对人也热情,比如别的老师不愿带的研究生他带,不存个人的偏见。

与丁兄相处心不累,他总是以诚待人,乐意吃累吃亏吃气,所以在朋友圈中威望颇高。丁兄是长安区秦岭山前的农家出身,几十年奋斗拚博中仍不失朴实诚实,虽经历坎坷,可每一个人生的片断似乎都是后来的财富。在奋斗中历练了人生,奋斗中鼓起了人生的风帆,才有了今日的成果与正果。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成事出艰辛”。历尽坎坷成大道,丁兄是有大修为的。人生是一杯酒。丁兄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的添料,勾兑,酝酿,终将这杯酒越酿越醇,厚重而绵长。生命的姿态和品味更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更大。不忘初心,探求真知,忍辱负重,事业终成正果。

 

 

14. 暮色苍茫看劲松

 

长武人杜金绳同学是我的老学兄,人朴实得宛若家乡的土地,脸色总是润红的,不好烟酒。年纪比我大许多,是同学中的长者,沉稳讷言。毕业后分到了兰州,负责编石油机械专业学术刊物。有年校庆时回来了,我向他请教送孩子留洋的心理。杜兄说情况分几种:一种是官商子弟,闯出去是为以后移民踏路子;一种是去镀金,谋海外的经历;一种是凭用功留学后想留下来换种活法。我说这都要巨额的银子做后盾的,如你老兄这工薪阶层也把孩子送出去又为何故?杜兄说娃要闯,我就得鼓励支持。杜兄是与时俱进的。

不久听说杜兄随单位迁上海了,杜兄到了退休前能移师上海,确是喜事。

在我的印象中,杜兄是本份实在的老实人,做技术工作多年,想必如老黄牛般踏实,却没料到杜兄的脑袋里有着敢闯敢拼的冲劲。做为同样来自农村的我,晓得春天出门要备腊月衣的古理,在这个时代里似乎十分的保守了。做为工薪阶层供孩子留洋,经济压力肯定是有的,可杜兄却顶着压力前行着,这点也让我对杜兄刮目相看了。也许杜兄要刻苦自己来实现孩子的梦想,早就把视野、格局放的宽大,目标定的高远,不仅是希望孩子有个技能或者饭碗,是有着鸿鹄之志的。

我过去总以为老兄也就是个理工男的头脑,总以为老兄如善人般在你好我好他好中平安地度过杂志编辑的生涯,迈入夕阳安度晚年。可杜兄心中却膨湃激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由此可见人确实是要有梦想的,并努力去践行去追梦,这种精神令人鼓舞。

老杜年长,经历了岁月的风雨坎坷,世态人情肯定比我看的多。可老兄却身在红尘中看破红尘事,淡定安然。有次交谈中,老兄说虽然搞技术的没权没势不太风光,可远离了多少是非和功利,躲过了多少争斗与沉浮,难得的安静与自在。老兄说的智慧,事实也如此。

虽然生活的磨砺让太多的激情化作了云烟,但思维却并不因此磨出老茧,而是厚积了太多的坚韧与澄明。社会多元化的今天,大多人是浮躁的,然我们的老杜兄是平和平静的,暮色苍茫看劲松。“野无人迹非无路,村有溪流必有桥。从来意静周边静,知否心宽路也宽”,“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日无古贤。”

杜兄静气、沉稳、心宽,是我同学中的贤人智者。大个子的人说世上的事都让小个子弄成了,小个子说天塌下来有大个子顶着。杜兄个头儿不高,身板硬朗,脸色红润有光,身体外貌和精神风貌都是阳光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杜老兄所筑之梦是会灿烂的,也会实现的。秋美原在云深处,杜兄的修为深厚,谋略是深远的。有人给儿女留财富,以为长宜子孙。有人给子女指正道,似乎更为长远。做父母的责任我以为还是指明道走正途,有出息便能有尊严的生存,也让父母心中欣慰。

 

 

15. 花开见佛

 

卢波有佛相,身材中等略瓷实,脸庞也福态,大耳垂轮,目正口方,慈眉善眼,细言细语。大学四年里不与人红脸,属于独立或者中立于人群的人。却很重视健身运动,晨跑、游泳,洗冷水澡是必须的,每日在宿舍里的亚铃操也是必做的,于是便有了魁武的身板,胸前也是宽厚结实的。毕业后又原地读了研究生。因离我工作的厂子很近,这往来便多了起来。

卢波是个很细心的人,每次来我这儿总要提些菜过来的,吃的虽说简单却很讲究加工的过程,我知道南方人细详。我找对象时,卢波负责跟班后勤保障。比如往女方吃碟里夹菜,过斑马线时主动搀扶等,连女方都说你看人家卢波多有眼色。女方如今成了我的老妻,总是拿卢波作为样板教育我,说你如果有卢波会来事的一半儿把事早干大了。卢波毕业去杭州时,把那对亚铃送我了,如今还在阳台的角落。看见亚铃,就想起了卢波。

卢波研究生毕业后满意的南下了,又找了南方乡党成了家,夫人是水产公司的,现在自己干着,已是有实力的女老板了。记得我结婚旅行到杭州,就住他学校的宿舍,水产公司那位送来了个头大的海蟹。卢波也常来西安公差,声明要吃陕西小吃,我明白这人心细着呢,怕让我破费,他知道我的经济状况。看破而不点明,给足了我的面子。几次我俩吃着岐山臊子面聊天,我却感到卢欣教授虽然一直在学府里,却很知世俗世故的,单纯的只是心底儿。有个机会我可以去北京某商学院去编院刊,卢波认为不可。他说一是你没到非去不可的地步,二则那是个学院你又不是管理科班的教授大腕,三则半途掉链子怎么办?现在的单位还能往下走,把着锅沿儿不敢丢手,年纪大了以稳后路为上策。一语点醒了我,我敬佩卢波的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

不久卢波便升官了,成了系主任,也来西安叙旧拉家长,平易近人,质朴实在,不尚空谈。他一直呆在学府这个环境中,对人谦和厚道,却并非书生型的学者。我俩因为行当不同,很少谈论各自的业务,更多的是推心置腹的议事。卢波这人大智若愚,见识也非一般。比如许多年前他就认识到社会是以阶层来划分人群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阶层间的流动很难。他说这话时我正从工厂调到了省属事业单位,正在放飞心灵的狂枉期。可现在看来卢波的眼很亮,草根出身又改行的我,仍没能突破阶层这个天花板的。这样我便理解了卢波在学校里不浮不躁的教书授课,业余又那么在意健身的心态了。他在稳札稳打积累实力的同时,却能平和的善待自己,活在当下便是一种充实。从这点看,卢波是有大智慧的高人智者。

如今卢波稳坐浙江工大,夫人做着舟山群岛的水产生意,日子富裕而温馨。卢波是很会把住社会前行脉络的,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晓得自己是那根葱,能知道自己是谁,确实是很智慧的。鱼找鱼、虾找虾,这些道理在许久前卢波就告诉我了,只怪我没悟性。

 

 

16. 跨界大不列颠

 

刘延平是大学时的学霸,毕业后许多年却失联了。我知道他留学大不列颠了,最近才有了他的消息,他还在英国,已经成为英国保险业的大学者。这与当初大学的机械专业渐行渐远,早已跨界成为精算大师。搜索关于“刘延平、保险业、精算师”关键词,才略知他这一路拼搏的历程。

先后在英国设菲尔德大学、牛津大学成博士后,专业为机械、电器和电子系统建模等,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在英国获得精算师资质的中国大陆学者。1992年进入英国保险业,历任数据库分析师、总统计师、统计经理、精算经理、精算师、高级精算经理、精算部总监、偿付能令Ⅱ精算总监和技术建模和分析总监。现供职于英国第三大汽车险公司LV保险公司。在英国第一个成功地将全邮码和人口普查数据用于车险和房屋保险定价。被星期天泰晤士报称为保险业的“火箭科学家”。近年多次代表英国精算界受邀回国为高校讲授非保险精算理论和实践。这才有了短暂的老同学相聚相叙的机会。

我的大学同学中成为外籍洋人的不多,刘延平是其中之一。他不是技术移民或投资称民出去的,就是一路考去的,用实力留在大不列颠的。对于去国外发展,我十分惧怕的是语言交流和文化的障碍,特别是到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立稳足根并出人头地谈何容易。我知道许多人去英国读几年书镀个洋文凭,因为不能融入当地社会又回来了。只有优秀的才俊经过奋斗成为精英才可在那儿呆下来的。刘延平这位来自河北的乡巴佬,硬是凭着一股子顽强的劲头,聪明加勤奋好学,终以博士后为起点进入英国保险业,可谓准备充分,又从基层干起,逐步显露出才华并成为权威大腕的精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刘延平的成功之路很难克隆,一是没他那么能耐得住寂苦,二则基础没他扎实。记得当年大学毕业时,刘延平是优秀的金牌学士,已经是名校学霸中的战斗机了。之后的不断深造中又不断振展了知识面,由机电到技术建模,逐步由机械跨界到大数据分析方面了。且这个跨界也是几十年间不断的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反复前行。

刘延平从微信发来他的近照,似乎体态也跨界了,不再是上大学时的那个低头语讷不苟言笑的乖学生,如今颇有英国绅士的风度且个头高挑眉开眼笑的,脸也圆润。也许这小资情调多年了,还在伦敦发起成立了高尔夫俱乐部。

从刘延平同学的人生历程来看,虽能说明功夫不负有心人,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但我明白许多人做不到他那样的努力,更不具备他那天生的资质。成功的路上不仅洒满了汗水泪水,更多的是对鸿鹄之志的坚持与不悔追求。在阶层高度固化的英国社会里,刘延平打破了阶层的天花板成功晋升精英。刘延平能够超越自己的家庭,血缘,环境,能够挣脱时代对他束缚,让世界另眼相看。

一个班的同学,花出一枝,彩艳各异。走出校门,天各一方,因为走了不同的路,用了不同的心态,摆了不同的姿态,且志向不同,视野不同,格局不同,便在这几十年后结了不同的果。有人事业的枝头上硕果累累,有人仅有零星的青枣儿。喟叹命运的造化神奇,还是坚信事在人为的道理。且行且求索,且行且珍惜。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寒门出贵子,逆境出英才。刘延平的人生经历书写了读书改变命运的传奇。

 

 

17. 扑楞翅膀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等大学毕业后是分配工作的,身份是国家干部,主人翁的自豪感满满的。理工科一般去了大学、研究所、工厂。特别是到了工厂的后来多有一番波折,在国企改革中或坚守或下海。同学中有一批下海的闯将,远走他方,跃入改革的滚滚洪流之中,朴楞翅膀,再造辉煌。

我也是从工厂出来的,自知老国企的体制与机制。能出来闯江湖,有的是被人为的挤出来的,有的是企业垮了无奈的奔走。我的同学中似乎被挤出来的多,因为原来多是企业的领导人物。我想这或许是秉性所致,不合群、没眼色,又不会低下身段与人同流,特别是心中还持才自居。岂不知男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你有才华而别人欠缺,这便是你的硬伤,更是别人的障碍。此处不养爷,自有爷去处。当然了企业的门大开着,出是很容易的,门外便是市场经济的大海,波浪汹涌,你就得朴楞翅膀了。

李巨安同学在国企领导位上,忽有日听说辞职下海了。按说他所在的航天工业系统效益很好,又当壮年,事业看好。我知道还是气儿不顺,找个地方藏身去了。这一去便与体制内别了,从此成为海里的自由人。

巨安的性格耿直而又良善,为人处事也大度大方,特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友善。同学中有位虽也做到了厂里的头儿,可那破厂快塌伙了,巨安力荐调到了他的厂里任职。于危难处拉了同学一把,这种行为不是仅用同学深情可以言表的,侠气和担当俱在。也许有人说那是巨安那儿顺手或有个机会,我以为还是有份热心肠。

人活在世上,人抬人高,人踩人低。特别是在人生的若干个十字路口,有人为你指明方向;在人生若干个转折或困顿的时刻,有人拉上一把,便彻底扭转了乾坤。使你有“山重水复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这些都是大恩情,值得自己终身铭记的。

巨安在拉了同学一把后不久下海了。虽说厚积了技术和管理的阅历经验,但海里毕竟是个新的战场。

要熟悉新环境的水土,还要扑楞翅膀努力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身心肯定是疲累的。我曾在海里游过,知其味的。离开体制闯海,不仅涉及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牵扯到儿女的继往开来。儿女争气好学了还好,如若平庸还要与别人拼爹过过时尚的生活,那便生出无穷的别把来了。

秋风起,黄叶落,扑面寒,冷清又一秋,中流击水的老同学们,在他乡还好么?天凉自添衣,劳逸宜结合。如果你感到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快慰,祝贺你。如果你在海里呛水狗刨自奋蹄,说明你事业企日正中天,离成功近了,鼓励你。如果你觉着此生无奈失足成了自由人,只要还活着便好。我等多是小草,谈何辉煌与失败,充实的完成人生历程便是圆满。待到人生暮年,柱仗看旧途,把手问青天,今夕是何年?但愿再相见,仍是当年的少年郎。

扑楞翅膀的姿态是阳光的,充满着生命的正能量。姿势是优美的,彰显着乐观与进取。能扑楞也是人生秋天最壮丽的景色。

 

 

18. 毛兄的江湖

 

毛兄是省城人,真正的“官二代”。毕业后也分到了事业单位体制之内。我想凭着天时地利人和,毛兄在仕途上会有大造化的。然毛兄却有另外的想法,想往着体制外的海洋,硬是要走江湖。先是因病休养十多年,以肝炎的名义在单位挂着,人却活跃于办公司跑业务,成了毛总。这几年毛兄病养结束,回单位又停薪留职了,仍然在忙公司的业务。体制对毛兄来讲,有个铁皮饭碗在那儿搁着,却在体制之外的磁饭碗里吃香喝辣。

对于毛兄很多人不理解,做为“官二代”是有办法将想法实现的,且我知毛兄的老父亲曾位高权重,不是那类相当于某级别的虚职干部。可毛兄却改弦易道下海经商,确令我等草根不解。

毛兄曾讲过他的心思,从小看惯了因父亲权势的涨落而人来了去了,远了淡了的世态炎凉,便不想再在官场上混。毛兄经商许多年了,时常也在一起喝酒,因了业务等还得与体制内的大小官人打交道,我想也要看人的红眼白眼的。但毛兄以为办公司搞业务,这点脸色必须看,用技术服务去挣人家的银子,人家挑拣寻事也在情理之中。市场经济社会里,只要按规矩出牌,路还是可以越走越宽的。毛兄对在仕途上的没作为总是不以为然,说自己不是那块料,那事儿很复杂,得有耐性和韧性,他性格上做不到。经商多年,虽有亏有赚,也会产生很多的纠纷,但有意思,大凡能用银子解决的事都不是事情,不就是吃亏占便宜,给人让些利又成合作好朋友了,并不复杂的。

我等草根出身的人对毛兄这般的人生选择,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把先天的人际资源浪费了,把个人的政治前途放弃了,十分的可惜。有人认为是过另一种生活,当下挣钱最为明智,钱才是硬通货,毛兄真正抓住了人生的根本。的确,人各有志路不同,条条路上景相异。毛兄这些年过着老板的日子,走州跨洋,自然与呆在体制之内熬得没名没份的许多同学不同,仍然显示了做为“官二代”与众不同的格局、视野。

当然毛兄的先天条件和个人条件都好,走仕途或走商海,都是会有造化和成就的。

毛兄的经历是这个时代的影子,顺应社会大潮而勇立浪头搏击,以技术实业服务为产品而稳立市场,以苦心经营为人生之乐趣,乃为一种时尚的选择,更是一种品味。这么再看毛兄,仍不失其敏锐和果敢,仍不失其大智和精明。

毛兄的见识与人多不同,心态总是平和的。比如毛兄认为对官人也应尊重,几十年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易。对商人也应尊重,搅动了经济的繁荣。对学人更应尊敬,不忘初心不计名利还在传承着文化。也许有大境界的人才有大胸怀的,毛兄虽为一界儒商,骨子里依然有着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有着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毛兄如今年过五十,阅历丰富,商海闯荡多年,正是撸起袖子大干之年华,还会有大造化的。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日无古贤。毛兄乃我眼中的大贤智者。从小就知世故而不世故,多年来真诚待人,厚道从商。虽早对世事澄明看清,但却低调做人,和气处事,江湖上的评价为大气沉稳而受人尊敬的兄弟。

 

 

19. 只问耕耘

            

牛教授刘自然兄来自河南新县,其令尊1979年时任公社书记。我来自农村也知道公社书记的权威和份量,立志毕业后也要成为一名公社干部。宿舍里7人中,有大都市来的,也有从村里来的。刘兄不土不洋的似来自城乡结合部,有一个铝饭盒和四个口袋的中山装,看上去又像我乡下的老师。人身材墩实,两个牛眼很大,如牛般皮实厚道,体态又那么肥壮,于是有人叫他老牛。其实这刘兄仅比我强些是吃商品粮的城镇户口,上大学前也没坐过火车,更没出过新县的圈儿。刚开始同学还讲究城里人和乡巴佬,刘兄是结合部的在各厢都能谈的热闹,显得活泛灵动。四年里几乎热闹事没少他的份儿,与外班打群架有他,足球排球队里有他。看热闹从不嫌事大,乐在参与。毕业后才发现,刘兄认识外专业许多校友,还是四年里不打不相识的缘分。据说某次刘兄出差去外地,有人拦住他问你是那个刘叉叉,当年我记住你了,打架挺卖力的。二人相认把酒言欢,一杯浊酒喜相逢。

  刘兄毕业后分到了郑州一所学校,在后来的院校重组整合中成了河南工业大学的机械学院副院长、教授。于是大家便改称他牛教授了。教授的取得也是踏实奔出来的,上过研究生,熬了二十一年后才晋升为教授的,已成为机械行业中的专家。

牛教在上学时在灯光球场听了场交响乐后,迷上音乐至今,从发烧友到骨灰级。这也算刘兄最为儒雅的喜好了。刘兄的生活是充实的,除了正业外还有着广泛的爱好,比如桥牌、摄影、排球、台球等。心态年轻,知识面广,朋友多、酒场多。当下活的忙碌而滋润。有人说近些年社会上有反串现象,教授越来越像商人,商人越来越像教授。刘兄却怎么也不是商人的样子,心中没有太多对利益的算计,总念叨把学生教好尽到本分。这一点也牛,他不去寻机发财,便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活得大气坦荡。

刘兄虽外形粗壮,却是很有智慧的。我一直敬仰他的管理艺术和“稀泥理论”。他认为人在一起共事便是有缘,要随缘惜缘,不可为了个人的名利而争斗。作为管理者,要善于抹稀泥,不可偏护一方,要双方彼此包容,这路才长远的。再说许多的纠纷争议都是茶壶里的风波,且也上不了书更摆不上台面的。他当领导,主张以慈带兵、以仁交人。我赞同这个理论,并非赞同为官不做为,而是要分清何时有为何时无为,看来刘兄为官多年已拿捏得很到位了,这也是门艺术。

大学同学中牛教并不十分显眼,名头地位和财富积累等有不少人都超过他的,但刘兄的乐观知足和精神状态却有很多人超不过去。“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还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刘兄是“插秧”的高手,看似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埋头于学问、置身于专长爱好,却养就了一个良好的心态,保持着一个优美的姿态,这在浮躁的当下是难得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重要的是享受这过程中的滋味,心里便充实而丰富了。牛教授是大智若愚

 

 

20. 工匠的初心不改

 

邵平列,周至农家子弟,1983年大学毕业后去了汉中的一家工厂做技术,后在国企改革中主动下海到了西安,凭着技术工匠的技艺先后在几家民企负责过技术业务,现在以技术入股与某大型国企合作成立股份公司,几十年间坚守在制造业,是踏实于专业技术的人。近年来已经有了收获,产品前景看好。邵总硬是在制造业的江湖上闯出了自己的位子。

前些年里邵总的打工生涯是坎坷的,偶而的聚会上也见邵总,满头华发中透着疲惫。有次是从别家公司面试完赶来的,我知道他又在寻工作。人到中年,却还奔波于招聘的路上,可谓沧桑。个中滋味是难受的,为了生存,为了继续从事技术专业,邵总坚守着。邵总从汉中来后,妻儿也来了西安,从租房到买房,生活的压力巨大。虽然他从不谈,见面话也少,但我知道他的艰难与不易。

邵总是农村出来的,身上依然有着农人的吃苦耐劳与坚韧,同时也有着名牌大学生知识分子的冲劲儿甚或怀才不遇。只身闯进省城,仅那同类同行中也不乏技术精英与经营才俊的,能闯到今天这地步实属不易。能够以技术入股与国企合作,并领军产品研发业务,足以说明邵总是下了功夫的,技术方面也肯定有独特的地方。邵总在西安很多年了,过去为了生存在奔波,如今终于奔出了名堂,事业的技头上已经有了红艳艳的果实了。

邵总喜爱做技术工作,几十年里不忘初心的坚持着奋斗着,这种工匠精神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不浮不躁,坚持干好某个专业的技术活,长期心无杂念的坚持着,这的确难能可贵。能一直这么干着走到今天更值得庆幸,毕竟从事着喜好的事业,不失为一种快乐。

邵兄坚守在装备制造业,屡败屡战,直到近年一战扭乾坤,终于可以手搭凉棚笑望人生了。我有时想邵兄如同那火山,内心里煎熬激荡积蓄着能量,表面虽然低调或者平静,但终究到了某个时间节点这火山是要喷发的,为这平静或喧嚣里添增些火花和热量。

邵兄的人生终于有了柳暗花明,让我再一次的感悟到不忘初心的坚韧与坚守,对想有所作为的人是何等重要,特别是长期沉下心静下气低下头俯下身的钻研技术,甘愿把冷板凳暖热,是需要耐性的。邵兄终于在沉默中爆发了自己的亮闪火花,虽人略显苍老,但却收获了岁月的积累。如今沉稳而平静,其工匠初心不改的精神难得。

 

 

21. 没人鼓掌也要歌唱

 

张德,从长安农家考入大学,毕业后在邮电系统的企业干到了内退。在同学当中,张德是那种不显山露水的人,本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精心的培育子女,平时也不与人多拉扯。多数时候忙着出差忙着家务,节假日忙着去公园的合唱团练歌。我知道许多农村来的人在音乐方面多是五音不全又不识谱的,且又学的是工科。张德却在中年之后跨界了,练唱自然对身心有益。张德参加合唱团纯属自娱自乐,是为着将平淡的生活演绎得多姿多彩的。

张德一直很朴实,安心过自己的日子,也不与人攀比,更不功利势利,与同学均友善真诚。有时聚会,他还骑辆自行车不紧不慢的来了,酒桌上也不张扬,不卑不亢,很沉得住气,几十年如一日,似乎毕业 三十多年了没怎么改变,仍是上学时的言谈举止。同学中张德不是大富大贵之人,也曾有过许多的坎坷,但这些困难也自己扛了。没见他为解决某件事去向别人张口求助,更没见他愁眉不展的样子,总是乐呵呵的。张德是识得称杆上星子的人,他曾说咱仅是搞技术的工匠,没权没钱,求人没啥资本,尽人事听天命的好。走自己的路,顺其自然。张德很少与别人有利益交往,也似和别人没合伙办过公司,仅是外地来了同学赶来叙个旧拉个话儿,在同学中张德活得还是很洒脱的,不依靠不指望,无欲无求于谁,便显出一种大气来。也许这便是独立的人格,不世俗的一种简约之美。

张德的企业是做通讯铁塔的,效益还不错。由于他在技术方面的老道和同事中的威望,虽内退了仍在岗位上发挥着余热。业余则在合唱团里活跃,丰富着生活。我想他唱歌跨界也不想成为一鸣惊人的歌唱大家的,没人鼓掌也要高歌,没人赞美也要芬芳的。如那山里的小花般,顽强的挺立在红尘之中,不浮不躁的给生命增添些色彩。

张德安心知足于企业里一名高级技术匠人,且将平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歌声瞭亮,是岁月如歌还是歌如人生呢?张德的姿态是有品味的,其人生的态度是乐观向上充满了正能量的。

人生有许多种选择。张德选择了锲而不舍,持之一恒的技术工作,几十年脚踏实地,甘于寂寞,内心里充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将本来平淡的生活过得乐观而快活,这是一种别样的境界。

张德道法自然,不为尘世功名所累。有时候我想,如果一生能平安的度过,快乐而充实,也不失为一种大造化。有人为权所累,有人为利所伤,有人为名所缠,且这权、名、利皆有局限性和时效性,也并非“长宜子孙”的。求而不得便会生出痛苦来,就是得来了又添新苦。如张德这般释然淡然的人其实不多,说明张德的修行高,所以快乐便多了。

 

 

22. 巾帼不让须眉

 

当年工科学校里女生稀少,班上51人仅有4名女生,杨来侠是其中之一。记得杨同学当年个头较高,扎两条辫子,纯朴老实,勤于学习,成绩也好。杨同学毕业后考研留洋晋博,又是回族,民主党派,标准的“无知少女”干部,做了多年西安科大的科研处长,现又回到了教学岗位,任博导带研究生了。论文凭职称,同学中杨同学的段位最高了,按政策也要到65岁方能退休的。杨的先生老白大哥也是我们同学,我们都自然的成娃他舅了。

杨博士还是热心于做学问,多次主动避让了行政任职。当学校里有些人寻机当官的时候,杨却请辞官职。做为老同学我是能理解的,她是不喜做官的,总想一门心思搞些研究。今年同学们大多岁数在55左右,有的已经内退,有的也处于半退休或调研状态,有的靠边站着,基本上成了单位里的老人,多数人也希望退休,另觅个喜好过闲散的日子。杨博士因了博导身份却要能者多劳,做学术顶梁柱要干到65岁,真乃巾帼不让须眉呀,可赞可叹。

微信上有文《你拿什么在单位立足》,对于我等娃他舅们,能让内退,闲在二梁上,还是对这个单位而言有我不多,没我不少,能耐造化不够所致。如杨博导这等稀少的博导权威,学校里是珍惜和不舍这个招牌和影响力,是不会轻易放走的,说明她的学问大造诣高。我曾想到了60岁,大多数人都正式退休了,当官的做民的都成了小区里的闲人,杨博士还正在带着研究生呢。这便是人的价值不同所在了。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这是描写荷花的诗句,出于泥土却努力挣脱向上,才有了世人的赞美。我等大多数怀揣老本科文凭一本,在一个单位里泡一辈子,基本上重复着昨日,日复一日的熬生活,很少有创新,难得有大的造化。杨同学则不断深造还赴美留学,有国际教育的经历和视野,又致力于科研教学,不断提升成为教授中的教授。奋斗的历程目标不同,结果不同,造化不同。当我等还在在为谋个小官,选个好岗位在思谋运筹时,杨同学却辞官了。这还是她有更多选择的资本和实力。从这点讲,巾帼不让须眉,须眉仅是些不求大进的须眉而已。因果关系清楚,我们也能面对现实平静坦然接受。

虽说人生的路有万千条,我们过平凡的日子也无可厚非。爱狗的养几只吉娃娃当个狗司令,爱热闹的加入公园的合唱团高歌人生,爱写字的伏案临贴传承文化,爱观景的自驾走州过县去洒脱,好作文的我在纸上谈兵,善饮酒的划拳猜令等也使生活能丰富充实。但若从大贡献的角度,从主流社会的角度而言,大师大家大腕儿还是比我等平常人的影响大作用大。社会的发展前进,除了有吃瓜群众,还得有脚踏实地的有作为的专家及领军人物,还得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科学家和能工巧匠。我们的杨博士乃为这类科学家,娃他舅们引以为自豪。我们在退休后含贻弄孙时对孙子讲,好好读书考研,你那杨姨婆还带学生着呢,这是你娃的福气。

奋斗者有奋斗者的乐趣,能一生奋斗在喜爱的专业领域也是一种幸福,能在别人都退休后还在工作着的人更是一种最大的快慰。娃他舅们也都感谢白先生,一个成功的女强人背后定会有一个默默奉献的男人,白哥你辛苦了。

 

 

23. 旅途中的那棵树

 

许树森与我同舍同岁,上学时好玩,性格开朗,轻松读完大学去了国营工厂。当了几年总工后才开始挪移的,调往航天某厂,再去机械设计院,一直都在副总岗位负责技术管理。近年又到了启源机电公司还在经营层管事,也算职业经理人了。这几年老许的翅膀欢实的朴楞着,人到中年却能多次转战,翅膀时而拍打地面尘土飞扬,可见其精气神里的斗志昂扬。多数人到这个时候,都已尘埃落定,或者原地踏步,或者开始退到二线坐上二梁了,且人到中年后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务琐事缠身,干事业的心力体力已大不如前了。

我和老许已经有几年没见面了,只听说他那公司要上市,老许很忙。有正经事忙着也好,说明他找到了闪光的平台,正在撸起袖子比划着。事实也的确如此,他那公司上市发股票了,据说老许有很多原始股。老许成启源机电的创业员老了,这翅膀朴楞得值得,名利双得,值得庆贺。

老许是蓝田农村考学出来的,人特勤奋踏实肯干,也是有想法有格局的,他曾任总工的厂子虽说当年效益滑坡,他也可以不调走的,也能以领导的待遇混到退休的,可他总想施展才华,不愿在温水里泡着。这一动便张开了翅膀,几经扑楞终于寻觅到发展的良机和舞台。人生就是这样,执着的坚守也许成了守株待兔,积极的出击也许成就了雄心,其中的选择和拿捏是因人而异的,取决于胆识和智慧,也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的造化。

这个时代强调的是与时俱进,敢闯敢干,老许正是这种精神的践行者,但我知道他在不断出击中都是小心谨慎的,更是卖力气把事儿当事的。老许在企业里的经营层,其职务要求是有绩效考核的,刀下是要见菜的。能转战几处且都能处于经营层,说明他还是屡战屡胜的,其实力是不断增强的。企业做官的压力大,事情头绪多,矛盾也多,还要创效益,凭的是不仅是个人的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更多的或许是在行业里的影响力。老许的忙是有道理的,商海如战场,操不尽的心,忙不完的事。人到中年,几多折腾,酸甜苦辣,不一而足。进新门看似风光,而内心的痛楚谁人得知?这几年老许勤恳做事,谨言慎能,忙并快乐着。人就应该干些实际大事,对社会对个人而言都是一种正能量。而不该虚度年华无所作为,或者仅为着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演给别人看。老许务实,抛开尘世的偏见,扑在自己的企业里埋头做事,这种锲而不舍的求真务实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老许忙着正事,这些年虽说几乎没见,最近有同学从国外来了,老许才来匆匆相聚。他依然是那样平和友善,寻问各位的近况,言语里没有汤汤水水的个人得失报怨,活得明快简单,竟似未经尘世风雨的少年郎般阳光。我想男人还是要有事业的,事业不仅使人沉稳而是更有成就感获得感。从这点讲,老许是充实的,在朴楞翅膀中获得了生机得到了历练。这些阅历已经成了老许的精神财富,精神的富有往往比拥有物质财富更能让人不浮不躁,腹有诗书气自华。

花出一枝,彩艳各异。老许选择了一条不断奋斗之路。翅膀朴楞得风生水起,事业的枝头上果实累累。许多人走的是随波逐流顺其自然的路,平淡平凡,闲散淡然。不论那条路上自然有不同的风景,冷暖自知,感觉好便好。但朴楞翅膀无疑是充满了积极向上,有着令人心旌激荡的阳刚和朝气蓬勃的喜感。

 

 

24. 棋观三步

 

赵效愚总是给人一个干练的印象,人也长得精致,不吸烟不喝酒,一般在场面上总是笑眯眯的,言语也少。可他在我的同学中却是特立独行的人,有着超前的思维。当大多数人还在工厂的车间做技术员的时候,他已到了国企的进出口公司当经理,当有部分人下海打工的时候,他则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仍在做国外产品的中国代理商,当多数同学的孩子大学毕业还在纠结于先工作还是考研时,他却将女儿直送英国去留学,许多事情总是同学中的先行者。当我们在家属区调房装修时,他径直到了浐灞买房入住,时而从微信群里传来浐灞人水岸风景,河流飞鸟,远离城区的喧闹去过宁静的日子。

上大学时,大家都认为他是文学的苗子,曾经有多篇散文在学校获奖,毕业后却弃文经商做进出口业务,时任国营大厂的进出口公司经理,是同学中最早升到正处级别的佼佼者。过去曾想他还会往上升的,不久便见他下海办自己的公司了。这些年里,他去了世界许多地方,考察业务或旅行,也是有国际视野的人。站在月亮上看地球,从地球上望月亮,时间久了,对许多事情而言,他都有不同的视角和看法的。这些年里,赵同学大隐于市,与大家聚会也不多,微信上也不态发表意见,似乎除了专心经营公司外,便很享受浐灞水岸居家里的闲散。

我知道他是很有学问和城府的,棋观三步而又观棋不语。他是属于那种独善其身且性格较内向的人,也不妄议别人,只求克己和内省,自觉守规和按规矩出牌。也许长期从事涉外业务和频繁周游列国,他的理念和习惯似乎也与国际接轨了,追求着外国人那种努力做事,快乐生活的方式,过一种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日子。所以从他那里听不到对别人或世事的议论,你会感到他是个单纯的人。我知道是他要做个简单的人,这些年的努力与超脱将世俗的许多扬弃了,人为的超凡脱俗。

他是从体制内出去的,在体制外也过的滋润。与时俱进,观念超前,棋观三步,却步步小心,步步为营的。他人也聪慧,上学时英语就好,毕业后更有提高,还研习并实践了国际贸易的许多知识,是个学习型的商人。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来到这个世界的理由和造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方式和自己的路。真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他做着我们并不熟悉的业务,不显山露水的过着快乐而平静的日子,且已经演绎得有些浪漫和小资情调。淡然于心,自在于世间,不也是一种更智慧的活法。心是一块田,快乐自己种。人到中年后,他却又拾起早年文青旳喜好,闲时常赋起诗来。一首玉兰花赞:“兰白恃皎立梗长,玉红斗艳凌枝放。昨夜风疾无叶护,今晨雨过笑鏗锵。”好个笑鏗锵。这些年赵兄都在走着自己的路,一条适合于自己的路。

我从他的人生历程中感悟到视野对人是很重要的,棋观三步的超前更为要紧,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明确人生的方向。路走对了,比什么都重要。许多人的平庸不是情商智商的问题,也不是努力刻苦不够,而是走错了路,甚或失了足所致。从这点看来,赵效愚是精明而有眼光的

 

 

上一篇:雪绒花

下一篇:秋天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