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
Alumni Stories
校友故事
更多
校友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桃李芬芳 · 校友故事 · 正文
【我的西医岁月-——1972级医学校友毕业50周年纪念】难忘的大学生活
2025年09月03日 20:48 

【我的西医岁月-——1972级医学校友毕业50周年纪念】难忘的大学生活

王惠琴,1972级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医疗系


作为1972级一班的班长,我带着一个特殊身份走进西安医学院,1971年6月入学前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母校的一草一木依然历历在目。我们1班有28名同学,经历各不相同,且年龄跨度大,最大的出生于1946年,最小的则是1954年。然而,这些差异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对这个“大家庭”的热爱,也没有削弱我们班团结友爱的氛围,更不妨碍我们为共同的班集体荣誉而齐心奋斗。

在校期间,我们班赢得了许多荣誉: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在文艺汇演、体育竞赛中更是屡创佳绩。

虽然经过了入学摸底考试分班,但班内同学的文化基础,尤其是数理化水平,依然参差不齐。学校在补习之初就明确提出:补习后文化课不及格者将被清退。为了不让任何一个伙伴掉队,我们班自发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学风。“能者为师”,高中毕业的同学主动向初中毕业的伙伴伸出援手。大家团结一心,最终,在严格的考核中,我们全班同学悉数通过,无一人掉队。

在生活和劳动中,同学间同样充满了体贴与温情。男同学总是抢着干重活、出大力、多流汗;女同学则在后勤保障上格外细心周到。无论是“三夏”大忙时节奔赴临潼抢收小麦,还是长途拉练前往延安的途中,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男同学争着帮女同学背行李,在麦田里奋力挥镰,抢着多割几垄麦子,拉着沉重的麦捆在田间奔跑;而女同学则利用休息间隙,默默地帮男同学缝补衣衫、清洗衣物。这份互助中,也恪守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男女有别”的原则和“界线分明”的风度。因此,我们班风纯正,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誉。

拉练在黄陵(后排右三为作者

拉练在延安(前排右一为作者

最令我刻骨铭心的,是我因不慎导致外踝骨折,石膏一直打到了膝盖下方。剧烈的疼痛、肿胀和行动不便,给我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困难。然而,是我的同学们用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一一化解了难题:他们为我买饭、打水、洗衣;帮我抄笔记、补功课;背我上下楼、搀扶我去卫生间,甚至端来洗脚水;还特意借来自行车,推着我往返教室,在当时的校园里特别引人注目。这份深厚的同窗情谊,不仅让我们班在学习雷锋活动中再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我也荣幸地成为了“先进个人”。那一刻,远离父母姊妹十多年的我,在班级这个温暖的集体里,重新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毕业后,我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至少可以骄傲地说: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一班人特有的踏实与热忱,为母校增添光彩。1984年,我当选为户县(现鄠邑区)余下地区党代会代表;1985年,又荣幸地成为中共户县第九届代表会代表。

1972级1班毕业留念(前排右一为作者



我爱你,我的母校!我爱你,我永远的七二级一班!


2025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