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
Alumni Stories
校友故事
更多
校友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桃李芬芳 · 校友故事 · 正文
【我的西医岁月——1972级医学校友毕业50周年纪念】我的医学之路
2025年09月03日 18:58 

【我的西医岁月——1972级医学校友毕业50周年纪念】我的医学之路

刘风英,1972级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医疗系


我的家乡在陕北榆林市榆阳区,1970年,我参加工作,进入县商业系统,因表现积极,被评为县商业系统先进工作者。1972年,单位推荐我上大学。经过语文和数学两科考试,我的语文成绩在考生中排名第一,因此被录取到了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我提出申请要求调换学校,经过招生组讨论后录取我到西安医学院。

1972年的4月,我正式开始了作为医学生的生活,每天早晨,总能听到年级张老师在学生宿舍走廊亲切地招呼大家:“同学们,起床上操啦!” 那样熟悉而温暖的声音,至今仍时常回响在耳边。

医学基础课上,老师们深入浅出的授课,临床实习时外科王增录老师风趣而严谨的带教,妇产科张蕴景和曹赞孙老师的仁心仁术,对每一个生命的担当和责任都成为我一生的座佑铭和榜样。

1975年底,我从西安医学院毕业,分配到陕西省妇幼保健医院。当时医院正在筹建中还没有开业,我是第32名员工,因此以后的工作服号就是032。1976年初在班长钱效杰的帮助下来到了南京市儿童医院进修,南京市儿童医院专业分科很细、病人很多,学到了很多疑难病的临床知识和经验,为后续的临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蚕豆黄病引发的溶血性黄疸多见于南方,而北方罕见,可是也有例外。我门诊一个孩子因为皮肤发黄,从陕南汉中来西安求治,经过仔细检查和问诊后知道孩子吃了蚕豆,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蚕豆黄病,住院治疗后很快恢复健康。

经历了一年多的进修学习,1977年7月,我回到医院。当时医院刚开诊,条件简陋,儿科和新生儿是一个科室,医生只有我一人,需要24小时随时准备配合产科抢救新生儿,我成功抢救了我院出生的第一例窒息的新生儿,蔡光宗院长对我的评价是:“小刘在,我放心!”

1994年因为工作需要调到保健部,负责我省的世界儿童基金会ARI项目(5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管理),世界银行贷款卫3、卫6项目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同时参加编写了由卫生部和北京协和医院主持出版的全国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的培训教材《5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管理》。在李鸿光厅长的领导下和马秀群处长的带领下经常深入基层开展工作,走遍了全省各地,大幅度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圆满完成了项目的目标。

陕西省妇幼保健医院儿保科获优秀科室奖与部分同事合影(一排右一为作者)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对健康的新定义是: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头脑、还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善于与人交流的技巧。

2000年医院领导安排我负责开展儿保门诊工作,那时大家对儿童保健认识不足,刚开始每天门诊只有5—6个孩子,为了改变现状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开展常规体检门诊,常规0—3岁儿童的预防接种门诊,儿保护士进病房为新生儿接种第一针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同时将“满月健康检查至关重要”的宣传单送到每一位家长手中;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满月的复查,并且带动全省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举办全省首家育儿学校;借助媒体平台在报纸和电视台做科普宣传;制定儿保科工作制度和诊疗常规;开展视力筛查、髋关节筛查、智力检测、骨密度检测、气质检测、多动症的筛查与治疗和心理卫生的评估与指导;0—3岁儿童的营养评估和喂养指导;3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诊疗规范指导。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与信赖,每天门诊量达到近200人,其中有从外省和省内各地赶来的孩子:甘肃、宁夏、山西、新疆、陕南、陕北和关中地区。我的门诊每天都爆满,因为挂不到号,有家长告诉我,她买了“黄牛”卖的号是100元。我知道后很难受,于是尽量加号,导致每天都不能正常下班吃饭和回家。心率最低达到每分钟只有40次左右,所以经常需要吸氧。

付出终有收获,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多年努力发展,大幅度降低3岁以下儿童的贫血,佝偻病和营养不良的发生,儿保科业务发展良好,成为全省儿童保健的名牌科室。

医乃神圣之业:才不近仙、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在实际工作当中深有体会,儿保科是一个边缘学科。涉及到产科、新生儿、儿科、皮肤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心血管科、影象学科、遗传学和营养学。因此一个好的儿保医生需要掌握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知识,否则就会误诊和漏诊。有一些病例让我终身难忘,蒲城县的一个产妇在西安生孩子,孩子出生后表现呼吸困难,新生儿科医生按照肺炎治疗,满月后仍没有改善同时体重下降。家长非常焦虑,经人介绍来找我,经过仔细检查,听诊发现孩子的心脏的心室部位有轻微的一级左右的舒张期杂音,心脏B超结果是:心室缺损4.2毫米,没有自愈的可能,经过手术治疗和科学喂养的指导后,恢复非常好,家长带来一大袋蒲城馒头以表达感激之情。白水县一个新生儿在西安出生,生后严重喂养困难,呛奶、吐奶、呼吸困难、新生儿科医生按照肺炎治疗无效。满月后专门找我,经仔细检查后发现有严重的咽腭裂,经推荐到西京医院做手术,术后回归正常,家长非常感谢和信赖我,因此在孩子3岁前不辞辛苦每1—2个月来西安找我;还有一个孩子生后心室缺损2.7毫米,满月后来找我,生后2个月心脏B超显示为2毫米,较原来变小有自愈的可能,需继续观察,生后7个月去心外科就诊,复查心脏B超报告结果是:室缺变大为7.2毫米,外科医生开了住院证准备手术治疗,家长来找我想听取我的建议,经过认真检查没有听到明显的心脏杂音和全身缺氧的体征,而且孩子的体格发育正常,因此我建议去交大一附院和西京医院复查心脏B超以求确诊。第二天家长拿着两家医院的心脏B超报告单来找我,均显示:心脏结构正常、心室缺损已闭合,因此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家长对着我千恩万谢。

在繁忙的工作中,给予0—3岁的孩子制定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喂养计划,每日的食谱和家庭亲子互动促进孩子在体能、智力、语言、社交能力的全面发展指导。因此经常听家长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见不到刘主任,真不知道怎么带好孩子。”虽然很累,但是看到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家长对我的相任与尊重,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2006年已经到了退休年龄,院长让我继续负责儿保科的工作,但我感觉身体疲惫故谢绝了连任,退休以后继续在医院返聘上班,2015年帮助榆林市儿童医院开设了儿保科,2019年被西安新长安妇产医院聘任为儿保首席专家和副院长,在任期间开展建全了儿保门诊。

毕业五十年,我牢记母校老师的教诲,以她们为榜样不为名不为利,尽职尽责做一个好医生。医院和国家对我的工作认可,并且给予了一些荣誉:优秀科主任、陕西省健康教育先进个人,历任陕西省高评委委员、陕西省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西安市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陕西省儿保学会常务理事。参与编写出版了《育儿期健康教育》《婚育卫生与健康》《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全国5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管理培训教材等。


2025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