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医岁月——1972级医学校友毕业50周年纪念】忆青春往昔
林芝惠、杨凌贵,1972级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医疗系
1972年4月,怀揣着滚烫的向往,我们踏入了西安医学院的校门。鲜红标语迎面而来。再向里走,宽阔的操场上荒草丛生——心中那座神圣的知识殿堂,竟透出几分苍凉。一丝失落悄然掠过心头:我们,能否为她带来改变?
很快,我们便成了这校园实实在在的改造者。20班的同学,大多来自农村,其余则是工厂和部队的战友,这份共同的底色,赋予了我们骨子里不怕吃苦的韧劲。每天,清洗墙壁、除草垦荒、洒扫庭除,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校园各处。手掌磨出薄茧,汗水一次次浸透衣衫。日复一日,校园渐渐褪去杂乱,展露出朴素而清爽的面貌,真正成为我们心中所爱的家园。
近四年的学习时光里,临床医学的课堂总是生机勃勃。上大课时,前排座位是争抢的热点,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如饥似渴地记录着知识。小班课上,提问与抢答此起彼伏,操作练习时人人屏息凝神,不肯有丝毫分心。晚自习的教室和阅览室灯火通明,座无虚席。灯光下,我们如海绵般汲取着医学的养分——只为不负学院的栽培、师长的教诲,更为了人民沉甸甸的托付。最终,我们用一份份沉甸甸的答卷,回应了这份期待。
在“开门办学”的日子里,我们的本色愈发鲜明:捧起书本,我们能潜心钻研理论;拿起铁锹,亦能挥汗如雨。下乡割麦,女同学巾帼不让须眉,连老乡都啧啧称赞;校内基建劳动,更是刻骨铭心。记忆犹新为新落成的医学综合大楼打地基,整整一个月,每天晚饭后便投入战斗,直至深夜十点。无人喊苦叫累,反倒个个憋着一股劲,争先恐后。如今回望,那时的我们,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全能手”。

20班,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集体。部队学员杨雁群同学教我们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教者倾心,学者投入。后来赴延安拉练,当我们站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再次引吭高歌,那歌词中的千钧分量与壮阔情怀,才真正融入血脉,倍感亲切。
在临潼收麦的间隙,歌声成了我们与乡亲们共同的欢乐。1972年的新歌,由李捷同学领唱。她歌声激昂而悦耳,将歌曲刚柔并济的旋律演绎得分毫不差。全班齐声合唱副歌,磅礴气势喷薄而出。老乡们听得入神,连连赞叹:“这帮娃不光干活利索,嗓子也亮堂得很呐!”
短短数载的校园时光,山山水水都印刻着我们的足迹。学院赋予了我们救死扶伤的本领,而那段岁月里拼搏的汗水、滚烫的热情,连同师长的殷殷嘱托、同窗的盈盈笑脸,都已化作心底永不褪色的暖流,温暖了我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