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医岁月——1972级医学校友毕业50周年纪念】在时光里沉淀的医者本色
谢怀正,1972级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医疗系
1972年5月我进入西安医学院学习,于1975年11月毕业,在校学习3年半的学习时间,是我此生最珍惜的时光。
幼时的经历在我心底深深埋下了学医的种子。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我目睹了太多因缺乏专业医疗知识而酿成的悲剧:邻居家的大叔因倒睫长期磨损致角膜混浊,最终双目失明;一位亲戚患胆囊炎却未能及时治疗,导致胆囊破裂引发腹膜炎,不久便离世;更常见的是那些高血压患者,因得不到规范治疗,突发脑溢血或亡或残。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成为我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医者初心的不竭动力。

延安拉练,后排左三为作者(1972年)
进入西安医学院后,随着专业知识的积累,我逐渐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当年目睹的那些悲剧,根源在于医疗知识的匮乏而非疾病本身的不可治愈。在系统的医学训练中,我了解到倒睫可以通过简单的手术矫正,胆囊炎在早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高血压更可以通过规范管理避免并发症。这些认知让我愈发确信:许多疾病本可以预防,许多悲剧本能够避免。正是这份领悟,让我的从医信念如同淬火后的钢铁,愈发坚定而不可动摇。
在西安医学院扶风县医院临床教学改革试点班,我们接触到较多的常见病、多发病案例,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诊疗能力。每天跟随带教老师查房、接诊,从感冒发烧到高血压、糖尿病,从急腹症到外伤处理,各类基层常见病种都成为我们最好的教学素材。这种“临床教学”的模式,让同学们的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得到显著提升。
那是一个令我记忆深刻的出诊经历。当时正值我和镇安籍同学李新满值班,突然接到急救任务——午井公社四家堡大队的一位女子突发急性胆囊炎。我俩立即随救护车赶往现场。返程途中,病人腹部剧痛,呕吐不止,我和李新满一边小心清理呕吐物,一边轻声安抚病人,渐渐地,在我们的照护下,患者的情绪和症状都得到了缓解。
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参加手术,术后我和李新满密切观察病人,常去病房探望,把从课本上背下來知识用来和病人交流,将胆囊炎的病因、症状、治疗、术后注意事项等一一口述患者,病人很是感激。
这位患者出院后,多次让女儿送來锅盔,我和李新满总是趁着夜色躲到外面偷着享用这份心意。有个周日,她还邀请我俩到她家作客,热情地端上岐山臊子面,那是我们第一次品尝这道西府名吃,新满更是闹了个笑话——把面汤当汤品喝了个精光。我们两个小伙子每人足足吃了13碗还还意犹未尽。后來她还开玩笑想把女儿许给新满做媳妇,这样就能每天吃到岐山臊子面了。这份淳朴的情谊,让初入医门的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医患之间的温暖。
毕业后,我有幸被分配到西安红会医院,作为全国三大骨科中心之一,至今仍位居全国专科医院前10强。医院手外科显微外科大楼设备齐全,是西北最早开展的专业医疗机构,设有动物实验室、显微外科研究室、资料室、专门的手术室以及康复室。担任负责人以来,我始终以“四个狠抓”为工作重点:狠抓科室建设、狠抓人才培养、狠抓创新、狠抓服务质量。我们相继攻克了一手5指断指再植、1指多段再植、拇指再造、复杂先天畸形手矫形、臂从神经和周围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等高难度手术和治疗,技术水平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医院每年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和西北橡胶厂共同研制的生物膜,在手部肌腱损伤中最早用于临床,改善了肌腱损伤的粘连,改善患者手部功能,获西安市新技术二等奖。多术式修复残缺毁形手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带血管神经逆行皮瓣再造拇指、撕脱性断离指再植、Bcnncttc骨折诊断失误分析等多篇著作发表于《中华手外科杂志》。周围神经损伤及显微外科治疗,发表于《中华显微外科杂志》。血管植入治疗经舟骨一一月骨周围脱位舟骨骨折骨不连、真皮下的血管网皮瓣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都有自己独特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方案,并多次在全国学术会议上交流经验。
在工作期间担任《中华手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协会陕西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西安分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西安分会委员,任《中华实用医学杂志》和《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编委。
2024年,陕西省医师协会对省医疗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医师予以奖励,我有幸获此殊荣。
经过刻苦努力,我不仅出色完成了本职工作,还获得陕西省司法厅签发的法医司法鉴定主任医师职称证。在西安中恒法医司法鉴定所工作期间,主要从事西安市中级法院和延安市中级法院所管辖的范围内12个县的医疗纠纷鉴定工作,从未出过差错。
2023年,西安市红会医院庆祝建院110周年,要评选出110年以来德高望重,对医院做出突出贡献的40名人员授予荣誉称号,予以表彰。荣幸榜上有名,我已退休15年,还能获此殊荣,是医院对我这一生工作的肯定。
50年的从医经历,感慨万千,让我深深体悟到疾病给家庭带来的沉重打击。每当看到患者家属在病房外焦急踱步的身影,就让我想起那句老话:“一人有病,几家乱套”。疾病不仅摧残着患者的身体,更可能让整个家庭陷入困境,甚至造成家破人亡的悲剧。
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是一个医院的生命,缺一不可。只有优良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才能鹤立鸡群,长久不衰。一个医生如果没有精湛的医疗专业知识和优秀品质,也肯定不会成为一个优秀医生。
回忆50年来的工作经历,虽辛苦,但自豪。
感谢母校!
2025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