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医岁月——1972级医学校友毕业50周年纪念】我的大学岁月
邢福华,1972级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医疗系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已过古稀之年,回忆五十年前在西安医学院的大学时光,至今令人难忘。
1972年4月,因父亲病危住院,部队特批我回京探亲。我从平利县中转旬阳、安康、西安,一路马不停蹄,四天后才回到家。经过抢救父亲转危为安,看到我们兄弟姐妹齐聚床前,老人家精神明显好了许多。正当全家沉浸在团聚的喜悦中时,我接到部队发来的电报,看着电报上的“速归队!”三个字,我的头一下子懵了!随后,又接到一份护士长发来的电报。父亲虽有不舍却催促我:“军令如山倒,快回部队!”我的第一次探亲就这样在匆忙中结束。一路风尘仆仆回到医院,政治处就通知我打好背包准备前往西安医学院报到。还没等我缓过神来,政治处干事陈勇已经开车等我出发了。

五月初,我终于到达西安医学院。报道、体检,外加一张考卷。全部通过后,由一位男老师接我到分配好的宿舍。我提着背包一身疲惫地走到宿舍楼门口,看着进进出出全是男生。正当我困惑时,突然听到老师大声点名:“邢福华!”“到!”我立即应答。老师快步走到我面前,上下打量了一番,惊讶地问:“你就是邢福华?!”“是的”我答道。“怎么是个女同志?”老师脱口而出。“报告老师,我确实是女兵。”我挺直腰板回答。就这样,入学的第一天就给了我一个大惊喜,迟到的女兵阴差阳错地成了成了医学院里的“花木兰”。
1972级医疗专业招生600名学员,分四个大班,20个小班,我被分到19班。还没来得及认识全班同学就开始上课了,课间有一位戴眼镜的老大哥同学主动和我攀谈,他已有5年多的医助工作经验,来深造是为了取得大学文凭,并攻读外语专业。听他的讲述,我不禁暗自惊讶,我们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那些基础课程中的化学、物理,对我这个168届初中毕业生来说完全是陌生的领域,而对他而言却易如反掌。虽然我已提干当了两年小护士,但没有接受过正规护校培训。面对这样的学习环境,我内心充满忐忑:能跟上进度吗?但很快,我就下定决心:除了必要的吃饭时间,一定要全力以赴专心学习,从此开始了“宿舍—教室—食堂” 三点一线的苦读生活。
在这紧张的学习中,我渐渐地和班里同学熟识起来,大家互帮互助,亲如姐妹。每当晚自习结束,总能听同学们亲切的招呼声,“太晚了,回去休息吧!”班里的棉娃大姐是老高中生,经常帮助我和其他同学解答数学作业题。
经过五个月紧张的文化课补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物理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接下来,我们进入医疗专业学习阶段。
炎热的七月暑期,西安市15所高校安排到革命圣地延安拉练。从路线到后勤保障,学校对这次活动都做了缜密部署。我们从铜川开始行军,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宣传队的鼓劲声中,一位大二班同学唱起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她那银铃般的歌声悦耳动听,至今还在耳旁回响。这首陕北民歌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巍巍宝塔山,大家走起来更带劲儿了。拉练途中,我们晚上在教室打地铺休息,虽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大家还是信心满满克服种种困难坚持行军,没有一位因掉队而去坐救护车。同学们手携手、肩并肩终于到达目的地延安。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王家坪、枣园、杨家岭革命先辈工作居住的地方。认真听讲解,记笔记。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每个班都在革命圣地延安拍照留念,这些照片珍藏至今。活动结束我们从韩城返校。记得午餐时后勤老师用伙食节余费买了几个大西瓜。当瓜农切开瓜露出红沙瓤,蜜蜂立刻围了上来,那清甜的滋味至今难忘——后来才知道,这些西瓜种在向阳坡地,用油渣做肥料。那是我吃过最甜的西瓜!甜在心里,至今回味!

19班在延安(1972年)
医疗系学生实习时间比较长,我们先去兴平基层卫生院,那里医务人员缺乏,我们首先到各科室熟悉门诊,病房的各项工作。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每个人都一丝不苟的学,早来晚走。很快老师就放手允许我们胜任这份工作。记得我们在产科时曾守了一夜成功接生了三胞胎,兴奋之际给初生婴儿起名:金花,银花,军花。在外科夜里急诊时,三位同学为患者成功做了“阑尾切除术”,老师为我们竖起大拇指。紧张的工作之余老师还带我们游览了兴平汉武帝刘彻墓。
三个月后我们回到附属医院实习。作为住院实习医生,我们几乎24小时在病房。查房,书写病历……在心内科病房实习时,由马秀萍老师带我们小组。马老师秀丽瓜子脸,留着两条长辫子,她的听诊和叩诊基本功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她还模仿心脏跳动的声音训练我们听诊,我们有什么疑问她总是不厌其烦的解答。内科苗主任严格要求每一位同学,查房时听诊,叩诊,临床诊断意见要求学员一一陈述,查房就像进入考场。最让人感动的是病房里的患者,在查房时,患者经常主动解开上衣,还亲切地说:“小大夫,再听听。” 正是这份信任,让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渐渐鲜活起来。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患者的配合下,我们一步步向着合格医生的目标迈进。
在西安医学院3年8个月学习期间,我活跃在绿茵场上,舞动在高校文艺汇演的舞台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始终牢记,“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学习中如饥似渴,劳动中吃苦耐劳,工作中兢兢业业。大家毕业后回归基层挑起大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25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