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
Alumni Stories
校友故事
更多
校友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桃李芬芳 · 校友故事 · 正文
周叙元:耄耋之年的绽放
2019年06月03日 11:46 

周叙元:耄耋之年的绽放

作者:2014级能动学院学生 夏添


周叙元,196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绝缘专业,获学士学位。(2019年6月更新)


1960年的交大校门


采访前得知周叙元学长已是八旬老人,可见面后发现学长不但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十足,甚至仍以八十岁的高龄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培养接班人,为我国的特种电缆发展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

1955年,周老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毕业,便踏入了交通大学的校门,分配到电机系电气绝缘和电缆技术专业,就读于绝缘52班直至毕业。

漫谈西迁

谈及学校的西迁之路,不同于当代大多数人,选择学校时需要综合考虑学校、专业、地域、就业等各方面因素,周老表示,当时更多的学生思想更为单一,祖国让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尽管仍有小部分同学不希望迁校,但通过学校同学老师的劝说,以及身边许多活动的影响,同学们还是转变了观念,为了开发祖国的大西北而来到了西安。

在这些活动中,周老特别向我们介绍了当年的“跑西安”活动。同学们不仅围着学校操场跑,甚至跑出校园,在整个上海校园周围奔跑,使得所有人的里程之和相当于上海到西安的距离。绝缘52班首先“跑到”西安,同学们用自己小小的行动支持着整个交通大学的西迁行动,这与学校去年举办的“重跑西迁路”的活动相似,周老作为年龄最大的参与者也参与了常州段的长跑。

在参加了去年学校组织的回校活动之后,周老认为,交通大学的搬迁对交大本身这棵大树是一个挫折,甚至是一个重创,但是对整个国家而言,交大的搬迁是有贡献的,帮助发展了整个西部的文化,从一个交大变成五个交大,大树开枝,便是文化的扩大。而现在的交大也正在后辈的师生的努力下逐步的重新发展壮大起来。

经验体悟

在讲述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中,周老分享了许多自身或者身边人的经历,芸芸众生中的每一个人的每个经历都值得我们体会学习。

其一,周老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他的同学,由于家庭出身较好而且成绩优异,由于“右派”的影响,毕业前他被留在交大电缆厂实习工作,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西南边境某国营电缆厂的车间中工作,而正因为这些条件,改革开放后,凭借着自己学习的书本知识和车间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实践与理论的综合最终成就了他的人生。生命不只有一帆风顺,学习也不只有书本知识。倘若说能够笑对生命的波折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那么能够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便显得较为简单。大学与中学的不同之处便是综合,没有详细的分科分班,更多的而是综合,科系课目的综合,理论实践的综合,都在不同程度上更好的帮助我们迎接步入社会后将面临的种种挑战,而这,不仅需要学校的安排,更需要每位同学自己有意识的自我培养。

其二,周老回忆起1960年交大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去国防科研单位,在工作前一个月的培训过程中,他仍清楚地记得负责的将军王铮部长对他们提出的要求:生在永定路,死在八宝山。这句话说出口容易,但真正能够做到却难上加难,根据周老回忆,当年一同参与工作的一百多个同事仅仅有将近五十名坚持到了最后。而这还是在一个国家级的科研所,更何况对于更多在普通岗位上的人们。安心工作,并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个简单的要求适用于每一个人,也是每一个人耗费一生所努力的方向。

工作成就

谈及自己所熟悉的核电电缆工程方面,周老自豪的表示,电缆是神经和血管,被任何系统所需要。而在一辈一辈人的努力下,尽管可能核电方面尚不能赶上欧美各国,但在核电站电缆方面,我国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仅就电缆的阻燃性方面,我国不但做到了美国要求的极高的阻燃性,也做到了欧洲各国要求的无卤,而这正是由周老于1997年在国内首先实际运用新颖绝缘结构和国产低烟无卤阻燃材料,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改写了中国核电站电缆的历史。对于这一成就,周老认为不仅仅有自己的贡献,同时也要归功于自己就职的八一电缆厂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支持,以及工厂销售人员的努力,只有这三方的共同努力,才造就了现在的繁荣。

 

对周老的采访尽管只有短短的一个多小时,从最初对周老仍在上班的震惊,到被周老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所吸引,再到最后被周老居功不自傲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周老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后辈诠释着交大精神,展示着交大校友的力量。(原文刊登于《校友之声》2017-2018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