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
Alumni Stories
校友故事
更多
校友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桃李芬芳 · 校友故事 · 正文
夏铈鑫: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书写最美的青春
2019年05月28日 10:15 


夏铈鑫: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书写最美的青春

 

校友名片:夏铈鑫,2008年-2012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2年-2015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派驻贵州省龙里县平西村第一书记,兼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因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实绩突出,先后荣获“龙里县青年扶贫先锋岗先进个人”、“黔南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优秀个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8年5月,有幸入选“2018年陕西高校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

 

秋风起,菊花黄,平西村的金丝皇菊迎来了大丰收。看到乡亲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夏铈鑫这大半年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回想年初项目上马的时候,领导犹豫,群众怀疑,夏铈鑫在全体村民大会上立下了“军令状”:“亏了钱,我自己补上”,可谓“不成功则成仁”。辗转多地选购种苗,三番五次上省城农科院请教技术问题,甚至受灾后亲自下田帮忙补种……一桩桩、一件件又浮上了心头,个中酸楚谁人知?

争当脱贫的“排头兵”

2016年的阳春三月,夏铈鑫怀揣青春的梦想,肩负组织的重托,主动申请到基层一线驻村帮扶,一头就扎进了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深处的平西村,一干就是两年多。下村之前,夏铈鑫就给自己定下一条底线,无论如何,一定要“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还记得驻村接到的第一个棘手任务,就是进村入户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上级要求半个月内必须摸清底数,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以便后续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夏铈鑫带着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组,对全村18个村民组、488户群众进行了逐户走访,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顺利完成了动员及培训、入户调查评分、“两评议一公示”、核实汇总分数等各项工作。

为了迅速融入角色,详细掌握第一手的村情民情信息至关重要。夏铈鑫勤于学习、乐于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身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做到多走访、多调研、多交流。一方面,积极与村支“两委”及前任驻村干部联系,获得大量宝贵经验。另一方面,迈开双腿走村串寨,实地查看村组布局、山川河流、林塘田土、卫生室、商店、小卖铺等标志性建筑,建立立体化的村容村貌图。走访过程中,他对群众的想法、困难、诉求,都认真记录、仔细整理,及时与村支“两委”、驻村工作组沟通协商,力求在最短时间给予回应。

 

担当致富的“领头雁”

驻村以来,夏铈鑫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把“输血式扶贫”变成“造血式扶贫”,引领贫困户靠勤劳脱贫致富。2016年11月的一天,夏铈鑫正在一户群众家中走访,恰好遇到来村收购黄豆的豆制品企业负责人,他习惯性地和对方谈论起群众致富的难题。这位负责人无意中提到每天最费心地就是如何处理成吨的豆渣,来自农村的夏铈鑫,还记得当年陪着母亲到邻村买豆渣喂猪的情景,这似乎触动了他心里的一根弦,企业离我们村这么近,咋就不发展群众用豆渣养猪呢?为了验证消息的可靠性,他跑到企业详细了解情况,对方确实面临每天处理大量豆渣的问题。他欣喜万分,回到村里立马和村支“两委”、驻村工作组商议利用豆渣发展贫困户养猪的项目,大家一致认为这确实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说干就干,他积极向上级汇报,很快就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平西村富民生猪养殖基地项目正式启动,三个月就建起占地4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第一批100头生猪也如期上市销售。

在夏铈鑫的带领下,平西村坚持抱团发展的理念,借鉴“塘约经验”,采取“三变”改革模式,迅速吹响产业扶贫的号角。两年来,他帮助村里建立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产业扶贫资金+村集体经济入股的方式,积极探索产销对接模式,建强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帮助村里建起了生猪养殖场,引入农业企业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帮助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金丝皇菊、刺梨等。一批好项目、特色项目、能赚钱的项目相继落地见效,帮助贫困户真正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夏铈鑫与乡亲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穷山沟迎来了大变样。平西村从一个“空壳村”变成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超过900万元的富裕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两翻,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2.5%下降到2017年底的1.2%,贫困村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

 

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驻村工作很难、又很简单,关键是能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在实践中,夏铈鑫总结了两大法宝。一是要怀着感恩的心,和群众交心交朋友。平时下村入户,他都和村民一个土碗喝水、一张桌子吃饭,时间长了,群众就由怀疑不认可逐渐变成无话不谈,亲切得像自家人一样,工作开展起来就容易很多。二是恪守为民情怀,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两年来,从第一次下田插秧到带领大家一砖一瓦建起养猪场,从挨家挨户访贫问苦到给受灾群众送去救济粮款,只要是群众需要的,只要是他能办到的,都尽心竭力去做,只是希望能够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富足的生活。

驻村当了第一书记,夏铈鑫真正把自己当一个普通的农民,不怕吃苦、不怕吃亏,甘于奉献、乐于付出,做到脚踏实地不漂浮,埋头苦干不张扬,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取信于民。一次例行走访中,他得知残疾贫困户李继益老人的残疾证丢失多年,老人腿脚不好,儿女又不在身边,靠自己的力量补办证件基本不可能。他马上联系医院,请医生上门做检查鉴定,一切费用都自掏腰包,证办好了,直接送到老人家里。李继益老人逢人就絮叨。“夏书记这个小伙子真是了不得”。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这是夏铈鑫最喜欢的一句话,他知道自己所做所为还微不足道,离优秀驻村干部的标准和要求还有差距,但他深信,即便是米粒之珠,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关心下,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也能放射出夺目的光芒。“老陈,我又来了!”2017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八,夏铈鑫又一次来到了贫困户陈国虎家,看看他们家今年过年还缺点什么,看到新修的平房上已经贴好了对联,过年的氛围更浓了。他和陈国虎一家围坐在热乎乎的火炉旁,老陈特意把赶年场新买的茶叶泡上,大家一言我一语,把这一年来的变化说开了,也帮着把他家的今年的收入算起来,30只鸡买了多少、“特惠贷”分红又得了多少……大家越算越有信心。临走前,他特意问起了新的一年他家有什么打算,尝到了甜头的老陈表示新的一年还是想继续养鸡,他有信心通过这个让“荷包”鼓起来。

驻村两年多来,夏铈鑫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一心扑在平西村的脱贫攻坚事业上,驻在农民家里、行走田间地头,了解民情、宣传政策、发展经济、化解矛盾,与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为平西村的精准扶贫、同步小康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他在民情日记本扉页上写下的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