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路上,并非学霸
1991年,孔祥云来到交大计算机系,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有趣的是,大学之前的他从未见过真正的计算机,只是在新闻报道里见识过其魔力,与周围一些编程达人相比,他得从零开始,对此他也坦言:“交大牛人太多了,我从来不是学霸。”
在校期间,他也并未两耳不闻窗外事,“三分之一时间在学习,三分之一时间做家教,三分之一时间参加学生活动。”当时的他,不仅作为班长负责班级事务,也作为一名党员参与支部的联系发展工作,还和同学建立了一个失物招领平台。对于参与过的学生活动,他感触颇多:“学生社团活动极大锻炼了我的交流能力。创业再到之后的公司管理,其本质依旧是组织人才,找准方向,达成目标的一个过程,这和学生活动是一致的。”
回顾当年的求学生涯,孔祥云对母校浓郁的学风印象极为深刻,也使得他始终保持着做事扎实严谨的态度。
一路创业,勇于突破
1998年硕士毕业后,孔祥云就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在被问及为何创业时,孔祥云认为自己是一个喜欢可以自主选择而不喜欢“被选择”的人,“从个人特质来讲,我擅长于找机会、定目标、做决策,而不适合去执行贯彻他人想法。”
在上海财经大学攻读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硕士时,孔祥云接触到许多机会与一流的企业打交道。那时的中国,管理与信息化咨询服务行业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前景,同时整个管理咨询行业被国外巨头牢牢把控。看到自身在这方面具备知识优势的他,带着一腔创办世界级咨询服务企业的热血,投身到了创业大潮之中。
回顾创业初期遇到的困难,孔祥云说道:“于我而言,资金、战略和人才都算不上最大困难,反倒是发展过程中个人的自我突破、对于企业构想的自我革新才是。作为技术人才创业,需要我不断审视自我,改变自我的思维定势。积淀久了,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提升,也是企业发展的跨越。”
清晰自我定位,做出合适选择,补齐革新短板,然后用智慧、毅力和情怀一路坚持,这也许就是孔祥云步步为营迈向未来的关键所在。
饮水思源,心系交大
毕业多年,孔祥云一直心系交大发展。“由于经济发展等因素,交大在过去一段时间排名有所下降。但如今时势已来,交大不仅要造好大楼,更要引入大师,这样才能更好地腾飞。”
作为西安交大1991级计算机专业校友,孔祥云和同学们一直关注母校并用自己的行动支持学校的发展。在毕业20年、校庆119周年之际给母校带来礼物,他们共同倡导发起“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基金”,目的是培养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巩固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激发创新思维,91级校友可自愿报名作为校外导师,指导大学生的创新实践项目。校友也以讲座的形式,将行业最新进展介绍给同学们,同时还接受学生在企业实习,赞助学生的创新项目和竞赛,与母校形成良好互动,进一步紧密与母校的情感纽带。
在“陈金贤、朱楚珠经济管理奖励基金”的创立过程中,作为两位教授培养的诸多学生之一,孔祥云也积极参与其中,发起倡议,支持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和管理学科的发展,激励和支持青年人的奋发精神和创新意识,奖励优秀学生和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在捐赠仪式上,孔祥云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说,陈金贤、朱楚珠两位教授不仅给他们传授了渊博学识、教会了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精神与品质上的言传身教、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心,给后辈学生积累了宝贵财富,使大家受用终身。成立此项奖励基金既是为了表达对两位恩师的感激之情,也是为了将他们严谨治学、待学生如亲人的精神发扬光大,以鼓励更多的母校师生传承老一辈传统,为学校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近来,他又发起设立了“席酉民创意创新发展基金”回馈母校,旨在鼓励管理学院师生及教工在创意创新方面的努力与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作为新当选的上海校友会会长,他还感叹学校对于校友工作的重视程度远甚以往,他也相信近30万校友必将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谈及上海校友会今后的战略构想和举措时,他满心澎湃,侃侃而谈。他认为校友会的使命是“提升校友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自豪感”,校友会的愿景是“让校友会成为校友的第二个家、校友事业的助推器”。他也精炼地总结了发展校友会的五大战略措施:活动节拍化,资源聚焦化,关系产业化,创业体系化和募资常态化。这些蓝图也是他对于助力交大校友工作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思考与总结,只有校友们生活舒心,事业顺心之后,才能安心反哺母校,为母校谋发展,为校友博自豪。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从山东农村刻苦奋斗,到西安交大精勤求学,再到上海艰苦打拼,孔祥云校友的奋斗历程是对李大钊这句话最好的注解,也是我们奋斗的最好参照,以苦干续写交大辉煌,以实干托起交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