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
Alumni Literary Garden
校友文苑
更多
校友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桃李芬芳 · 校友文苑 · 正文
难忘的毕业历程
2019年07月08日 16:00 

难忘的毕业历程

 

作者:沈世恩机切55级。曾任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副总工程师,研究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宇航学会会员中国高科技产业研究会理事。

 

又到毕业季。莘莘学子即将完成一个学习阶段,面临毕业。他(她)们之中一部分或将走向工作,步入社会;一部分或将进入更高学历层次深造。然而,不论选择哪条道路,同学们都不可避免地同时来到了一个重要节点——毕业。毕业,对于人生即是一段学习阶段的结束,更是一种工作、学习、生活状态的开启,它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此,历来为同学们所重视,特别是当今的学子。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于面临毕业季学子的心态、感情及其所采取的或纪念或庆祝的形式是有很大不同的。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改为自主择业。同时,随着国家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数量的增多,学子们的毕业季实际上已提前至毕业前的上一个学期了。这时,学子们或一边撰写毕业论文,或一边求职,或一边准备考研,或同时都准备。这是一段漫长而备受煎熬的历程。到临毕业前,学子们会有更多或更集中的各种形式的毕业活动,笔者在此不一而足。而最令吾辈羡慕的还是那有学生家长参加的盛大的毕业典礼、校长满怀激情的讲话及令人终身难忘的毕业证书颁发仪式。回眸毕业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笔者,当时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大学生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那时,国家不招收研究生,除极个别同学被保送读研外,同学们毕业的唯一出路就是服从组织分配,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当时同学们是没有什么毕业季的,而仅有时间并不长的毕业期。所谓毕业期,一般是指同学们的毕业论文答辩及其他相关活动全部结束、分配指标下达到学校后,同学们等待分配直至离校的大约20天左右时间。等待分配约有一周的时间,是一段十分焦急、难熬的日子。分配开始,同学们要集中学习,并表决心,同时也还会到处打听分配指标,无端猜测自己将会被分配到哪里去。在宣布决定命运的组织分配名单后,同学们就必须无条件服从分配,否则你就没有去向。接着就是写自我鉴定、班会通过,再全班拍个毕业合影。然后是整理行装,办理离校手续,就各奔东西了。然而,笔者却未曾得到这样常规的毕业期,而经历了一个特殊的、仅为两天的毕业历程…。

1960年2月,5年级下学期开学了。3月中旬我从外地毕业实习回校,即投入到紧张的毕业设计。同学们也都如此地忙碌着,大家很少有时间交谈。教室里如同激战前夜般的寂静,仿佛空气也即将凝固。4月8日下午,我突然接到系办公室通知,要我立刻去校学生处。我忐忑不安地走到那里。学生处负责人开门见山地告诉我:“因国家需要,你提前毕业了。后天你去北京报到”。我惊讶地问:“去哪个单位?”“国防部。”“干什么?”“到北京再说。”她还同时告诉我,这次学校共有21个同学提前毕业(机械系只有我一人),后天由我领队去北京报到。早有思想准备,并以服从组织分配为己任的我,却未料到,毕业分配会如此突然来临。此时,我的思绪像一匹脱缰的马…。但我清楚,接下去我有很多事情要做,因而就很快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回到教室没有一个同学与我对话,好像他们已经知道我将要去一个非常保密的单位工作。接着,我立刻按要求写自我鉴定直至深夜。第二天,班会通过我的鉴定,还为我开了欢送会。会后与同学们合影。4月10日上午,我们去车站托运行李。回校后,领到了毕业文凭(当时不称“毕业证书”)。自1956年主力西迁后,交大分成上海和西安两个部分,但仍称一个交大、只有一个校长。1959年7月,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同时挂牌。此前几年内毕业生的毕业文凭均以“交通大学”名义颁发。而已经跨越了此时限,哪怕还不到8个月的时间,我们1956年首批西迁的学生,已经成为西安交大命名后的首批毕业生了。我端详着毕业文凭,其签发的落款为“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彭康”,并标有“1960年4月9日西交学第008号”字样,但文凭的硬面包装上仍为红底且印有烫金的“交通大学毕业文凭”8个醒目大字。这也许是因两个交大仍诞生于一个交大情结所致吧!这本具有历史意义、又有吉祥编号的毕业文凭,为我终身所珍藏。下午5时许,我们21位同学在田径场南侧集合上车去车站。但我没有见到一位领导、一位老师、更无一个同学来为我们送行。面对如此清冷的场面,顿时一种莫名的失落、惆怅甚至黯然伤感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我们在没有送别、没有掌声、没有挥手中悄悄地驶离了校园。然而,定情思考,我估计这可能与我们将要去一个非常保密的单位工作有关(实际上我们除被告知去国防部报到外,其余确一无所知),这样就足以宽慰了。还来不及更多思考,已到车站。接着,我们通过军人候车室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4月11日上午,我们到达北京。有人接我们,并很快地来到了一个部队大院。之后,才被告知我们来到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这是我国导弹火箭的研究机构。在当时,这是国家机密。接着,我被分配到二分院的一个设计部的一个研究室工作。从此,我走上了国防尖端科研工作岗位。当年8月1日,我又成为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

2016年是母校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周年,却又巧逢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我离开母校已经56年了。我在航天系统也工作了53年,现已到耄耋之年。但这56年前的毕业历程令我毕生难忘,虽然还曾留有遗憾。我要由衷的感谢母校,是您给了我知识、理想和信念,教育我如何去做人,去报效祖国,使我终身受益。现在我还一直关注着母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航天是我毕生报效国家、贡献国防的家。如今中国航天已经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正在为实现“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而奋斗。这母校、这航天交织在一起,是我一辈子难分、难舍的情怀…。腾飞吧,母校!腾飞吧,中国航天!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而且一定能够到达。

 

 

上一篇:沈城小民

下一篇:我是一条古老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