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医岁月——1972级医学校友毕业50周年纪念】悲喜交加的大学生活
陈德智,1972级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医疗系
我与母校的故事始于1972年,那时大学刚刚恢复首批招生,由于当时主要面向社会招收知识青年,许多人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招生办公室通过考试与劳动锻炼表现相结合的方式层层筛选,最终经考试审核后入学。收到入学通知书的那一刻,我们全家都感到喜从天降,激动万分。家人特意送我走出崎岖的山路,一直把我送上汽车,我由此踏上省城征途。心中满怀对大学的憧憬、对未来的期待,兴奋之情无以言表。
历经三天三夜的颠簸车程,我终于在火车站迎接新生的牌子下,来到西安医学院,开启了我的大学之旅。
来校不久,祸从天降,一场大病致我终身残疾,我的膝关节剧痛难忍,几乎无法活动,连日常生活都难以自理。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室友刘志坚、呼玉高主动承担起了照顾我的生活起居,帮我就诊、取药、打饭、洗衣;学生会刘丽老师也特地前来关心我;五班的女同学陈淑英、周锦彩为我拆洗被褥。这份情谊让我至今难忘。
一年多后,我的病情最终得到确诊:髋关节结核,需要进行髋关节融合手术。那时我才19岁,一时无法接受这一结果,甚至一度有了轻生的念头。学院的领导和同学们察觉了我情绪上的坏苗头,多次耐心开导我。尤其呼玉高对我说的一句话:“宁叫急破肚,不叫哭瞎眼” 勾起我对远在家乡的父母的思念。我坚定了我的信念:我要活下去,要对生活怀有希望。
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即使手术,关节功能也难以恢复,最终我选择放弃手术,决定带病学习。那时候每挪动一步,都疼得满头大汗,都是依靠刘志坚搀扶着我前行;每一顿饭,都是志坚和玉高给我送到手中;从宿舍到教学区,都是志坚和同学们推我上下课……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支撑我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特别是刘志坚,于我而言,他不仅是同窗,更是我的救命恩人。他品学兼优,高中毕业后却因大学停招,一度与大学梦失之交臂。直到招生恢复,他才终于踏进校园。可谁也没有想到,入学不久,他就毅然担负起照顾我的责任。
近两年的时间里,他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的生活,——为我买药、打饭,用自行车推着我穿梭在校园中,风雨无阻。在紧张地课业学习中,他还要分心照顾我生活起居,这一担,就是一年多。他是我最感激,也最觉得亏欠的一位大哥。当时学医开学最早,放假最晚,学时最长,知识面要求最广,课程压力最重。社会有人调侃我们“麻袋上绣花——底子差”。的确,我们这批学员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从未因此退缩,反而更加勤奋,废寝忘食地学习,真可谓“拿麻袋装知识”“拾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基础知识也装,专业知识也学。我们深知,这个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大学才是拼命的阵地,而不是保险箱。两年的基础课程结束后,按照教学安排,最后一年的生产实习需要学校与基层结合,五班要下乡实习,我又被分到二班,二班的同学毫不犹豫地接过了照顾我的责任:周永熙热心帮助,李伯芳主动帮我洗衣服,等等。如此点滴,难以尽数。正是在众多老师和同学的无私帮助下,我最终顺利完成了学业。
走出校门后,我被分配到陕北镇川医院,担任住院医生,那时我一个人管理24张床,实行24小时负责制。医院里唯有我的学历最高,颇有些“鹤立鸡群”的味道,也因此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辜负大家的期待。
值班时,我床头总放着5本书,内外妇儿鉴别诊断学,来什么病人就看什么书,可谓“现学现卖”。那时的患者送进来时,大多数为急发或已经比较严重,需要紧急抢救。遇到的病例往往比较典型:肺炎、脑炎、肝炎、亚急性肝坏死、农药中毒、中毒性痢疾等。
至今仍记得,我曾为抢救一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我三天两夜没有合眼,最后昏倒在抢救室里,结果医院还得组织人员抢救我。
时光飞逝,转眼毕业50年,在此,我应当向敬爱的母校、向老师、向同学们汇报我这50年来的工作与人生。
母校给予了我第二次的生命,也赐予了我赖以生存的本领。离校时,呼玉高在我的记事本写下的警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我牢记在心,我的生命、我的知识是党和人民给的,是病人的信任和托付换来的,这一切,理应毫无保留地还给人民。
在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我感到毕生最大的快乐来自于挽救生命的喜悦,最大的痛苦,则来自于未能挽回遗憾,而不是计较钱财的得失或物质的丰寡。故此,我也受到了人民的尊重和爱戴,获评县医务人员2%先进奖励。随后我担任镇川医院院长,后调任县(区)中医院业务副院长,县(区)政协委员。因抢救了很多危重患者,我得到了周围群众认可;因廉洁行医,我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总之,我没有辜负母校和恩师的辛勤培育,唯有欠同学那份恩情,尤其是刘志坚、呼玉高、周永熙等学友无私的帮助,我此生难以偿还。
在毕业30周年的校庆之际,我终于见到了我的朋友、同学、老师,以及那些曾给予我无私帮助的恩人们。三天的同学聚会,既有美好的回忆,也留下了很多遗憾。我分身乏术,无法同时加入两个班级的活动;时间太过匆忙,来不及与每一位同窗表达我与两个班级同学们的深厚情谊;而今纸笔寥寥,无法尽述我对大家的感恩之情。我由衷地祝福大家:好人一生平安!

(作者为后排左二)
走过半生回头望,短暂的大学生活充实了我的生命,让我体悟了人生道路的曲折,也磨炼了我的心性,迎难而上,铸心为铠;更难得可贵的是有幸在这样温暖的集体中结识了诸多良师益友,人生何其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