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
Alumni Stories
校友故事
更多
校友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桃李芬芳 · 校友故事 · 正文
【寻访】朱渊澄:自由浪漫的文人
2022年03月07日 17:50 

朱渊澄:自由浪漫的文人

作者:李成国,2019级自动化专业

30A74

朱渊澄,1955级铸造专业。上海浦东南汇人。1973年曾主持编写出版全国技校教材《金属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论文《企业职工教育的经济成果及其计量》获机械工业部冶金矿山局优秀论文奖;应邀为上海第二教育学院撰写论文《成人的社会教育》(Adult Social Education),被编入San Francisco.London 1988年出版的《China:Lessons from Practice》之中。戏剧论文《试论莎士比亚剧作的对比技巧》被'94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接受,编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94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论文集》,并成为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会员和理事。1997年初,因参与中国古代机械史课题研究,被同济大学聘为兼职副教授。七十岁在新浪网上开出“七旬翁的博客”;2007年编辑出版20万字的《七旬翁博客集》(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以后陆续出版《海宝&三毛话上海》《七旬翁博客集2》《老年幸福:研究与实践》,引起读者群的注意。2016年9月进入八旬,文汇出版社《出海口》诗文库在三月和九月先后出版他的中篇小说《1958爱情故事》和《创意旅游与游记写作》。


问:您觉得您是一个自由浪漫的文人,还是一个一丝不苟的学者。

答:我觉得我是文人更多一点。

初次见到朱渊澄校友的名字是在西安交通大学贡献墙的砖块上,当时笔者刚进入交大,和同学在“澄”的读法上争论不休。谁知3年以后的一天,我有幸可以采访到这位名字被深深刻在西安交通大学砖瓦上的人,听朱渊澄校友讲述关于他的故事。


交大,交大还是交大

谈起进入交大的经历,朱渊澄兴趣颇丰,谈到在高二下学期读到的一个作品《茹尔宾一家》,一本讲述造船工人世家故事的小说,苏联船厂工人的事业、友谊、爱情的生动故事深深吸引了年轻的他,所以他一边做着造船的梦,一边将三个高考志愿都填成了交通大学。朱渊澄的交大故事也就从这里出发了。

因为当年造船系突然火热,朱渊澄被迫调到了机械系,这段小小的错过也成了他交大生活中最大的遗憾。为了弥补内心的失落和遗憾,他加入了交大柿子湾分部文工团,在文工团可算的上是鱼儿找到了水。小学里吹过笛子(童子军短笛)、初中全校两名“指挥家”之一、高中时参加金睿华老师指挥的全本黄河大合唱,这些经历让朱渊澄在文工团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笔者最感兴趣的是一段朱渊澄观看舞蹈表演的故事。

朱渊澄在博客中也提起了这件事情:印象最深的是小白桦树女子舞蹈团,那么一大群美丽动人的女演员,穿着华丽的服饰,用奇特的舞步在舞台上“飘动”,真是美轮美奂。次日,《解放日报用两个版面的加页,刊登她们的舞蹈照片。当天还有一件幸运的事:演出中有一个节目是费奥多罗娃姊妹五重唱,五个穿着乌克兰民族盛装的女子中,最年轻的小妹妹正值豆蒄年华,清纯可爱。我的座位大约在前五排右侧,离舞台不远。她们演唱完无伴奏的《田野静悄悄》后,剧场像开了锅一样。年轻的我情不自禁站起来狂热地拍手叫好,引起了台上豆蒄少女的注意,她特意转过身来向着我,送来一个笑容,让我记忆了一辈子。呵呵,青春时期偶尔也当过一回“粉丝”哦!

朱渊澄对于音乐的热爱和痴迷,对于美的追求和向往,从心中迸发的激情和当年的青涩稚嫩都可以从这段描述中感受到。

关于西迁

朱渊澄1955年进入交大,1956年西迁,他将西迁视为北上的一次旅行。

朱渊澄当时没有坐西迁的火车北上,而是拎着一个手风琴开始了自己北上的旅行,他一个人先到南京再到郑州、开封然后再到西安,走过了一个长长的旅程。“我是自己一个人拎了个手风琴,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新鲜,对我来讲等于是一次旅游。乘火车到西安的话过长江没有大桥,火车是要停下来,然后从火车上下来了以后上船渡长江,在长江另一岸再上火车开到西安,总共需要三天两夜,路途非常遥远。最深的印象是河南一带满目荒芜,看了以后感觉很凄凉,觉得江南地区确实是富饶。”

笔者:“就是后来回忆起来,当时条件特别艰苦嘛?”

朱渊澄:“不是后来回忆,我当时的感觉太深了,印象太深了。”

笔者:“那如果给你一个选择,您还会选择西迁嘛?”

朱渊澄:“我会的,我们这代人,党让我们去哪,我们就会去哪”。

一辈子不够活

朱渊澄将自己一生分为三辈子,60岁以前是第一辈子,60岁到80岁是第二辈子,80岁以后是第三辈子。朱渊澄的第一辈子过得何其精彩,交大毕业,留校任教三年,1963年调回上海。历任教师、上海重型机器厂教育科副科长、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副主任、企业策划经理,1997年退休于上海锦江(国际)购物中心。他的第一辈子过出了一个有志青年、积极员工、领导干部的一辈子。

关于朱渊澄的第二辈子,最让笔者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在退休的第十个年头竟玩起了博客,真可谓“老当益壮”。2006年一整年,他在博客上发表了一些关于文学体裁的随笔,对儿童时期一些趣事的追忆以及旅游写下的游记等新文旧作大概160篇。他将这些博客文章汇集在一起,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一本书,叫做《七旬翁的博客集》。这本书出版后,颇受读者欢迎,以致在八十岁前,第二辈子累计出版了六本书。

朱渊澄的第三辈子仍然没有停下脚步,他说起最近的计划时声音中都带着兴奋。一本关于西安交通大学和西迁的回忆录即将完稿,写另一本书的计划也提上日程。他仍然关心世界最新的发展,准备在元宇宙上有自己的一番作为,这样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让笔者羡慕不已。朱渊澄用一个词总结了自己已经度过的时光——丰富多彩。

幸福一生的来源

问到朱渊澄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他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一生最幸福的事情是有一个爱我的妻子。”此时笔者才知道朱渊澄的妻子刚刚过世。听到朱渊澄回忆和妻子的点点滴滴,笔者也深有感触,美好的爱情在任何时光中都熠熠生辉。“她让我没有后顾之忧,让我可以放心的去做我要做的事情,这是最幸福的。她走了以后我才明白,我所有的事情都能够干成,因为我在家里面是安心的,没有争吵的。你如果说有一个家庭老是吵吵闹闹你还能干成事情吗?什么都做不成。这几天我反复在思考,我这一辈子都是她给的。我的幸福生活就是跟她在一起的。”

浪漫文人的一生当属如此,朱渊澄校友在85岁的年龄仍然驰骋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释放着自己的激情,享受着人生的乐趣和自由。中国莎士比亚学会秘书长孙福良先生在他所写的序言结尾处,为朱老也为《七旬翁的博客集》做了一个很好的注释:“渊澄兄其实并不算老,博客是他的‘青春’印记,在这个人人创造力得以充分施展的时代里,这种‘青春’应当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