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之父”、交大校友徐光宪院士:“中国人要走自己的创新路”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这两天,关于“稀土”的新闻,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有不少分析认为:“中国对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已赋予北京还击之道。”今天,我们能打出稀土这张“王牌”,必须要感谢这位老科学家“中国稀土之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交通大学1944届化学系校友、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徐光宪!
稀土到底有多厉害?“稀土会影响到一切——小到手机、照相机,大到精确制导导弹、火箭卫星,都离不开稀土!”稀土在美国各行各业的用处:
(图via Massive Science)(2013年数据)
然而,在半个世纪之前,稀土生产技术却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中国只能向国外廉价出口,然后再高价进口深加工的稀土产品。
终于,在上个世纪70年代,这样的格局被徐光宪院士打破了!
他用“中国冲击”,改变稀土世界格局
1972年,北大化学系接受了一项十分紧急的军工任务,分离镨和钕两种元素,纯度要求很高。这项任务几乎改变了徐光宪后半生的轨迹,他与“稀土”结下了缘分!稀土,其实并不是土,而是17种彼此相似、很难分离的金属元素。由于稀土有着非常奇特的光、电、磁、催化作用,只要使用一点点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稀土是发展电子、航天等高新科技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维生素”。邓小平同志曾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面对这样的局面,作为化学家的徐光宪曾坦言:我们心里十分不舒服,所以,再难也要上!
当时,徐光宪顶着各界的质疑,坚决放弃国际通用的离子交换法,采用萃取法完成分离,但萃取技术国外不是没有人研究,而是始终没有突破!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尝试,外国人都没做成的方法,中国人拿来能成功吗?徐光宪对自己有信心,为此,他付出了百倍的辛劳与磨砺:住实验室、啃干面包,在北京和出产稀土的包头矿山之间来回奔波。功夫不负有心人,整整三年之后,徐光宪和他的团队终于取得突破!
1975年8月,第一次全国稀土会议在京召开。徐光宪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串级萃取理论,他的理论引起了轰动,更多得是质疑和不可思议!
同行们几乎都不相信,真的可以解决这项世界难题?让徐光宪感动的是,在质疑中,当时的稀土第一大厂上海跃龙厂决定第一个尝试他的技术。让人惊讶的奇迹发生了:一排排看似貌不惊人的萃取箱像流水线一样连接起来。只需要在这边放入原料,在流水线另一端的不同出口就会源源不断地输出各种高纯度的稀土元素。
1978年,徐光宪开办了“全国串级萃取讲习班”,将这一技术免费向全国推广!国外稀土厂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被视为最高机密的稀土分离技术,因为徐光宪的无偿推广,这一在当时和今天都是领先世界的技术,在中国竟然成了连乡镇企业都能掌握的工艺。发达国家在国际稀土市场的垄断地位很快被打破,由于中国高纯度稀土大量出口,国际稀土价格下降了30%-40%!一些长期霸占世界市场的稀土“垄断国”不得不减产、转产甚至停产,一股中国旋风在世界稀土市场上雄劲地刮了起来。立足基础研究、着眼国家目标,不跟着外国人跑,自己走自己的创新之路!徐光宪还没有满足。经过艰苦探索,他带领团队又有了新的突破,传统试验被计算机模拟代替,使稀土生产实现自动化。有人说,徐光宪创造了“中国传奇”,更有人把他比作“稀土界的袁隆平”!然而,当徐光宪在国际上声名鹊起,荣誉接踵而至,最让他始料未及和痛心疾首的事发生了……
两次上书惊动总理,中国稀土决不能当猪肉卖
徐光宪没有想到,这项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在推动中国稀土产业的同时,也间接引发了巨大危机——“中国一下子搞了几十个稀土厂。世界的需求量是10万吨,而中国的产量已经达到12万吨。”超过了全世界需求量的结果就是,大家自我竞争,自己压低价格。尤其是有的厂家技术水平不高,出品简单分离的混合稀土,因为纯度不高,价格卖的很低,大概只能卖到猪肉的价格,所以有的报纸上说:我们是把稀土当猪肉卖。最让徐老痛心疾首的是: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把自己的工厂关了,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中国的稀土做储备。面对宝贵的稀土廉价出口、面对不可生的稀土资源大量流失,徐光宪每天都如坐针毡、心急如焚。徐老深知,稀土是影响世界的关键战略资源,很多发达国家大量购进稀土,是在做战略储备,同时,它大量储备以后也可以来影响你的定价权。
所以,当时最让徐老痛心的就是,中国的稀土生产控制了世界,但是自己没有定价权。更严重的是,中国的稀土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过度开采会面临枯竭!这已经不仅仅是商业层面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的问题。2005年和2006年,他联合师昌绪等14位院士两次上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呼吁保护我国白云鄂博宝贵的稀土和钍资源!当年温家宝总理很快作出了批复:从2007年开始将稀土产量限制在8万吨!2010年,中国又将稀土出口配额从5万吨降到约3万吨,并大幅度提高了出口关税。
为了保护稀土资源,80多岁的他四处奔走,呼吁保护我国白云鄂博稀土矿,呼吁增强我国稀土生产的宏观控制,呼吁组织“稀土行业协会”2009年1月9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当89岁的徐光宪从胡锦涛同志手中接过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颁完奖,徐光宪听到有人在叫自己,原来是温家宝总理,他一边与徐老握手,一边对他说:“祝贺您,徐院士!我记得曾批示过您的报告。”而那两份上书总理的沉甸甸的报告中,装着的是不仅徐老的拳拳爱国心,更是未来中国可以握在手中的一张“王牌”!
因母校结识毕生至爱,奠定研究基础
大学时代的徐光宪
1940年,徐光宪以极为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国立交通大学化学系。而后整整4年,他始终是班级第一名。在交大,他遇到了班级中唯一一位坚持到毕业,并取得学位的女孩,他一生的挚爱——高小霞。
徐光宪与高小霞结为伉俪
与交大结缘,以交大为媒,徐光宪一生心系母校发展。母校建校100周年,他与高小霞共同为学校‘院士纪念馆’开馆剪彩。母校建校113周年之际,徐光宪被授予“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他将在交大当助教时,系统地做过的,始终珍藏的Noyesand Sherril《Chemical Principles》(《化学原理》)全部498 道习题复印件,赠与母校,勉励学弟学妹多做习题。
徐光宪与上海交大化学系部分同学合影
徐光宪在母校建校113周年庆祝大会上致辞
2009年4月12日徐光宪在上海交大作题为《科研创新方法学探索》的报告“交通大学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教会了我怎样去做研究”,“我有今天的成绩应该感谢母校的培养,培养我在求学上严谨的态度和勤奋的作风,这些一直支撑着我在科学生涯中获得今天的成绩。”
——徐光宪
“不跟外国人跑,走自己的创新之路!”几十年前,徐老顶住质疑、顶住压力坚定决心走科技创新的话,至今仍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徐学长,谢谢您!谢谢您近半个世纪的努力,谢谢您让我们的祖国更有底气!母校为您骄傲,母校为您自豪,老学长之风,山高水长,
激励交大人,不断前行,勇攀高峰!
资料来源于丨人民日报、北洋之家微信号、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上海交通大学校友会会刊《思源》杂志
整理丨陈方玺
编辑丨王晶晶
责任编辑丨陈方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