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News
新闻
更多
母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 · 母校要闻 · 正文
【速览】传递交大学科动态 展示交大科研进展[总第9期]
2022年04月29日 15:32 

【速览】传递交大学科动态 展示交大科研进展[总第9期]

内容来源:西安交大新闻网

编者按:亲爱的校友,为了精准传递母校建设发展信息,协助校友对接母校科研成果,自2022年起,校友关系发展部特开设“【速览】传递交大学科动态 展示交大科研进展”栏目,通过我们编辑的梳理,每周五发布一次母校的学科及科研动态。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的校友与母校相关学科搭建起交流互通的桥梁。

目录

2022年4月21日至4月28日

一、学科动态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教研基地揭牌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西安交通大学与莱顿大学线上见面会举办

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岩岫来校交流座谈

西安交通大学召开国家医学中心和医学学科建设推进会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媒体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与功能研究”举行开题论证会

西安交通大学召开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暨文科实验室建设专题会议

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可持续“双碳”目标——IEEE PES DAY 2022中国区主题活动举办

国家天元数学西北中心举办量化金融基本模型及方法讲习班

西安交通大学第七届“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彭康哲学讲坛”第19期学术报告《西方自由观念的三个里程碑》举行

西安交通大学第八届“互联网+”大赛启动会举行

西安交通大学第八届“十大学术新人”评选揭晓

西安交通大学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研究院被推选为榆林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灾害防治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二、科研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一碳气体生物转化利用领域取得新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高维量子导引研究中获得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大面积高效钙钛矿太阳电池领域取得新成果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铽基单分子磁体领域取得新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电光晶体研究成果在《科学》发表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探索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平台治理模式助力区块链分布式平台绩效提升

罕见新生儿巨大肺囊腺瘤胸腔镜微创手术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功实施



一、学科动态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教研基地揭牌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2022年4月27日,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教研基地落户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博虎会见参会嘉宾,大家缅怀伟大革命先驱李大钊,探讨大钊精神的时代意义。

卢建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要求高校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此次省委党史研究室和交大共建的李大钊研究会教研基地意义重大,是继承先贤优良传统、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举措。西安交通大学希望与各级党史研究部门和单位合作,用活用好红色资源,加强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希望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教研基地能建成一个开放管理的多学科育人平台,充分发挥党史研究在育人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教研基地,共同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合作,共同促进李大钊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及实践活动的创新与发展。

http://news.xjtu.edu.cn/info/1033/181681.htm


西安交通大学与莱顿大学线上见面会举办

2022年4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与莱顿大学通过视频方式召开线上见面会。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副校长席光、吕毅,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莱顿大学校长安妮特·奥托、科学院院长贾斯珀·诺斯特,董事会副主席、医学中心院长潘克拉斯·霍根多恩出席会议。电信学部、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国际处负责人参加会议。

安妮特·奥托在致辞中表示,莱顿大学高度重视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合作,愿两校携手开展务实合作,不断将有关合作向纵深方向推进。

王树国在致辞中表示,西安交通大学积极探索21世纪世界一流大学新形态,建成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创新港成立了一百多个前沿交叉科研平台,汇聚了一大批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欢迎莱顿大学科研人员在此进行科学研究与成果转移转化。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5/181571.htm


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岩岫来校交流座谈

2022年4月26日,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岩岫来校,就校企联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相关事宜进行座谈交流。校党委书记卢建军、副校长别朝红出席会议,科研院、未来技术学院、技术成果转移中心及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卢建军表示,西安交通大学希望与社会各界携手,融合、集聚优势资源,通过建立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定价机制,在创新港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政产学共享“人才池”,依托产业技术创新建立“专利池”,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资金池”以及“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院,促进科技成果在陕转化,助力秦创原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希望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发挥属地优势,以资产管理和资本运作创新运营模式,扶持科技创新,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http://news.xjtu.edu.cn/info/1033/181676.htm


西安交通大学召开国家医学中心和医学学科建设推进会

2022年4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在医学部护理楼多功能厅召开国家医学中心和医学学科建设推进会。校长王树国、副校长别朝红,人力资源部、科研院、学科办负责人,医学部党政领导、职能部门、学院(系)、附属医院以及物理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副校长吕毅主持会议。

王树国充分肯定了国家医学中心建设进展。他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医学部要统揽全局,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围绕学科建设发展和重大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引进人才,组建团队,制定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医工交叉研究,不断促进基础与临床协同发展。

http://news.xjtu.edu.cn/info/1033/181426.htm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媒体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与功能研究”举行开题论证会

2022年4月23日,由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杨琳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媒体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与功能研究”开题论证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光教授出席会议。论证专家组组长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昆教授担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高晓虹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李本乾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震教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石英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张思锋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忠教授任专家组成员。会议由社科处处长贾毅华和专家组组长张昆教授主持。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81563.htm


西安交通大学召开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暨文科实验室建设专题会议

2022年4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光主持召开了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以下简称“文科实验室”)建设专题会议。副校长别朝红,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成进,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参会。公管学院教授李树茁、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沈超作为专家代表参会。

http://news.xjtu.edu.cn/info/1033/181443.htm


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可持续“双碳”目标——IEEE PES DAY 2022中国区主题活动举办

2022年4月24日,IEEE PES DAY 2022 中国区主题活动暨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可持续“双碳”目标研讨会在线上举办,同步面向全球直播,7万余人线上观看。IEEE侯任主席Saifur Rahman、IEEE PES主席Jessica Bian等嘉宾为活动致辞,汤广福、管晓宏、宋永华三位院士带来精彩报告。活动由IEEE PES中国区委员会、西安交通大学共同主办,IEEE PES中国区委员会主席、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别朝红主持。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81553.htm


国家天元数学西北中心举办量化金融基本模型及方法讲习班

2022年4月19日—24日,国家天元数学西北中心举办量化金融基本模型及方法讲习班。活动邀请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马志明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院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范剑青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巩馥洲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艾春荣教授、中山大学朱书尚教授、武汉大学李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陈志平教授等知名专家参会。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380余位学者相聚云端,共享学术盛宴。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81566.htm


西安交通大学第七届“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2022年4月24日,在以“航天点亮梦想”为主题的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航天航空学院在创新港举行“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柴渭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保卫处、宣传部、团委、励志书院、文治书院相关负责人,以及航天航空学院党政领导和全体学院师生参加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航天航空学院党委书记李小跃主持。

柴渭指出,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6周年。66年来,一代代航天人自强不息、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航天发展道路。“中国航天日”是唱响“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主旋律的重要载体,是普及航天知识、激励科学探索、培植创新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我们传承航天精神、弘扬西迁精神、凝聚强大力量的重要纽带。希望航天学院牢牢抓住产教融合这一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为服务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在未来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http://news.xjtu.edu.cn/info/1033/181540.htm


“彭康哲学讲坛”第19期学术报告《西方自由观念的三个里程碑》举行

2022年4月23日,西安交通大学“彭康哲学讲坛”第19期学术报告在线上举行,南京大学哲学系张荣教授作题为《西方自由观念的三个里程碑》的报告。我校及兄弟院校150余名师生听讲。西安交大人文学院哲学系王嘉新副教授主持报告会。

张荣在报告中聚焦于西方哲学史中的自由概念,以奥古斯丁、康德与约纳斯为三个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哲学家,深入刻画了他们对自由概念的独特观点和贡献。通过引入关于自由问题的三重视域,他认为奥古斯丁、康德和约纳斯的自由观分别属于前现代、现代性和后现代三种模式。三种模式之间相互反对,却又互相补充。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7/181502.htm


西安交通大学第八届“互联网+”大赛启动会举行

2022年4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会在线上举行,实践教学中心副主任陈立斌主持会议。创新创业学院、实践教学中心、教务处、研究生院、就创中心、团委、科研院、学生处、校友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园等有关职能部处领导,各学院、书院负责人共计144人参会。同时,学校还邀请到了大赛专家组成员对大赛进行要点解读。

http://news.xjtu.edu.cn/info/1033/181437.htm


西安交通大学第八届“十大学术新人”评选揭晓

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尊师重教良好风尚,展示青年教师风采,发挥优秀教师模范带头作用,西安交通大学第八届“十大学术新人”评选活动日前已在全校开展。经个人申请、单位推荐、学校评选,材料学院王悦存等10名青年教师入选。

“十大学术新人”评选范围是近三年来校的教师,参评者应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专业知识扎实,还应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特别是在学术前沿和交叉领域作出贡献。

http://news.xjtu.edu.cn/info/1033/181442.htm


西安交通大学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研究院被推选为榆林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灾害防治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2022年4月16日,榆林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灾害防治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榆林市召开。西安交通大学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研究院被推选为榆林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灾害防治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大会推选西安交通大学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研究院院长张茂省教授为协会会长,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查研究院顾问郑书彦同志、长安大学资源科学与生态工程研究院院长卫新东同志、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院长杨创同志分别为协会副会长,推选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朱占荣同志为秘书长。

西安交通大学发挥人居学院学科交叉优势,2020年成立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研究院。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7/181333.htm


二、科研进展

西安交学科研人员在一碳气体生物转化利用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费强课题组在国际生物技术权威期刊《生物技术进展》(Biotechnology Advances)发表综述文章,全面总结了利用微生物转化甲烷、二氧化碳等一碳气体合成短链生物醇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嗜甲烷菌等模式菌株与生物固碳相关的代谢途径,并从底物活化电子能量供给、产物耐受菌筛选与耐受机理解析、关键中间代谢物累积、基因表达调控以及产物合成碳通量优化等角度系统阐述了一碳气体合成生物醇的最新进展,同时分析和讨论了该生物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前景,为一碳气体的高效生物利用途径及碳资源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指引。

费强课题组长期围绕嗜甲烷菌的人工构建及其甲烷代谢机制进行探究,近日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I型嗜甲烷菌模式菌株的氮气固定能力,揭示了该菌株关键转录因子NifA对胞内固氮功能酶、甲烷代谢、能量供给、膜转运和细胞生长等基因的调控作用和影响机制。该研究不仅为了解嗜甲烷菌的生理特性和胞内氮代谢奠定了研究基础,还为甲烷-氮气共利用合成蛋白饲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提供了技术经济可行性策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应用生物技术领域权威期刊《应用微生物与生物技术》(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上。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81599.htm


西安交学科研人员在高维量子导引研究中获得重要进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张沛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高鲁棒性和高准确性的量子导引维度判定方法,在单方设备无关情况下,对共享量子态的维度进行可靠而准确的认证提供了有效途径。研究工作主要通过更多的测量设置对较低维的量子导引态集合施加限制,提出更强的基于多测量设置的真正高维量子导引理论判据,并在实验上利用双光子高维轨道角动量量子纠缠态,对理论加以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在噪声环境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均优于现有的其他方法。

该研究成果以《基于多测量设置的高维量子导引认证的鲁棒方法》(Robust Method for Certifying Genuine High-Dimensional Quantum Steering with Multimeasurement Settings)为题发表在美国光学学会旗舰期刊《光学》(Optica)上。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81575.htm


西安交学科研人员在大面积高效钙钛矿太阳电池领域取得新成果

近期,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等十余家单位组成的研究团队,设计菱形单晶TiO2电荷传输层和抽气法制备大面积钙钛矿薄膜,论文《基于单晶TiO2纳米颗粒的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电池组件》(Single-crystalline TiO2nanoparticles for stable and efficient perovskite modules)于2022年4月22日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在线发表,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青年教师杨冠军教授和博士生刘研同学参与完成该项工作。

研究团队利用菱形单晶TiO2纳米颗粒制备电荷传输层,并采用自主发展的真空抽气法制备高品质钙钛矿薄膜,消除了大面积薄膜中难以避免的针孔/裂纹缺陷,并借助TiO2纳米菱与钙钛矿薄膜界面的晶格高匹配度及高亲和力,有效降低了界面光电损耗,进而提高了小面积电池的效率(24.05%)和填充因子(84.7%)。据此,制备出有效面积24 cm2的大面积组件,认证效率达到22.72%,显著缩小了大组件与小电池的效率差距。研究显示,设计电子传输层菱形单晶结构和发展钙钛矿层抽气制备方法,为提高大面积组件效率、推动钙钛矿光伏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81492.htm


西安交学科研人员在铽基单分子磁体领域取得新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郑彦臻课题组采用具有蛛网式六元环配位面的碳硼烷配体与稀土离子(铽(III), 镝(III), 钬(III), 铒(III))配位,构筑了一系列夹心状的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该系列化合物的中心金属离子处于罕见的六棱柱配位构型中,稀土离子的局部配位构型接近D6h对称性。在该配体场下,铽及镝都能产生强的轴向磁各向异性,而相比之下,铽的配合物的表现更为优异,在零直流场下,有效磁翻转能垒为445 K,同时钇稀释样品在2 K下的弛豫时间达到193秒,成为铽(III)基单分子磁体的新标杆。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化学领域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81458.htm


西安交学电光晶体研究成果在《科学》发表

2022年4月22日,《科学》期刊在线发表了西安交通大学在高性能电光晶体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超高电光效应的铁电单晶使电光开关小型化》(Ferroelectric crystals with giant electro-optic property enabling ultracompact Q-switches)。

西安交通大学徐卓和李飞教授研究团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苏州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单位合作,在铌铟酸铅-铌镁酸铅-钛酸铅(PIN-PMN-PT)弛豫铁电单晶中,通过晶体切型、晶体组分和极化工艺的协同设计,获得了理想的层状畴结构。该畴结构既保留了能够使[011]取向晶体具有高电光效应的710铁电畴壁,同时又消除了晶体中对光有散射作用的1090铁电畴壁。使PIN-PMN-PT弛豫铁电单晶一次电光系数r33达到了900 pm/V,是目前铌酸锂电光晶体的30倍以上;晶体透光率可达99.6%(镀增透膜样品)。研究团队利用PIN-PMN-PT弛豫铁电单晶研制了新型电光调Q开关,在输出光能量、光脉冲宽度等性能指标与商用DKDP和LiNbO3晶体电光开光相当的情况下,PIN-PMN-PT单晶电光开关的尺寸和驱动电压得到了大幅降低。

这项研究工作为弛豫铁电单晶应用于电光技术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除了低驱动电压、小型化电光开关以外,PIN-PMN-PT晶体还有望推动其他诸多高性能电光器件的研制,包括新型高速光学相控阵、电控光束扫描器、光纤陀螺中的小型电光调制器、频率转换器件、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等。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81365.htm


西安交学科研人员探索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平台治理模式助力区块链分布式平台绩效提升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赵玺教授及合作者通过对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处理工作任务的流程进行总结和抽象,提出了新的管理决策模型并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代币加权投票得到的运营型管理决策对平台的运营绩效产生负面影响,通过此方式得到的战略型决策则对平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所采用的任务分配、激励分配和信息提供等机制对上述关系存在调节作用。

近日,该研究成果以《去中心化自治组织中的任务管理》(Task Management in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为题在线发表于《运营管理杂志》(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该期刊是管理类顶级24种期刊(UTD 24)之一。期刊主编对文章的创新性给予高度评价,称其是期刊中分布式平台运营管理的奠基之作。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81601.htm


罕见新生儿巨大肺囊腺瘤胸腔镜微创手术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功实施

来自宁夏的一位孕妈妈在孕20周时发现宝宝左侧胸腔内有一直径接近8cm包块,心脏被严重压迫导致右移,通过病友介绍联系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李鹏教授。

2022年4月15日患儿母亲孕36+5周按计划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行剖宫产。宝宝胎儿期肺囊腺瘤最大径近8cm,出生后第二天最大径迅速增至11cm,呼吸困难。患儿出生后第四天处在极度的呼吸衰竭的状态、由平卧位转为侧卧位后,心跳骤停,氧饱和度降至50%以下,肺组织水肿严重,以至于电刀都处于失效状态、整个过程惊心动魄,由麻醉科、小儿外科、新生儿科和手术室组成的手术团队仅用20分钟成功地完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生儿巨大肺囊腺瘤微创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儿最终转危为安。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胸外科已成为国内小儿胸外科微创技术发展中心、疑难疾病诊治中心、人才培养摇篮之一。李鹏教授团队在国内最早开展微创技术治疗先天性肺脏疾病,以微创技术为前提,技术上精益求精是团队追求的目标,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复发率更低是贯穿团队研究工作的原则和主线。团队不仅在国内最早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解剖性肺段切除,隔离肺介入治疗等外科技术,而且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小儿肺脏外科微创技术的操作标准,小儿胸外科微创技术推广意义和必要性,肺段切除界限判定标准,先天性肺疾病恶变机制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等一系列理论体系。

http://news.xjtu.edu.cn/info/1012/181353.htm

内容整理:周雯 房羽茹

编辑:丁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