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秒锁定风险!
西安交大研发新冠肺炎感染风险评估模型
共克时艰,科技抗“疫”。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工作者用科研力量助力防控一线。管理学院副教授刘跃文研发出的大数据评估模型已应用于云南省快速识别潜在感染者。此外,2月12日,在云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刘跃文还介绍了数字化防控手段——“云南抗疫情”的情况。
大数据评估模型推广应用
近日,在云南高速路口等多个检查点,工作人员已经可以一秒钟锁定新冠肺炎感染风险,快速识别潜在感染者。这一方法,正是西安交大管理学院副教授刘跃文研发的新冠肺炎感染风险的大数据评估模型在疫情检测中的有效应用。
该模型基于旅行大数据,综合计算新冠肺炎感染风险指数和级别,已在云南省全面推广应用,大幅度提升了防控一线现场核查工作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疫情传播风险,得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认可。

当地现场的核查场景
破解疫情防控的关键难题:快速识别潜在感染者
疫情防控,快速识别出潜在的感染者是关键。然而,在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工作中,存在三个盲区:
1.很难知道某个人是否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场所中与已确诊人员或疫源地人员接触过;
2.个别人员近期到过疫源地或接触过确诊人员,但是毫不在意,不汇报也不主动自我隔离;
3.个别人员甚至刻意隐瞒自己曾到过疫源地或接触过确诊人员的历史。
这些人员给疫情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严重影响了疫情防治的效果。在高速路口等检查点,检查人员只能识别湖北籍人员,而无法识别上述三类人员,因而无法有效核查,也无法有效规避风险。刘跃文研发出的模型基于个人的旅行数据,自动分析其是否到过疫源地、是否与疫源地人员接触、是否与已感染病例接触等多项指标,利用贝叶斯方法,计算其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指数,并预警高风险人员。
刘跃文说道: “农历新年第一天,我们就在昆明,与合作单位一起,着手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模型研发。云南作为寒假旅游的热门地区,疫情传播期内全国各地人员流动量极大且结构复杂,交叉感染风险极高,上述问题更加严重,如不有效控制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全国的疫情防控。”
2月4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的大数据评估模型及系统在云南省正式上线。
快速锁定风险:计算一人不到一秒钟
该系统通过扫描身份证、网页查询、批量计算等方式投入实战应用,计算一个人不到一秒钟,能够快速锁定风险。“在实际应用中,某个检查点利用我们的系统,发现了一位高风险人员并及时隔离。该人员并不知道自己在返乡火车上的前排乘客后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我们的系统可以自动发现并阻断这样的风险”,刘跃文说。
“用科研服务社会是我们一贯的坚持。在疫情扩散的当下,用大数据开发预测模型和系统,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刘跃文坚定地表示。
模型上线后,部署应用到云南省多个检查点,识别出多名高风险人员,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扫码登记系统已上线
2月11日,“云南抗疫情”扫码登记系统上线,在全省范围内公共场所迅速推广使用。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刘跃文在云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介绍道,公众在进入公共场所之前扫一下二维码,离开公共场所前再扫一下二维码,这样管理人员便可有效记录人员在公共场所的活动,提高事后追溯工作的精确性和时效性。
“云南抗疫情”扫码登记系统:数字化防控
“云南抗疫情”扫码登记系统于2月11日上线,在这个节点推广此功能的主要原因是从:2月10日开始,各地相继复工复产,公共场所人员流动大幅增加,这个时候交叉传播的危险性增大。最近一段时间发现超市、商场的工作人员还有配餐员被感染,事后追诉谁和这些人接触过非常困难,同时全国也发现了很多的病例,在哪里感染的,从流行病学史是排查不出来的,这给社会带来了较大风险。
刘跃文介绍道,通过“云南抗疫情”系统的扫码登记,当后期发现确诊病例时,就可快速回溯他曾经出入过的场所,从而快速找出可能和确诊病例有过接触的人员。当我们快速找出这些人后,就可以及时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向可能接触者发出提醒,提醒他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视情况居家隔离或到定点医院就诊,尽最大可能减少交叉传播的可能性,保护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推广“云南抗疫情”扫码登记软件,可以有效提高事后追溯工作的精确性和时效性,实现“早发现、早排查、早隔离、早治疗、早预防”的防控目标,尽最大可能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提供数据支撑。
轻量化设计:只记录号码 不涉及隐私
“云南抗疫情”整个系统设计尽量做到轻量化设计,尽可能不影响大家的工作生活。刘跃文介绍道,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员,进入“云南抗疫情”微信小程序,填写简单的场所信息后就可下载到入口和出口两个二维码图片,分别张贴在场所入口和出口。人们进入和离开公共场所时,拿微信扫一下码就可以。
第一次扫码的时候,会要求短信验证码认证手机号。扫码唯一采集的信息是手机号,没有采集姓名、身份证和其他内容。信息有专业团队统一严格管理,专人专用,只用于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工作结束或者指挥部下命令扫码结束,数据将会销毁,不留作任何用途,这样公民的隐私会得到很好的保护。没有手机的老年人和儿童只可由陪护人扫码,只要能接到通知起到保护作用即可。
文字 /朱丹 春城晚报官方微信 问炀
内容来源/云南日报 春城晚报官方微信 交大新闻网
图片 / 交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