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News
新闻
更多
母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 · 母校要闻 · 正文
【西安日报】少年班30年:有一种幸福叫“不再是焦点”
2015年04月23日 00:00 

编者按 月22日,《西安日报》第八版文化随笔·终南观察版用半个版报道了西安交大少年班的招生、培养及少年班同学的学习生活,现全文刊登日下:

         

<span color:#595959;">随着电影《少年班》即将上映,“少年班”这个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名噪一时的“神童教育”代名词,再一次引发大众关注。时隔30年,如今的少年班正在逐渐褪去“天才”的光环,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活泼好学的稚气面孔和不受太多关注的平稳书桌……

孩子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什么都好奇

“一幅很简单的画,月光下远处有一个小人,月亮比较大。”这是秦梦晓当年印象最深的一道题,她的回答是:“我注意到月亮很大,就回答可能不是在地球上观测到的,还对道路上的行人有哪些遐想做了想象。”

18岁的秦梦晓,今年读大二,郑州人,就读西安交大少年班第四个年头了,比同龄孩子小两岁,说到有趣的事,立刻嘻嘻哈哈笑起来。17岁的赵千榕,则显得沉稳一些,在接受采访的间隙,她很自然地拿出了专业课本看一道题。“哈哈,难道你能看出我们是少年班的吗?走在校园还不都是一样。”秦梦晓笑嘻嘻地说。在她们看来,如今的少年班孩子,早已没有了“神童”的光环,“大家只是稍微聪明一点、勤奋一点罢了。”

西安交大拔尖人才培养中心副主任杨森介绍说,少年班的培养模式为:一年中学预科,一年大学预科,本科四年,研究生两年,后续还可以继续上博士。到了大二的时候,少年班的学生会根据所选专业和正常大学生一起上课。入“少年班”的考试“一考免三考”,即免去了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记者曾5年内两度采访少年班学生,得到的回答惊人统一:“我们更自由,目标更明确。”

“我的同学,上大学都会有一个迷茫期,因为一下子同学和环境都改变了,而我们很清楚,大多数同学将来就是要搞科研,不迷茫。”秦梦晓认为:“由于没有高考压力,不会出现我们要做什么老师以高考为由不允许,少年班同学好奇心那么强,总想做些‘出格事’,老师一般都很鼓励。”

“少年班”教学方式灵活,课余时间多,可以研究自己更感兴趣的东西,考试并不单单注重考察解题模式。赵千榕说,自己的同学常抱怨“一门课10张卷子”。“少年班”作业并不多,这就意味着轻松吗?赵千榕摇了摇头:“没有啦,我第一年去苏中中学读书,要求晚上必须10点10分熄灯,我就天天早起刷高考题。”秦梦晓附和道:“我们有时刷高考题刷到凌晨两三点。”为什么这样拼?秦梦晓笑了:“毕竟老师讲得挺快,不做题没有安全感啊!”

免考换来的是更多彩的青春

由于免考带来的一些“自由”,少年班同学的课外活动看上去挺丰富。秦梦晓这一级的学生人人会乐器,甚至还有同学组成了摇滚乐队参加演出。“我觉得少年班同学感情挺好的。”在西安交大,他们住在学生宿舍,和普通的大学生并无不同。

“我从小就住校,所以换个地方也是一样啦。”15岁入学,秦梦晓没有多少离家远的忧虑。而第一次远离家到西安交大的赵千榕,也并未觉得不适应,她说:“同学们都很友善,思想也比较成熟,我适应得很快。”普遍来说,这些少年离家的孩子,很少有人难以适应。有一位姓姚的少年班学生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他说:“除了经常提醒孩子自我防范外,我第一年常去看看孩子。但是,培养孩子尽早独立,肯定是条正确的路。”

“我们有自己的心理辅导老师。刚开学不久,有一位退休的少年班老师(同时也是心理学专家),要求我们130个人一起举手大喊:‘我们是一家人!’大家开始有些扭捏,后来就大方了。”这是秦梦晓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在她看来,少年班同学之所以团结,还因为他们是“偌大校园里较为独特的一群人,彼此之间有很强的身份认同感”。

“少年班”有自己的自律公约:20条中有4条关于团结友爱和互帮互助,第18条明确要求“要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和深厚友谊。”采取各种活动来培养大家的合作意识。在少年班的活动名单上,辩论赛、排演话剧、参观博物馆……这些课外活动的频率,比一般的高中要高不少。

学校考查的是孩子“原汁原味”的能力

“超常儿童是存在的,这是事实,世界各地都有对于对超常儿童培养的研究和措施。”西安交大少年班招生办主任訾艳阳介绍,之所以选择超常儿童,而不是天才这样的称谓,一种普遍的解释是:天才意味着是与生俱来的,天才不是知识、能力,但如果不具备与生俱来的聪明的神经元素,超常儿童也是培养不了的,遗传基因很重要。天才这个称呼未免偏颇,超常也许更中性。

“少年班项目如今三十年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如何选拔培养少年班同学,我们有一个团队在进行研究,也经常和招收少年大学生的中科大、东南大学进行交流。”訾艳阳说。据了解,少年班招生采取学校推荐选拔的模式,在河南、河北、湖北、江苏影响很大,每年基本2000人报名,最终录取130人,录取比例一直很稳定。

由于“一考免三考”的诱惑力,很多培训机构在不断破解少年班考题,所谓“见招拆招”,少年班的考察方式也一直在变化。“主要是我们发现,之前有些孩子测试成绩不错,就读后却表现平平,所以我们需要考查孩子们‘原汁原味’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不能被培训的。”2010年增加心理素质环节,2011年增加体能测试,原因是“身体柔弱的孩子做事较为缺乏闯劲”。2014年的心智测试引入了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创新潜能指数和综合素质指数来衡量,“简单地说,就是性格不保守、喜欢做开拓性的事。”

刚刚结束的2015年考试,又有了几个很大的变化。在复试环节中间,引入了笔试的“现学现考”,就是要求教授录制35分钟讲课视频,内容为本科甚至研究生课程内容,完全为超纲内容,来测试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效果不错。”訾艳阳说:“成绩显示,500多个孩子里有70个完全听懂了。初试,超常儿童比例8.3%,而正常孩子中超常儿童则是千分之三。”另外一个是对独立创作环节的优化,訾艳阳举例说:“比如以前我们考过让孩子们用胶水、A4纸等简单工具做牵引装置,衡量标准是结不结实,这种测试由于工具简单有可能被培训,所以我们就采取了‘工业设计’的方式。”2015年的考题就是完善一台灭火机器人的设计,要求用笔作答写出如何设计机器人的行走路线,装置摄像头的位置等,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测试孩子们的多种能力。而在团队合作环节,引入了辩论的方式,来考察孩子们的知识储备。

少了天才光环多了平静的幸福

上世纪80年代,中科大“少年班”的神童名噪一时。描述“天才”的《神童的故事》成为当时的畅销书。

上世纪80年代,所有被归入“少年预备班”或“实验班”的孩子们,都对宁铂这个名字耳熟能详,以至于若干年后宁铂出家又再次令媒体“扼腕叹息”。而宁铂本人则表示,痛苦主要来自“舆论过分渲染”。对比西安交大,媒体的光环似乎没有那么耀眼。早在1985年,西安交大就成立了少年班,也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个少年班之一。30年来,交大少年班共招收1423名学生。公开的数据显示,该校少年班680名毕业生中,有85%以上的学生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少年班毕业生读博、走上科研岗位的比例较高。

曾在1988年就读西安交大少年班的阎峰感叹时代变迁。他认为,现在少年班孩子不那么受关注的原因,是当前社会对于成功和幸福取向的多元化,“不像上世纪80年代,大家特别推崇大学学历。”此外,关注度的降低和招生人数增多有关,1988届西安交大“少年班”21人,而如今则每届招生稳定在130人。

1994年西安交大少年班毕业的陈曦,是美国总统奖的获得者。在他看来,当时自己在少年班时候“玩得太疯,缺乏一些自我管控的能力”,逐渐才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接触中,少年班的孩子确实没有特别的优越感,大家普遍的看法是:首先,少年班的学生都很出色,没觉得自己有多么特别;其次,目前社会不再盲目崇尚学历;最后,“正常上大学的同学都要多一些阅历,这样看来并没有优越的资本”。因而在校园生活中,除了偶尔“因为太熟所以上课有些太活泼”,这些少年班的孩子并没有受到过多的关注。结束采访时,秦梦晓微笑着说:“我觉得这是一种平静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