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
Alumni Stories
校友故事
更多
校友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桃李芬芳 · 校友故事 · 正文
【我的西医岁月——1972级医学校友毕业50周年纪念】难忘的大学时代,昂扬的青春年华
2025年08月05日 15:42 

【我的西医岁月——1972级医学校友毕业50周年纪念】难忘的大学时代,昂扬的青春年华

邹荣莉,1972级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医疗系

岁月匆匆,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已进入到耄耋之年。但是回忆在西安医学院三年半的美好时光,点点滴滴,历历在目,那些年,那些事依然历历在目,

上大学,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当时,我被陕西省关中工具厂推荐上了西安医学院。来到学校后,看到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刚开始大家都被编到一个临时班里,记得班长是陈丙坤,后来根据文化课考试成绩等,我最终被分配到4大班17班。

四大班的同学在整个年级里面年龄偏小,我当时18岁。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那么年轻,朝气蓬勃,活力四射。

1972级17班全体同学合影(1972.12)

1972级17班全体同学延安合影

拉练延安行军途中(1972)

拉练延安途中自编自演文艺节目(1972)


我们作为西安医学院恢复招生后的第一批学员,学校高度重视,配备了最强的教师阵容,刚开始上了一段文化补课,由于当时我没有上完初中,对数理化的学习感到非常吃力。但在随后的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学习时,由于我们年龄较小,记忆力好,学习热情高涨,考试成绩都很好。我和同学们相处得很好,尤其是李乡园,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俩同一个宿舍,上课一块儿走,下课一块儿回,去食堂吃饭,她去买馒头咸菜,我去打稀饭。说来也怪,上学三年半期间,无论是上大课还是小班实习我俩大多被分在一起。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学习上你追我赶,学习成绩也都比较好。而且我们双双被选进了学校文艺宣传队,因为她擅长舞蹈,饰演洗衣舞里的小卓玛。我擅长唱歌。

我们学过的基础课中,其中印象最深的几门课程当中就有解剖学。当时担任我们小班解剖学教学的是任惠民老师,任老师戴着一副眼镜,具有学者的翩翩风度。他的教案每次都经过精心准备,各种实体标本,重点突出,条理清楚。随着老师在台上的认真讲解,同学们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家都认真做笔记、记重点。尤其是我们班的李振超同学,她的解剖学笔记真是下足了功夫,用五彩笔构图,图文并茂,堪比教科书,引得大家纷纷仿效。

期间也发生过许多难忘的事情。

记得解剖学要考试了,晚自习时间解剖室小教室也是给我们开放的,我们要认识每一个脏器,每一块肌肉,每一条神经。有一次上晚自习我们去解剖室,当时解剖室里有李乡园、牛青盟、还有我。空气里弥散着浓烈的福尔马林味道,几个人穿着白大褂,正在全神贯注地用镊子翻看着标本,就在这时突然停电了,调皮的牛青盟大声怪叫了一声,吓得我和李乡园赶忙四散逃跑。

当年解剖学考试还是非常严格的,理论考试是在小班教室里举行。标本考试时,各种解剖的大体标本都在一个大厅里边分别隔离摆放,大家排队依次进去,每一个标本前停留的时间只有规定的几分钟,然后要写出标本的名称。这次大家的考试成绩都非常好,我记得我当时考了95分。

樊小力老师曾带教我们小班的生理课,他清瘦的脸庞,严肃的表情,给人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但他讲课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重点,难点反复强调。当时安排有理论课和实验课,激发了同学们对生理课极大的兴趣,大家当时记忆力也好,我和李乡园在复习时都可以把老师课堂上讲的和课本上内容背下来。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着樊老师给我们讲过的消化系统的生理机能,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及其功能,巴甫洛夫学说,进食时候的神经反射……实验课时解剖青蛙,描记神经传导曲线时用的黑色记纹鼓,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临床见习实习课我们曾去过户县医院,当时代教我们的有崔长棕、苏养冲、王耐冬等多名一流的好老师。老师讲的好多临床知识至今牢记于心。如高血压和冠心病是双胞胎,各种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要考虑冠心病等等。不典型的心绞痛,诊断错误时有的人把牙拔掉了,有的人把阑尾切了。病房查房时,崔老师曾经手把手的教我们用听诊器听风湿性心脏病的各级杂音,辨别什么声音是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奔马律……练就这些扎实基本功,在我后来从事的医疗工作中获益匪浅。

带教妇科的是苏养冲老师,最深的印象就是现场教学,为孕妇接生,他教我们接生时怎样处理产妇分娩时胎儿的各种胎位,头位怎样助产,臀位怎样助产,用何种手法保护胎儿头颅,预防斜颈等等。

还有一个件事就是我分管的一个妇产科病人,她患有卵巢畸胎瘤,是个经产妇,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比较差,起初她以为自己是怀孕了,但后来过了近10个月还没生下来才来医院就诊,我认真的询问病史,检查身体时,竟然发现她耳廓相当于子宫的部位,有一个黄色的小凸起,一下让我联想到了中医老师给我们讲的耳诊理论,心中暗想,这可真灵啊!跟苏老师上手术台,我当第二助手,完整的切除了肿瘤。至此,我对卵巢畸胎瘤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和认识。

户县县医院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都比较差。住宿是大通铺。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是拿碗盛了饭,老师和同学围成一圈蹲在地上吃饭。放在现在都不可想象。即使在这样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同学们的学习和科研热情依然高涨。我们班成立了两个科研小组,分别是以高建民同学为首的冠心病科研小组,以李去病同学为首的针刺麻醉科研小组。

我们的外科学当时也学的也比较扎实,代教我们组的是王居邠老师,她精明能干。留着短发,不善言语。她教我们外科基本功,无菌概念,如何洗手,戴手套,穿手术衣,切开,缝合,打结,换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所以我们大都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在宝鸡县医院实习的时候,我们已经学完了外科学,也见习了很多次手术。

当年的医院也不像现在这样,在宝鸡县医院实习时,那时的病人特别多。有一天晚上值夜班,来了一个急性阑尾炎患者,值班老师忙不过来,焦荣富同学带着我上了手术,切除了肿胀发炎的阑尾,根部做了一个“荷包缝合”,圆满完成了手术。还有一次又逢我和焦荣富值班,遇到一位急产的孕妇,羊水已破,宫口已开全,我们七手八脚的把产妇安排在产房,按照苏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进行接生,一会儿功夫一个胎儿顺利的娩出,刚松了一口气,只见孕妇的肚子还没有缩小,心里犯了疑惑,难道肚子还有一个吗?赶快妇检,里面似乎还有胎头,果然过了一会儿又有宫缩,赶快准备好,又接生出来一个胎儿,比之前那个小多了,原来是双胞胎呀!孕妇怀孕期之前未做产前检查,根本不知道她怀的是双胞胎。整个过程当中,我们就像真正的产科大夫一样,正规操作,接生,胎盘娩出……,最后母子平安,作为一个实习大夫,我们心里好有成就感啊!

另外在宝鸡县医院实习的时候,我也跟着护士学会了肌肉注射,扎静脉针,以及儿科的头皮针技术。

最后一年的实习时间我们被安排在了一个乡镇医院——宝鸡市贾村塬医院,当时我们组里有王建放、罗志刚、李去病、牛青盟、魏继妙、李乡园和我。这里水资源奇缺,生活工作条件都很艰苦,交通不便,往返县城如果想抄近路,就要从高耸陡峭塬上布满荆棘丛生的弯曲小道通过,记得有一次因为有事我和王建放同学搭伴一同去了趟宝鸡县城,一路上真是不容易啊!

在这里我们几个人认真的实习工作着。尤其是李去病同学,他出生于中医世家,这时侯他已经能够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给患者开中药处方了。期间,我也认真地学习了一本厚厚的心电图书本,以至于我毕业后刚开始到医院上班时,主任拿着一个复杂心律不齐病人的心电图让我看,我也能沉着应对,做出正确的诊断。

艰苦环境,磨炼意志,我们大家发扬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那一年的8月15,在我们女生居住的院子里,月光下,大家自编自演了一场文艺晚会,罗志刚,牛青盟等人跳着自编的舞蹈,李乡园独舞,我独唱……大家在小院里其乐融融,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们这一级的学生在医院里见习实习的时间比较多。我在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实习过,我在外科实习印象最深。学到了许多临床的知识和技能。

50年过去了,当年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仍然难以忘怀。回忆毕业后的50年,我们没有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培养。每个人无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但都非同凡响。都在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奉献了青春,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