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打造“星航计划”实践育人平台
萤萤之光 可成星海
西安交通大学雁塔校区星航志愿者合影。
编者按
如同68年前,谁也说不准,学校从上海华山路1954号搬迁到西安咸宁西路28号后,未来将会怎样?今年的2月,也没人能确定,在一个师生人数近6万,占地面积5000亩的校园里,一大批志愿者走进校园的角角落落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能起到什么效果?甚至,有谁愿意参加?
如今,4个月过去,摸着石头的星航计划不仅顺利过河,还给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带来惊喜:从打算织起一张“安全网”起步,如今的星航计划已经被打造成一个全员育人的平台,志愿者人数也从最初的40名发展成2000多名。
在西安交大党委的部署安排、团委的直接指导下,参与星航计划的学生骨干,通过每天在学校公共区域进行大面积的巡楼巡查,重点关注设施安全、消防安全、人员安全,及时上报可能的风险点,联动校内多部门迅速处理,织密织牢校园安全防护网;通过定期开展集体学习、支部共建、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奉献意识和务实品格,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引领学生在强国复兴征程上建立新功。
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卢建军:
“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清晰擘画了强国复兴的宏伟蓝图和前行道路,教育作为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具有战略性、先导性。大学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西安交大作为高水平大学,又地处西部热土,培养一批有理想有情怀、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时代使命。教育学生成长成才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是要成人。星航计划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从受助者到施助者的转变过程,这样的过程,能让他们体会责任担当和明确价值追求,从而引导大家更好地胸怀‘国之大者’,更好地追求卓越。”
校园里的“星航者”
5月17日晚7点,西安交大星航计划项目成员,2019级硕士研究生夏笑武准时穿上志愿者服装,开始了一天的“星航之旅”。夏笑武介绍道,“按照安排,今天我负责主教学楼区域,整个主教学楼大约60余个点位需要查看,每晚这样的巡查大约要走3趟。”
这样的线路,夏笑武记不清走了多少次,但相比于初始阶段,夏笑武的理解已经更加深刻:“第一次实际开展星航计划时,本打算20分钟就结束对教学主楼的巡查,结果花了一个半小时。对我而言,如果不是参与星航计划,也许在学校里待5年、10年,都不会注意到这个地方。但对于全校几万名同学而言,消除可能存在的隐患,就是同学们需要我的地方。”
截至目前,星航计划已连续出勤140余天、累计出勤2500余次,服务时长7000余小时,反馈风险隐患点200余处,沟通解决率近100%,在这样一层一层爬楼梯、一扇一扇窗户检查、一处一处安全隐患记录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成为校园事务的参与者、师生安全的守护者、学校发展的建设者。
“有时候,当在昏暗的走廊中打开手电筒的那一刻,感觉自己就像一颗星星,照亮自己,也照亮了他人。夜空中最亮的星护航交大,这就是我心中的星航。”夏笑武说。
“新招式”也有“真规律”
在西安交大党委学工部部长王欢看来,星航计划这种新的工作模式,本质上是在思政工作育人体系下的一种探索和创新。
“高校思政工作范畴中明确提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原则和十大育人体系,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有力的支撑。以往,仅仅依靠辅导员一支队伍的力量或是某一种育人手段,育人效果是有限的。星航计划之所以能发挥出育人实效,正是在于这种模式通过发挥志愿者力量夯实了‘三全育人’的基础,并将十大育人体系中的实践育人、服务育人和组织育人进行了有机结合,同学们在具体的实践、明确的服务和积极的组织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付出与收获,这种成长是扎实的、可靠的。”王欢说。
除了星航计划,西安交大还有很多“新招式”。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在学工、研工、后勤、团委等部门的合作下,体美劳教育已在校园中生动地开展起来:将西迁历史、大先生故事搬上舞台,以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话剧为依托,在美的熏陶中接受灵魂洗礼和思想教育;组织学生在学校专门开辟的劳动实训基地从播种开始种植蔬菜,再由食堂负责教授烹饪技能。以烹饪技能培训课程为例,一经开课,就收到超过7000名学生的关注和报名……
“感觉很奇妙!在食堂的窗口,吃到自己烹饪甚至是自己种植的菜,在这种新方式中,我真切地感觉到了劳动很光荣,投身生产、创造很有意义!”不少同学产生了这样的共鸣。部分家长也反映:习惯于放假“躺平”的孩子们,居然主动要求在家炒个菜、做顿饭,这样的变化着实让人惊喜又欣慰。
“小切口”背后的“大工程”
无论是星航计划的落地生根,还是五育并举的如火如荼,在这背后,饱含皎皎育人意和深深关切情。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卢建军表示:“所有的小切口背后都是育人的大工程。‘星航’这个小切口就像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孕育学生们关注身边人、身边事的意识。只有胸怀大家,才会胸怀‘国之大者’,才会更好地理解西迁精神。最终,我们就是要引导大家不只是思考哪个地方我需要,更要思考哪个地方需要我,要引导同学们更好地坚守西部,承担历史使命。”
而今,在7000多小时的星航志愿服务中,2000余名星航者心里务实奉献的种子已深深扎根。体悟奉献担当,更能奋楫扬帆,在这种风气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正将星航志愿服务工作的收获转化为助力学校、服务国家的强劲动力和爱党爱国、勇于创造的生机活力,更加心无旁骛地投身于学习工作和科技攻关之中。
夏笑武即将毕业,他选择成为一名陪伴在学生身边的辅导员,继续为同学们护航,将这份温情和坚守传递下去。
在西安交大一项围绕就业观的调研中,大多数星航者都坚定表示要在乡村振兴、科技攻关、环境治理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奋斗;全校2023届毕业生中,近60%学生留在了西部热土,接过了西迁精神的火炬再次启航……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开展,我们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好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开展教育。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贯通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做好学生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和助人成长方面的工作,让更多星航者成长为‘西迁精神新传人’。”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孙早说。
报道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23-07/13/nw.D110000zgqnb_20230713_1-06.htm
“星航”助推成长
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校区星航志愿者在排查安全隐患。
自星航计划开展以来,在党建引领、力量下沉、部门协同等多重体制机制的保障下,在西安交大的校园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关切得到了回应和解决,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加入星航志愿服务行动,共青团的引领力、组织力和服务力正不断转化成为党育人的实际效果。
“有工作的地方就有组织,有组织的地方就有党员”
“有工作的地方就要有组织,有组织的地方就要有党员。”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卢建军这样要求。2023年5月12日下午,星航志愿服务团临时党支部成立大会在学校星空报告厅召开。这标志着“星航计划”这个最初由学生骨干在学校党委部署下开展的志愿行动,在历经规范制度流程、搭建载体平台、涵养育人功能等一系列蜕变后,向着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临时党支部的成立与共青团桥梁纽带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仲英书院的大二学生张进博,是星航志愿服务团临时党支部第一批推优入党的学生。“在星航计划中,我们不只是做好本职工作,学校还会组织我们定期参加理论政策学习、红色寻访实践、技能提升培训等诸多环节,我觉得心中对党组织原本朦胧的热情和憧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得清晰和坚定了,因此也郑重地提出了加入党组织的申请。未来毕业后,我还想继续留在西部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张进博说。
西安交大团委书记李利波表示:“共青团是党和广大青年的桥梁纽带,其政治责任就是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借助星航这个平台,一方面能够把党的关怀充分传递给青年、把青年的温度如实告诉党,另一方面能够发掘和培养一批政治可靠、素质过硬的优秀骨干,并向党组织输送,这正是我们对于肩负政治责任的一种回应与落实。”
如今,在星航志愿服务团临时党支部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星航者主动成为“宣传员”,热情邀请身边同学朋友参与进来,星航志愿服务团临时党支部书记、文治书院大四学生任承昊感触颇深:“组织力的提升,让这些爱国爱校、乐于奉献的同学们凝聚得更紧了。”
从“贴近学生”到“我们就在学生中”
从关注物理层面的安全隐患起始,星航计划在校园学习生活中的覆盖范围已经越来越大、越走越深。
作为星航计划最初的参与成员,西安交大学生会的同学们积极拓宽思路,发挥学联学生会改革后全体学生会成员的成绩均位于前30%的优势,主动成立了基础学业辅导团。“和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有焦虑情绪的同学,普遍存在学业困难。我们的基础学业辅导团,主要是通过一对一辅导、录制课程串讲视频、设置答疑志愿者线上线下值班、开展集中讲座和云端自习室等方式,帮助大家解决急愁难盼问题。目前,我们录制的串讲视频网络点击量已经超过了两万,学业辅导讲座也已经超过了300场。现在,基础学业辅导已经是星航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基础学业辅导团、学生会成员王煜博说。
化工学院辅导员强伟说:“借助星航计划,我们这学期收集了近6000份思想动态调研,时时刻刻知道青年同学在关注向往什么,又在迷茫担忧什么,为开展工作提供了更加明晰的指引。”
“现在,我们要主动迈步,从贴近学生转换到我们就在学生中。引领力、组织力和服务力要提升,前提是我们下沉力量,深深扎根在同学群体、青年群体之中。”李利波说。
无论是学科辅导团的学习问答,抑或是思想动态调研中的心灵对话,在一次次的反馈、沟通中,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关系越来越亲。星航的下一站,必定也会是广大同学的心中。
营造“仁而爱人”的温暖氛围
卢建军认为:“学校的构成包括广大的同学,更包括了所有岗位的教师和员工。要把全员育人的旗帜高高举起,核心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仁而爱人’要求。学校的所有部门、所有人积极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前提就是要爱护我们的学生,爱护这些未来的人才。”
“学校党委坚持‘一盘棋’统筹部署,变‘条块分治’为‘多元共治’,将校园资源充分压实到学生一线,形成了独具交大特色的多元育人优势。”学校党委副书记孙早告诉记者。在这样的理念下,星航计划成了更好联结起多部门多维度协同的纽带。
“同学们反馈的问题更加全面、更加精准。”每天上班后,后勤保障部部长李成杰工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督促各校区物业部门针对星航志愿者反映的问题进行整修。“同学们发现了问题,学校能够很快有效地解决,这就是学校关心关爱学生的态度,同学们需要这样一个正反馈。”李成杰说。
仲英书院团委书记迟凯文表示:“近期,我们计划向星航志愿者家长们送去感谢信,让他们看到孩子的实际变化,从而将家校联动起来,让仁而爱人的氛围更加浓厚。”
当第一次了解到星航计划后,学校保卫处处长常涛就立刻表示全力支持:“守护学校安全,是我们的职责,有志愿者愿意和我们一起努力,我们当然支持。”在他看来,星航计划给学校带来的最重要变化,就是能让学生全面参与校园治理,在校园治理层面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截至目前,星航计划反馈的各类问题建议累计200余条,通过多部门协同处理模式,沟通解决率近100%,为夯实校园稳定基础和提升校园生活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报道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23-07/13/nw.D110000zgqnb_20230713_2-06.htm
倪蒙:我是一名星航者
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星航志愿者巡楼排查消防安全隐患。
排查完所负责的教学楼,倪蒙回到宿舍,已经是晚上10点多。
他是西安交通大学2023届硕士毕业生,也是一名星航计划的“星航者”。
星航计划淬炼了为同学服务的初心,这种初心伴随了倪蒙的8年大学时光。2015年8月,他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走在梧桐道下、雪松树旁,深为这所百年名校的气质和风范、品格而折服。
做服务,有贡献,学校工作夯基础
星航者们在实践中担当尽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牢校园安全发展理念,培育出主动担当作为的“主人翁”意识。
本科期间,倪蒙担任了4年的班长。辅导员老师曾经布置过一个任务,要求班长在每周日晚上去班里同学的宿舍走一走,然后向辅导员反馈同学是否都在。他负责男生宿舍,团支书负责女生宿舍,一坚持就是4年。这个工作加深了他与班级同学的感情,研究生毕业时,大家再次欢聚一堂,回忆起来,满是美好。
在后来的学生会工作中,倪蒙组织同学采访10个学院的教授和师兄师姐,主编《2017级本科生专业选择指南》,为大一同学的专业分流提供参考借鉴。接续前人的奋斗足迹,倪蒙做了不少事:组织策划爱心伞活动,在全校40余个伞点,累计发放3000余把伞;疫情来临时,动员同学们一起加入学院抗疫先锋队,根据院内同学物资需求清单,在各教研室装取电脑、键盘等科研必备工具,为物资贴标签……
持续深入的服务工作让他明白,“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只有现在为同学服务好,将来才能为人民服务好,只有靠前请命、挺身而出,才能在关键时刻豁得出去,这既是使命,也是荣光。”
教好书,育好人,打开世界一扇窗
星航计划鼓励交大青年紧紧围绕党中央关心、人民关切、社会关注开展工作,做到“顶天立地”,既要有干事的激情,更要有脚踏实地的作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云南省施甸县,位于滇西边陲,怒江东岸。倪蒙第一次听说这里,是在电影《杨善洲》中,那位坚定、执着、无私的老共产党员,让他对这块土地有了无尽的向往。2018年9月,他加入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得知施甸正是学校的定点帮扶单位,便义无反顾地来到了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支教。
2019年8月,倪蒙与5名“战友”在昆明结束培训后,坐了将近10个小时的大巴到了施甸。路上,望着如画的风景和连绵的群山,他兴奋地说:“仿佛有了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感觉。”
可刚一到岗,他就被现实给了当头一棒。有学生课上不好好听课,也不主动回答问题,课后完成作业不认真,只想着玩。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他决定,先从家访入手,摸清学生情况,利用周末时间,爬山坡、走平地,走遍所有学生的家里。
其中有一个学生,经济条件很困难,倪蒙爬了一个半小时的山路才到她的家。学生很懂事,倪蒙到的时候她正忙着拌猪食,奶奶指了指她,对倪蒙说:“我这辈子走出大山是不可能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她的身上了。”
有一次,倪蒙备完课,已是深夜,在回宿舍的路上,看到一个住校生在路灯下复习。还有一次,3个女生在晚自习结束后找到他,希望从他这里了解外面的世界。
这些场景让倪蒙内心触动不已,也激励着他好好努力为这些孩子做点事情。
倪蒙离开施甸的时候,收到很多学生送的贺卡,其中有一张,是这样写的:“倪老师,感谢您,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努力走出去,考上一个好大学,将来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倪蒙还参与理论宣讲工作。
从甘肃省的郭原乡到浙江省的安溪乡,从三秦大地到滇西山川,高校、小学、农村、基层,都活跃着倪蒙进行理论宣讲的身影。截至目前,他已经累计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25场,覆盖1.5万余人。他被聘为施甸县委宣讲团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走遍全县的13个乡镇,宣讲中央精神,开展思政课教师培训。早上6点多出发,宣讲一整天,回到学校看守晚自习直到10点半,已是常态。
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去支教,不就是为了能够让这些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受教育机会,能让我们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吗?如果以后我有机会,我会尽一份力量,给人民群众做一点事情。”
接天线,接地气,岗位见习写青春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星航计划建立起高效解决问题机制,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了人人热心服务同学、人人参与校园治理、人人关心学校发展的良好氛围,获得感、成就感和归属感在服务他人和服务自我的过程中生根发芽、厚积薄发。
受到星航计划的影响,倪蒙有幸参加了基层政府-省级政府—中央机关的社会实践,多个层级平台的历练,一些不经意间的感动,也让他对未来有了坚定的选择。
2016年暑假,倪蒙在陕西省延安市壶口镇政府见习。一次,下山村的一位农民来办事的时候,没有复印身份证,倪蒙在办公室帮他复印了几份,农民连连感谢。在倪蒙看来,一件小事,也能增强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2018年寒假,他在陕西省政府办公厅见习,参与筹备了大气污染防治点评会,主持会议的领导一开始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不讲成绩,只说不足。”全程都是用事实说话,没有任何空话套话。踏实、务实、求实的工作作风,展现得淋漓尽致。这让倪蒙印象深刻,也受益匪浅。
2018年暑假,倪蒙在光明日报社实习。整理扶贫资料时,看到摄影美术部的一位老师在听完时任总编辑讲的党课后,安顿好已经怀孕的妻子,主动申请前去报社定点扶贫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感叹,这就是知识分子所拥有的家国情怀,也是为人民脚踏实地做实事的奉献情怀。
2021年和2022年的暑假,他又先后来到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安溪畲族乡和共青团山西省委宣传部,更加深刻体会到不平衡与不充分的发展,也感受到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听党指挥跟党走”是西安交大人的传统和品格。本科的第一次班会,聆听辅导员老师专题讲述西迁精神,倪蒙就对西迁先贤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心。后来,他又常在讲座中聆听潘季、卢烈英、胡奈赛等西迁老师讲西迁事,西迁精神给了他丰厚的滋养,早已熔铸在血液、思想和灵魂中。
据悉,西安交通大学持续以西迁精神为核心,凝聚交大文化内核,为祖国特别是西部建设培育贡献力量,毕业生主动选择到西部地区、基层一线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中西部地区就业人数比例近60%。
倪蒙就是其中一员。在毕业之际,他考取了贵州省选调生,志愿到祖国的西部工作,践行“扎根西部、服务国家”的承诺。身边有的老师和同学很不解,家在山东,为什么要选择在西部工作。他说,是一次次的历练,一次次的成长,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在学院毕业典礼上,他这样说道:“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使命,西迁精神对我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是我能从母校带走的最重要的东西。”
报道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23-07/13/nw.D110000zgqnb_20230713_3-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