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News
新闻
更多
母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 · 母校要闻 · 正文
西安交通大学首届“青年优秀导师”评选揭晓
2023年03月09日 18:18 

西安交通大学首届“青年优秀导师”评选揭晓

内容来源:西安交大新闻网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青年优秀导师先进事迹, 发挥青年优秀导师示范引领作用,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开展“青年优秀导师”评选活动,表彰在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研究生指导教师。经个人申请、单位推荐、学校评选,共评选出10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首届“青年优秀导师”。

“青年优秀导师”评选范围是45岁以下的青年导师,参评者在“德、能、勤、效”四个维度的综合考察中脱颖而出,且均在研究生培养及教学科研方面做出特色或有突出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近首届“青年优秀导师”们。(按姓氏笔画排列)


李飞 电信学部

李飞,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课程教学上,李飞态度认真,治学严谨,教学内容丰富,实行启发式教学,担任主讲之一的《电介质物理》课程曾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目前该课程已在MOOC上线。先后获得2021年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七届教学成果特等奖和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李飞主要从事高性能电子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研制出了一系列具有高压电性能的单晶与陶瓷材料,推动了我国在高性能压电材料与超声换能器方面的科技进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Science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引用超过10000次,研究工作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2次,分会邀请报告30余次。获得2022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2020年IEEEFerroelectrics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美国陶瓷学会Ross Coffin Purdy Award、中国物理学会电介质物理专委会“优秀青年奖”、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学术荣誉。李飞积极指导青年学子参加科技竞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团队获得2019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


杨生春 物理学院

杨生春,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老师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生活中,除传授学生知识外,更注重研究方法的指导、科研精神的培养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近5年来,培养的学生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6人次、校级“优秀研究生标兵”2人次,“陕西省优秀毕业生”称号1人次,以及“王笑天奖学金”多人次,博士生蔡海蕊获得了“未来女科学家计划”提名等荣誉。学生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学生说:“杨老师有一种特殊的自信与真诚,他微笑,温和,却仍是有力的”;“杨生春老师上课充满激情,富有责任感,讲课内容深入浅出,会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美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想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杨生春主要从事功能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在光学、燃料电池、纳米催化、超级电容器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先后在JACS、Chem. Soc. Rev.、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等国际国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参与编写我国首部高等学校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阶段课程用书《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项,相关技术成果在国内大型企业开展中试示范项目1项。2016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连续两年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杨贵东 化工学院

杨贵东,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始终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坚持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学术发展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到以德立身、立学、施教。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能够以饱满的热情、诚恳的态度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当中去。在培养国家研究型人才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一批研究太阳能光催化技术的优秀青年人才,包括教育部创新明星奖1人,中国化工学会杨光华新秀奖1人,陕西省优博1人,西安交通大学优博2人,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标兵4人,国家奖学金9人次,西安交通大学学术之星2人等。

杨贵东是国家级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获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三秦青年科技创新之星、陕西石化青年科技奖等奖项。担任化工学院院长、工业催化所所长、西安交通大学—牛津大学催化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是西安交大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和陕西省能源化工过程强化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同时也是负责西安交大化工一流学科建设的负责人。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省部基金和企业项目17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30余篇发表在Nat.Commun.、Angew. Chem.、ACS Catal.、Appl. Catal. B、Chem. Eng. Sci.等高质量期刊,累计被引用5000余次,13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公示及授权发明专利21项。


杨铁林 生命学院

杨铁林,生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人类常见疾病的遗传与生物信息学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Neurosci、Nat Hum Behav、Nat Rev Endocrino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6篇(3篇IF>20,15篇IF>10),入选ESI热点论文1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文章总被引2000余次,包括Nature、Science等期刊他引,H因子28。授权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等荣誉奖励。

他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十余载,致力于培养生物医学领域优秀青年人才。指导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Nat Neurosci、Nat Hum Behav等著名期刊发表论文29篇(中科院1区22篇)。指导2名博士生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养研究生2人获国家奖学金,9人获各类社会奖学金,24人获“优秀毕业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培养的留学生获“优秀留学生标兵”和“优秀留学生大使”。个人获 “王宽诚育才奖”、 “优秀留学生导师”荣誉称号。


张保军 医学部

张保军,医学部免疫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坚持培养学生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攀高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谨遵学术理性,恪守科研道德,奋力培养品学兼优的社会有用之才。目前已培养4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1名优秀研究生标兵、4名优秀研究生干部、7名优秀研究生,并有多人获得研究生一等奖学金。

张保军是现任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院长。他于2017年归国后扎根西部,入职西安交大组建T细胞生物学团队。带领团队发现了调控T细胞分化和疾病发生的多个重要分子,丰富了T细胞生物学的新理论,为临床疾病诊疗提供可能的新靶点。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课题。已在Immunity、Sci Adv、J Immunother Cancer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创新动物模型已被全球30多个实验室应用,填补了T细胞领域基础理论空白且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他担任基础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陕西省创新团队带头人和西安市级重点实验室主任。投身育人工作,荣获“王宽诚育才奖”。


张锦英 电气学院

张锦英,电气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教学上,她积极主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担任了多门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3人左右,教学效果优秀。指导研究生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获得铜奖,指导学生参加第三十二届“腾飞杯”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赛道,获得银奖;指导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思源特等奖学金、优秀研究生标兵等。

张锦英荣获“首批青年仲英学者”“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新型低维度介稳态纳米结构的设计、性能、合成与储能方面的应用。首次成功制备出宏观紫磷单晶并确定其准确晶体结构,发现紫磷是至今最稳定的磷的同素异形体;并剥离出紫磷烯,发现紫磷烯是现有最刚的二维材料,是本征半导体,克服了石墨烯零带隙的限制;正与国内外研究团队展开广泛合作挖掘紫磷(烯)的特性及潜在应用。将石墨烯应用于固态储氢材料中,成功获得储氢密度高达25wt%(常规<5wt%),-40~100℃(常规>>0℃)、无催化剂完全释氢且稳定安全,被认为是固态储氢革命性工作,成果正在推进产业化,与多行业单位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在Nat. Commun., Nano Lett., Acs Nano,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 Nat. SCI. Rev., J. Mater. Chem. A等权威杂志发表70多篇论文,多个工作被选为封面和封底文章,多个研究成果被国内外热点网站进行专题报道。


贺健康 机械学院

贺健康,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聚焦医工交叉研究方向,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育人理念,坚守学术道德与规范,身体力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多学科交叉复合人才。在研究生指导方面,他全身心投入科研育人第一线,勤奋勤勉,尽职尽责,从基本技能培训、科研选题、实验方案制定与实施、结果分析、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毕业论文组织与规划等对研究生进行全方位指导。严格要求学生,坚持每周召开学术研讨例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营造“不让一名学生掉队、人人争先创优”的科研氛围。已培养博士/硕士24人,其中1人获陕西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与国际Acta Student Awards等。

贺健康是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仿生与生物增材制造”陕西省创新团队带头人。长期开展生物制造与增材制造研究,研发了微纳电子与生物增材制造工艺装备,率先实现可降解乳腺支架、气管外支架等临床试验,完成临床应用70余例,被评价为“原创性技术”“科学家、工程师与医生成功合作的优秀范例”。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作为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部,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70余篇,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


郭保林 前沿院

郭保林,前沿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保林课题组具有良好的研究氛围,同时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已培养博士生11人(包括留学生1人),硕士生8人。其中8人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获西安交通大学学术之星,2人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标兵,2人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优秀论文,多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面上项目”等资助,育人成果显著。

郭保林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是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计划A类人才。曾荣获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青年学者奖、美国化学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颁发的材料化学讲座奖、Science China Chemistry 新锐科学家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Reviews Chemistry,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CS Nano, Biomaterial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40余篇, 单篇最高引用1100余次,SCI引用16000余次,H指数65。授权/申请发明专利10项,目前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4项。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函评专家和中国生物学会血液净化分会委员。任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SCI )副主编,Nanomaterials、Materials编委。撰写英文专著1章。


曹宏瑞 机械学院

曹宏瑞,机械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德国洪堡学者、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在人才培养方面,致力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成效显著。目前在读研究生24人。2015年至今已毕业研究生共22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16人。三名硕士毕业生赴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3名博士生有联合培养经历,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得西安交通大学授课竞赛一等奖和陕西省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获林孟良奖教金、庞度设计奖等,积极指导研究生参加科技竞赛并获得奖励多项。已培养校级优秀硕/博学位论文获得者4人,校级优秀研究生标兵1人。

曹宏瑞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数字孪生建模、故障机理分析、故障诊断及预测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发表论文150余篇,获机械制造领域权威期刊Int J Mach Tool Manu期刊最佳论文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振动工程学会、航空学会优秀论文奖多项。担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动态信号分析/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理事等,担任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Proc. IMech E Part C)、《航空学报》、《振动工程学报》等国内外期刊编委/青年编委。


温军 经金学院

温军,经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2009年留校任教以来,他坚守三尺讲台,始终奋斗在教学第一线,致力做一名好老师。2017年9月至今,作为院长助理和副院长先后分管学院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工作过程中始终铭记教书育人乃教师天职,一直用“立德树人、关爱学生、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的师者风范严格要求自己。近6年硕士毕业生27人,在读博士生23人(含留学生11人),1人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标兵,7人获国家奖学金,4人获校优秀毕业生称号,14人获校优秀研究生称号,2人获优秀研究生干部称号。1名留学生提案入选国际青年智汇行动十佳提案。

温军长期从事金融发展、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问题研究,目前已在Research Policy、Technovation等国际著名SSCI期刊发表论文74篇,此外,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等国内经济学期刊发表论文66篇。中英文他引次数达9000余次,中文H指数为31,英文H指数为24,SSCI总影响因子180.22,中文单篇文章最高引用率达1655次。相关研究成果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及其它5项省部级奖励表彰。主持国家自科、科技部、教育部等25项课题。多次受邀赴日本、葡萄牙、克罗地亚、巴基斯坦以及越南等国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参加国际会议并发表与创新相关的主旨演讲或担任大会联合主席。

文字:研究生院学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