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News
新闻
更多
母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 · 母校要闻 · 正文
【速览】传递交大学科动态 展示交大科研进展[总第7期]
2022年04月15日 17:39 

【速览】传递交大学科动态 展示交大科研进展[总第7期]

内容来源:西安交大新闻网

编者按:亲爱的校友,为了精准传递母校建设发展信息,协助校友对接母校科研成果,自2022年起,校友关系发展部特开设“【速览】传递交大学科动态 展示交大科研进展”栏目,通过我们编辑的梳理,每周五发布一次母校的学科及科研动态。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的校友与母校相关学科搭建起交流互通的桥梁。


目录

2022年4月7日至4月14日

一、学科动态

西安交通大学举行校庆庆祝活动15项合作签约1个校企联合平台揭牌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在创新港举办校庆系列活动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与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双碳数智技术联合创新中心2022年工作推进会暨科技创新研讨会召开

西安交通大学启动理工医类创新港研究院2021年度评估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在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二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西安交通大学获批首期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45项

秦创原投融资对接会西安交通大学专场举行

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举行“魅力化工”院士论坛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举办胡晓棉院士学术交流会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钟明善教授著《养心百联》出版发行

二、科研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参与主导的合金设计成果在《自然》发表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物质联合研究成果在《自然》发表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黑色素瘤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国内首台国产单孔机器人巨大卵巢囊肿剥除及广泛肠粘连分离术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


一、学科动态

西安交通大学举行校庆庆祝活动 15项合作签约1个校企联合平台揭牌

2022年4月8日上午,在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26周年暨迁校66周年、合校22周年之际,学校在创新港举行以“‘云’相聚 ‘创’未来,相融相携谱新篇”为主题的庆祝活动,创新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路径,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

活动上,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柴渭代表学校与绿能慧充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西瑞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人为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石嘴山市高新能达科技有限公司、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阿依瓦技术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中油国家油气钻井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深圳市双合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国中常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企业通过线上线下形式签约了15个合作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祥、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军、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单智伟、日立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西安分部总经理蒲蓉共同为“西安交通大学-日立公司-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联合研发中心”揭牌。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讲话中强调,站在为国家事业发展培养人才的角度,大学、企业和政府所担负的使命是共同的,未来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相信只要我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一定能走出一条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需求、顺应世界未来发展需求的创新之路。

http://news.xjtu.edu.cn/info/1033/180862.htm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在创新港举办校庆系列活动

2022年4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在创新港举办校庆系列活动。

咸阳高新区与西安交通大学战略合作协议、西安交通大学-咸阳高新区新材料产业中试基地合作协议在活动现场签署。

材料学院先进薄膜与表面工程研究方向与四川“圣融达容阻科技”有限公司在新型电子薄膜材料设计和工模具表面强化领域保持紧密合作,共建“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研究生协同培养育人联合基地”。材料学科校友会会长、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斌和材料学院党委书记潘希德共同为基地揭牌。

材料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方向与“陕西高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围绕双碳目标在节能减排和绿色化学品开发领域合作,在活动现场举行共建“半导体/显示器行业化学品循环利用研发中心”签约仪式,由陕西高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卜小平、材料学院教授方华靖代表签约,陕西再生资源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李建宏、材料学院院长单智伟为中心揭牌。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7/180906.htm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与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2年4月8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副主任张丛与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代表李媛经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精准定位、服务期刊、扩大影响”为主题,就共同探索学术期刊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的新技术、新手段、新思路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7/180983.htm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双碳数智技术联合创新中心2022年工作推进会暨科技创新研讨会召开

2022年4月7日下午,国网信通产业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双碳数智技术联合创新中心2022年工作推进会暨科技创新研讨会以视频方式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别朝红,中科院院士、电信学部主任管晓宏,科研院常务副院长黄忠德,电气学院党委书记梁得亮,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董事长黄震、党委副书记张立军、总工程师许元斌出席会议。研讨会由国网信产李强总经理主持。

会上,许元斌总结了2021年能源双碳数智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创立以来的工作成果,介绍了2022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双方领导分别向“揭榜挂帅”联合攻关项目的“挂帅人”、联合团队的负责人颁发揭榜书,向挂职干部、专家智库人员、校外导师颁发聘书。黄忠德、国网信产项目管理中心主任王亚玲同步签署2022年联合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任务书。最后,双方围绕“双碳”战略与新型电力系统、数智电力数字空间等开展技术研讨。

http://news.xjtu.edu.cn/info/1033/180874.htm


西安交通大学启动理工医类创新港研究院2021年度评估工作

2022年4月9日,西安交通大学组织了由邱爱慈院士、何雅玲院士领衔的专家组对理工医类创新港研究院2021年度建设成效进行评估与研讨,阶段性总结各研究院建设成效,谋篇布局,携手推动“十四五”更好更快发展。

会上,学校理工医类18个创新港研究院负责人围绕科研成效、队伍建设情况、平台建设情况、开放运行情况和本年度工作计划等介绍了各研究院发展运行情况。经过过去一年的发展,各研究院在内涵建设上取得了突出成绩:一是科研到款连年增长;二是高层次人才引进、重大项目申报和高水平论文发表等重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三是在数理化等基础学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生物医学等重点培育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四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和国家医学中心等重大基地建设实现阶段性目标;五是“四主体一联合”校企合作平台与科技成果转化快速发展。各位专家充分肯定了各研究院取得的成绩,并围绕学科交叉融合、“十四五”各个研究院的进一步发展、实验室安全保障等方面对各研究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80959.htm


西安交通大学在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二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评估结果,西安交通大学获评优秀,并以91.01分在高校类示范基地中排名第二。

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旨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创业模式和典型经验,西安交通大学双创示范基地于2020年12月24日由国务院发文批准建立。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6/180818.htm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西安交通大学获批首期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45项

2022年4月6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公布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经过高校申请、用人单位申报、专家审核、立项单位信息核查等多个环节,西安交通大学与中兴通讯、腾讯、中国商飞、中建八局、远景能源等28家用人单位达成就业育人合作项目45个,位列全国第五,C9高校第二。

近期,就业育人项目已经开始逐步实施。阿里云、字节跳动、中建八局等5家企业为寒假社会实践7支学生团队提供专家指导,腾讯、360等多个就业实习基地项目启动春季校园招聘宣传,阿里巴巴国际站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即将上线网络课程,“中兴捧月”全球精英挑战赛校内赛启动,远景能源人力资源提升项目实现了深度业务交流。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3/180812.htm


秦创原投融资对接会西安交通大学专场举行

近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系列推进活动“秦创原走进高校系列活动之投融资对接会西安交通大学专场”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办。本次活动由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与西咸新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沣西)工作部、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联合主办,魔茧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80955.htm


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举行“魅力化工”院士论坛

2022年4月9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26周年暨迁校66周年、合校22周年及化工学院成立38周年之际,化工学院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办“魅力化工”院士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喻、中国工程院院士杨为民及欧洲科学院院士唐军旺、Soteris Kalogirou四位教授为全院师生带来精彩学术报告。化工学院院长魏进家,资深教授程光旭、杨伯伦,学院班子成员及学院青年拔尖人才代表线下出席论坛,全院师生在线参加论坛,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张早校主持论坛。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7/180934.htm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举办胡晓棉院士学术交流会

2022年4月6日,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举办杰出校友胡晓棉院士学术交流会。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荣命哲、学院党政领导、李福利教授等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还邀请了生命学院赵军武教授,物理学院校友黄平等出席交流会。会议由物理学院院长高宏主持。

荣命哲向胡晓棉院士颁发西安交通大学荣誉教授聘书,并为胡院士佩戴校徽。胡晓棉院士作了题为《物理力学:理论与工程——材料动态特性研究》的学术报告。

本次会议是物理学院“泓理论坛”第一期学术交流会。“泓理论坛”旨在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营建学术繁荣、助力科教提升,学院将以第一期院士报告为契机,邀请更多学术大咖开讲,凝聚力量,推动发展。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7/180833.htm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钟明善教授著《养心百联》出版发行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组织编纂的钟明善教授《养心百联》线装版作品集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共收录钟明善教授创作的100幅楹联书法作品,内容分为舒怀语、偈语、养心哲理语三部分,书体含括篆、隶、楷、行、草,让读者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欣赏钟明善先生的书法艺术魅力。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7/181012.htm


二、科研进展

西安交学材料学院参与主导的合金设计成果在《自然》发表

近期,由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悉尼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对超高强纳米金属的应变硬化提出了一种新的机制,并依此路径设计了新颖的高性能合金。

2022年4月13日,相关研究成果以“Uniting tensile ductility with ultrahigh strength via composition undulation”为题在《自然》(Nature)在线发表。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为吉林大学李恒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宗洪祥教授和李苏植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为吉林大学韩双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丁向东教授、南京理工大学沙刚教授、悉尼大学廖晓舟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马恩教授。

上述研究团队以镍钴(NiCo)合金作为模型材料,利用脉冲电沉积工艺,在面心立方单相双主元固溶体合金中构筑出了由纳米晶粒(晶粒尺寸26nm)及其内部多尺度成分起伏(1nm~10nm)组成的复合纳米结构。在应变硬化与应变速率硬化的共同作用下,该纳米合金在超高流变应力水平上展现出独特的强度与塑性的优化配置,达到了单相面心立方金属(包括传统的溶剂—溶质固溶体)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材料的屈服强度达到1.6GPa,最高拉伸强度接近2.3GPa,拉伸断裂应变可达16%。

Ni50Co50合金中由纳米尺度晶粒(a、b、c)和晶内多尺度成分起伏(d、e、f)构成的复合纳米结构。成分起伏呈三维网络分布(g),且不同成分的区域之间由“成分边界”分隔开来(h)。(i)Ni50Co50合金的拉伸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图中还给出了纳米晶Ni、纳米晶Co和多层纳米结构NiCo合金在相同应变速率下的拉伸曲线作为参考和对比。(j)纳米晶金属材料屈服强度-强塑积关系图。在不同应变速率下测得的不同批次的纳米晶Ni50Co50合金的性能用红色五角星表示。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81025.htm


西安交学生命物质联合研究成果在《自然》发表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和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磊教授团队与山东大学、国家蛋白质中心等单位合作,采用冷冻电镜技术在粘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通用机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联合团队详细阐明了aGPCR自激活的分子机制,根据所观察到的Stachel基序激活机制,提出了aGPCR激活的手指模型,并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aGPCR多肽激动剂/拮抗剂设计的通用方法,对靶向aGPCR的配体药物研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22年4月13日,该研究相关成果以“Tethered peptide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the adhesion GPCR ADGRG2 and ADGRG4”为题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上。其中冷冻电镜与结构解析等相关工作由西安交通大学完成,西安交通大学张磊教授团队博士研究生缑璐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张磊教授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高等医学研究院孙金鹏教授、基础医学院于晓教授,上海蛋白质中心孔亮亮为共同通讯作者。

发展aGPCR通用的肽拮抗剂改造策略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81022.htm


西安交学科研人员在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雷铭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空频域混合式重建算法(Joint Space and Frequency Reconstruction, JSFR-SIM),极大地提高了SR-SIM的图像重建速度,解决了传统重建方法难以实现实时重建的问题。同时,该算法还能够有效抑制活细胞成像时的背景荧光与周期性的计算伪影,为解析活细胞中细胞器的精细结构观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经测试,该方法将SR-SIM的图像重建时间缩短到毫秒级别并实现了超分辨图像的实时显示,重建速度比目前广泛使用的Wiener-SIM算法快了近2个数量级。理论模拟和实验观测均证明该方法在提升重建速度的同时并不会损失任何图像质量。

另外,雷铭教授团队还将该算法与自行研制的超分辨结构光照明显微镜结合,对活体COS-7细胞进行了实时观测,并捕捉到了微管的动态组装与解体过程以及快速的线粒体制管过程。该方法为实时观察活细胞中细胞器与生物大分子的动态过程提供了一种快速的重建手段,有望大幅简化超分辨显微镜使用者的工作流程,提高相关科学工作者的成像效率,从而促进SR-SIM在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广泛应用。相关技术目前已授权和正在申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系统工程样机也已经研制完成。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以《超分辨结构光照明显微图像的高速重构》(High-speed image reconstruction for optically sectioned, super-resolution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为题,在线发表于中国激光杂志社与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联合创办的高起点新刊《先进光子学》(Advanced Photonics)上。

JSFR-SIM可实时显示微管和线粒体动态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81014.htm


西安交学科研人员在黑色素瘤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耿松梅教授团队和美国哈佛大学皮肤生物研究中心(Cutaneous Biology Research Center)郑斌教授团队合作,发现敲除粘连蛋白复合物核心蛋白STAG2显著改变黑色素瘤细胞的染色质三维结构,导致拓扑相关结构域(TAD)扩张,并影响H3K27ac介导的增强子环形成。通过联合分析RNA-seq、 STAG2 ChIP-seq及H3K27ac HiChIP,发现1型干扰素信号通路蛋白IRF9为STAG2直接调控靶点。敲除STAG2通过影响增强子环形成的方式上调IRF9进而激活1型干扰素信号,并促进黑色素瘤细胞表达PD-L1。

该研究成果日前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目为《STAG2在黑色素瘤中通过重编程增强子环调控干扰素信号》(STAG2 regulates interferon signaling in melanoma via enhancer loop reprogramming)。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80783.htm


国内首台国产单孔机器人巨大卵巢囊肿剥除及广泛肠粘连分离术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

2022年4月10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使用国内首台国产单孔机器人为一名34岁的患者施行巨大卵巢囊肿剥除及广泛肠粘连分离手术,手术过程顺利。该患者盆腔左侧卵巢囊肿近20CM,多房状且合并盆腔器官囊肿、肠管之间广泛粘连。手术由妇产科主任薛翔教授主刀,既保留了双侧卵巢,也使广泛粘连的盆腔器官恢复了正常解剖,出血仅约20ml。手术既体现了单孔机器人手术精准分离的特点,又发挥了单孔机器人手术更易处理和取出标本的优势。

国产单孔机器人在临床手术应用上有更多优势,腹壁手术孔道只有一个,术中出血少,术后手术瘢痕掩蔽在脐孔中,外观看不到手术瘢痕、手术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区别于其他普通单孔腹腔镜手术,国产单孔机器人手术视野应用了高清裸眼3D技术,可降低医生术后疲惫感,柔性手术机械臂的设置避免了单孔腹腔镜手术中的“筷子效应”,除颤、滤抖提高了手术操作的稳定性及精准度。单孔机器人手术操作灵活、精准,使手术解剖安全、清晰,很容易引入到经自然腔道的机器人腹腔镜手术中,能更好地赋能医生,造福患者。

手术机器人术中视野

http://news.xjtu.edu.cn/info/1012/180999.htm


内容整理:周雯 房羽茹

编辑:丁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