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览】传递交大学科动态 展示交大科研进展[总第5期]
内容来源:西安交大新闻网
编者按:亲爱的校友,为了精准传递母校建设发展信息,协助校友对接母校科研成果,自2022年起,校友关系发展部特开设“【速览】传递交大学科动态 展示交大科研进展”栏目,通过我们编辑的梳理,每周五发布一次母校的学科及科研动态。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的校友与母校相关学科搭建起交流互通的桥梁。
目录
(2022年3月24日至3月31日)
一、学科动态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把握“融合”关键要素 构建21世纪大学新形态》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渭调研化学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入选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项目名单
西安交通大学四项成果入选“2021年高校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研讨展示活动”并获奖
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讨暨思政课平台建设推进会召开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陆卫明名师工作室成功举办第5期活动
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彭康哲学讲坛”第18期线上举行
西安交通大学“课程思政百名教师大练兵”决赛举行
西安交通大学学子在“亚运英语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佳绩
二、科研进展
国家天元数学西北中心举办“随机分析”讲习班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人员在锂硫电池领域取得多项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科研团队发现巨噬细胞可促进外周神经再生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佘军军教授团队再突破外科手术“高龄禁区”
一、学科动态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把握“融合”关键要素 构建21世纪大学新形态》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题为“把握’融合’关键要素构建21世纪大学新形态”的文章刊登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期刊《教育研究》2022年第3期上。

http://news.xjtu.edu.cn/info/1033/180521.htm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渭调研化学学院
2022年3月29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渭调研化学学院,党、校办,教务处、招生办、实验室处、后勤保障部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学院领导班子、部分教师代表参与调研。
柴渭强调,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把学生当成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把学生培养好,做到让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认同。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2/180496.htm
西安交通大学入选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项目名单
根据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等十二部委《关于开展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智慧校园建设和智慧教育工作的优势研究成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牵头申报的《IPv6驱动、5G赋能的智慧教育技术创新及示范应用》项目从全国上千件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经过专家评审、视频答辩等多个环节,于近日成功入选本轮试点项目。据悉,获批此次试点项目的高校全国仅有15所,西安交通大学是西北地区唯一入选的高校。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2/180419.htm
西安交通大学四项成果入选“2021年高校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研讨展示活动”并获奖
近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发布通知,西安交通大学两项典型案例、两项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21年高校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研讨展示活动”。
经各单位报送、专家盲审评议,西安交通大学推选由学工部(处)报送的《构建“三联动,四保障”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新体系》,保卫部(处)报送的《新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育人体系构建研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CAMP校园安全育人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中心报送的《夯实“四个到位”,构建全校综合性创新实践平台安全运行新模式》,南洋书院报送的《大学生参与校园综合治理的实践研究》五项成果参赛。最终,《构建“三联动,四保障”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新体系》《互联网+时代背景下CAMP校园安全育人模式构建》分获典型案例二等奖,《新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育人体系构建研究》《大学生参与校园综合治理的实践研究》分获研究成果二等奖。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2/180405.htm
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讨暨思政课平台建设推进会召开
2022年3月27日,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主办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讨暨思政课平台建设推进会”拉开帷幕。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新疆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50余所高校的近100名专家学者深入研讨,30余位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指导,全国3600多名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在线参加会议。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2/180523.htm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陆卫明名师工作室成功举办第5期活动
2022年3月27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陆卫明名师工作室第5期活动在线上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优秀教师教学展示。活动由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高校思政课陆卫明名师工作室、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高校思政课张琳名师工作室、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高校思政课柴艳萍名师工作室、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高校思政课曹水群名师工作室联合承办,西安交通大学思源直播平台同步直播,校内外1500余位师生实时参加会议。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3/180459.htm
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彭康哲学讲坛”第18期线上举行
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彭康哲学讲坛”第18期学术报告“清末民初来华考察王阳明遗迹的日本人及其相关记录之研究”于3月26日上午在线上举行。报告由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工商大学东亚阳明研究院院长、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钱明老师主讲,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钟治国主持。

http://news.xjtu.edu.cn/info/1010/180457.htm
西安交通大学“课程思政百名教师大练兵”决赛举行
2022年3月29日,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研究生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合举办“课程思政百名教师大练兵”决赛,该决赛面向全国公开直播,超过6.6万人在线观看。此次“课程思政百名教师大练兵”(包括初赛、决赛)共评出特等奖10名、一等奖20名、二等奖30名,以及部分优秀奖。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3/180510.htm
西安交通大学学子在“亚运英语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佳绩
2022年3月27日,第19届亚运会“亚运英语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云端举行,该项赛事由亚组委、中国日报社、中国移动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5万名选手参赛,比赛分为高校组、国际组、公众组三个组别。经过七个月的角逐,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外语学院、经金学院的5名选手通过网络初选与复赛成功晋级,与其余300多名决赛选手登上亚运之星全国总决赛的“云端”舞台,通过“远程连线+实时互动”的形式,展示了西安交通大学学子的风采与实力,最终获得高校组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4项的佳绩。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9/180545.htm
二、科研进展
国家天元数学西北中心举办“随机分析”讲习班
2022年3月23日—29日,国家天元数学西北中心“随机分析与量化金融”主题年活动之“随机分析”讲习班在线上腾讯会议成功举办。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严加安院士、山东大学彭实戈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院士、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雍炯敏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刘军教授、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巩馥洲研究员、山东大学吴臻教授、清华大学邓柯副教授等知名专家应邀参会,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300余位学者在线参加交流与研讨。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80539.htm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人员在锂硫电池领域取得多项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柳永宁教授课题组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和吸附催化机理进行了改善和研究。
课题组通过调控氧空位来促进氧化铟在锂硫电池中的催化活性,在国际知名期刊《储能材料》(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IF=17.79)上发表题为《调控氧空位来实现锂硫电池中氧化铟的高催化活性》(Facilitating Catalytic Activity of Indium Oxide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by Controlling Oxygen Vacancies)的文章。该观点文章分析了不同浓度氧空位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并深入研究了氧空位对多硫化锂的吸附催化机理。

a、水热还原法制备具有氧空位的In2O3-x与碳球复合物的示意图
b、c、不同氧空位浓度的In2O3-x与碳球复合物的EPR和XPS测试
为了从正极上改善多硫化锂的扩散问题,课题组通过SiO2模板法利用无氮源的有机物作为前驱体,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制备了高规整且均匀的氮、氧共掺杂蜂窝碳(N/O-HC)作为锂硫电池硫载体。研究了不同碳化温度下N/O-HC的形貌结构以及相应的电化学性能,分析了充放电过程中载体对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的限制和锂负极保护作用。另一方面,通过DFT计算分析了N、O杂原子对多硫化锂的吸附机理、吸附能力以及协同吸附的效果。在国际知名期刊Small(IF=13.28)上发表题为《氮/氧共掺杂蜂窝碳提升锂硫电池高效硫载体》(A Highly Efficient Sulfur Host Enabled by Nitrogen/Oxygen Dual-Doped Honeycomb-Like Carbon for Advanced Lithium–Sulfur Batteries)的文章。

课题组还构建了一种基于樟子松生物质管道的限域型碳基体与缺陷型钙钛矿(LaNiO3-x)复合结构。这种自支撑复合结构具有载硫、集流一体化功能,可以省去传统正极制备过程中的混料、涂料、裁片等工艺。此外,凭借于垂直且独立的管道结构,该复合结构能够在横向方向绝对的防止多硫化锂扩散。另一方面,基于LaNiO3-x表面氧空位对多硫化锂的快速捕捉和催化转化能力,该复合结构对多硫化锂的纵向扩散也具有强列的抑制作用。因此,搭载这种复合电极的锂硫电池表现出超高的循环稳定性(S:4.4 mg cm-2,电流:0.5 C,容量保持率:99 %)和高面积比容量(S:11.6 mg cm-2,面积比容量:8.5 mAh cm-2)。该工作以《多约束几何缺陷工程助力硫正极》(Defect Engineering in a Multiple Confined Geometry for Robust Lithium–Sulfur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IF:29.368)上。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80543.htm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科研团队发现巨噬细胞可促进外周神经再生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二科贺西京教授研究团队与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Hongyan Zou教授团队共同合作,创新性地发现巨噬细胞在外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指导作用。巨噬细胞通常被认为在组织损伤后具有介导炎症反应、清除细胞碎片的作用,此项研究表明巨噬细胞通过沿着神经长轴有方向的运动和排列重组细胞外基质,指导轴突再生和再髓鞘化促进神经再生。这一过程中Plexin-B2表达的上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机制与物理接触以及细胞碰撞有关。
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基因与发展》(Genes and Development)上,论文题目为《巨噬细胞通过Plexin-B2重组再生通路从而促进外周神经再生》(Macrophages facilitate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by organizing regeneration tracks through Plexin-B2)。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79475.htm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佘军军教授团队再突破外科手术“高龄禁区”
时隔8个月,95岁高龄文老伯再次来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复查,身体各项指标正常,没有肿瘤复发迹象。截至目前,这是我国最高龄的达芬奇机器人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和多学科诊治体系完善,此成功病例也让我们看到:高龄不再是胃肠外科手术的禁区。
长期以来,佘军军教授团队致力于研究前沿理念与微创技术,近年完成达芬奇机器人胃肠道肿瘤手术逾400例,其中80岁以上高龄患者20余例,90岁以上高龄患者2例。已成功开展一系列医疗技术创新,如世界首创达芬奇机器人第三空间胃肠道肿瘤切除术、西北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西北首例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侧方淋巴结清扫术、首例血友病患者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等。已牵头注册临床研究13项,主持临床研究资助7项,包括达芬奇机器人基金会中国第一个临床研究基金、白求恩基金会临床研究基金等。相关成果发表于Annals of surgery、surgical endoscopy、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系列等,并受邀在第11届世界达芬奇机器人外科医师年会大会报告,参编胃肠道肿瘤达芬奇机器人中国专家共识3部等。团队成员将运用医学前沿理念和尖端外科技术,坚持不懈造福每一位患者。

http://news.xjtu.edu.cn/info/1012/180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