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览】传递交大学科动态 展示交大科研进展[总第4期]
内容来源:西安交大新闻网
编者按:亲爱的校友,为了精准传递母校建设发展信息,协助校友对接母校科研成果,自2022年起,校友关系发展部特开设“【速览】传递交大学科动态 展示交大科研进展”栏目,通过我们编辑的梳理,每周五发布一次母校的学科及科研动态。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的校友与母校相关学科搭建起交流互通的桥梁。
目录
(2022年3月17日至3月24日)
一、学科动态
西安交通大学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会
西安交通大学参加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审核评估在线辅导答疑会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影像实习”课程思政纪实
西安交通大学艺术类课程线上教学精彩开展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试验班毕业生荣获“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2021年度优秀学生奖
二、科研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人员在二维材料中发现层间滑移诱发铁电-反铁电相变新机制及其潜在应用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极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开发出高效的宏基因组分析新工具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肿瘤精准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投融资项目推介(第二批)
一、学科动态
西安交通大学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会
2022年3月18日下午,学校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会,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交流推进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研究进一步推动学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常务副书记荣命哲主持会议,党委副书记孙早、教师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卢建军指出,要多部门联动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学科建设和学术建设,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提升思政课程和教材质量,稳步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持续加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传承弘扬西迁精神,不断挖掘西迁精神新时代内涵,积极构建以政治文化、学术文化、人文文化和政策文化为内涵的大学文化生态,以一流大学文化支撑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http://news.xjtu.edu.cn/info/1033/180235.htm
西安交通大学参加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审核评估在线辅导答疑会
2022年3月18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组织参与了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举办的新一轮审核评估在线辅导答疑会。
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更加注重立德树人的成效评价,更加注重夯实本科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更加注重评估分类,引导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举办新一轮审核评估实施在线辅导答疑活动,更好地帮助各地各校全面理解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思想理念、制度设计核心用意,科学制定“十四五”评估规划,以评促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3/180323.htm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李满祥、感染科主任赵英仁、检验科主任陈葳分别进行专业解读。
李满祥表示,第九版诊疗方案与第八版相隔将近一年时间,因为今年疫情特点与去年相比有诸多方面不同,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根据本轮疫情的特点,对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及时地进行了相应修改。总体来说本次方案与第八版最大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原学发生了变化;强调了疫苗的有用性;优化了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明确轻型病例治疗;调整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明确了出院后管理;纳入了两种新兴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对治疗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等。
赵英仁指出,当前,奥密克戎毒株已经取代了德尔塔病毒,成为主要的流行株,奥密克戎毒株与德尔塔毒株相比较,它的传染力更强、速度更快,但是致命能力却有所减弱。就目前我国发生的病例当中可以看出,有95%左右的病例都是无症状和轻型。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对诊疗方案进一步优化,可以大大减少疫情对人民生活造成的负担,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的冗余度。
陈葳表示,从新版的调整可以看出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越来越清晰,国家的防控原则越来越精准。第九版《方案》中解除隔离管理和出院标准的改变,是建立在更早更精准的安全出院原则基础之上的。国际上有学者研究发现,当病毒滴度低到一定水平或者是核酸检测的Ct值高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病毒就不具有传染性了,我们国家的学者也对此进行了验证。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标准住院时间,改善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挤兑状态。这一改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http://news.xjtu.edu.cn/info/1033/180285.htm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影像实习”课程思政纪实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影像实习”课程主要面向医学类本科生开设,是医学影像学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通过临床病例解读、教学读片等多种方式巩固和复习大课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与实践医学影像学知识。医学影像教研室教学团队50余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75%以上,拥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每年承担医学影像教学逾650学时,近年来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西安交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多项荣誉奖励。教学团队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不断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构建涵盖“课前-大课-实习-课后”的完整思政教学框架,把课程思政内容恰当、平滑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3/180343.htm
西安交通大学艺术类课程线上教学精彩开展
校园因疫情封闭管理以来,西安交通大学进行了线上教学,往日活跃在画板上、琴室里的艺术类课程,也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搬上“云端”,展现出别样精彩。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3/180228.htm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试验班毕业生荣获“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2021年度优秀学生奖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荣誉奖项名单,西安交通大学入选7项,其中物理学院优秀毕业生郝泽宇获得“优秀学生奖”。
郝泽宇同学于2012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物理试验班,本科期间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珠峰奖学金、微软小学者奖学金等荣誉。得益于西安交通大学对试验班的各项政策和支持,郝泽宇在本科期间先后前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美国圣母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交流期间,积极参与科研训练,本科毕业之后,在伯克利James Analytis实验组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科研工作,研究成果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http://news.xjtu.edu.cn/info/1032/180308.htm
二、科研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人员在二维材料中发现层间滑移诱发铁电-反铁电相变新机制及其潜在应用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强度室邓俊楷教授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Zhe Liu副教授合作,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在具有皱褶结构的双层IV-VI族二维材料MX(M=Ge, Sn; X=S, Se)中发现了层间滑移诱发的面内可逆铁电-反铁电相变现象。此外,基于该物理现象,提出了利用层间滑移诱发铁电-反铁电相变的纳米发电机模型。由于滑移过程中,能够产生高达40μC/cm2的铁电极化变化,同时借助二维范德华材料的超润滑特性,理论上可以产生巨大的电信号输出。计算表明其理论输出功率高于二维压电材料约四个数量级,表明了IV-VI族二维层状材料在纳米尺度的力电能量转换器件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项研究成果最近以《二维IV-VI族化合物层间滑移中范德华力诱发的铁电-反铁电相变》(Van der Waals force-induced intralayer ferroelectric-to-antiferroelectric transition via interlayer sliding in bilayer group-IV monochalcogenides)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pj计算材料学》(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IF=12.241)上。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80395.htm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极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杜显锋教授、熊礼龙副教授和机械工程学院孙孝飞副教授合作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极材料》(Polymer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的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聚合物活性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固有的结构差异角度分析了其氧化还原机理、电化学性能和合成方法。针对聚合物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按照“分子-形态-复合”的分层方法整合了性能改进策略,包括分子结构修饰、微观形态控制以及材料复合等。分子结构工程通过对聚合物骨架、官能团、聚合度、掺杂离子等设计来提高聚合物的理论容量,改善电子/离子传输和结构稳定性;微观结构工程通过构建高比表面积、多孔及网络结构等以改善离子迁移和提高活性材料利用率;复合工程通过引入导电性良好的复合材料进一步优化聚合物活性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后,研讨了现阶段聚合物材料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该综述对解决目前阻碍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极材料发展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其他电池开发聚合物电极材料亦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80331.htm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开发出高效的宏基因组分析新工具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生物医学信息与基因组学中心(Biomedical Informatics & Genomics Center, BIGC)杨铁林教授团队在宏基因组序列聚类方法上取得重要进展,开发出新的工具MetaDecoder,该工具首先构建了基于GPU的样本加权狄利克雷过程高斯混合模型(DPGMM)以降低原始宏基因组复杂性,然后使用微生物序列碱基组成模型和测序数据覆盖度模型迭代处理低复杂度宏基因组序列,最终产生完整性高且污染度低的基因组水平序列集合,此方法在准确性及计算效率上领先于当前主流的宏基因组序列聚类方法。
该项研究成果以《MetaDecoder:一个宏基因组序列聚类新方法》(MetaDecoder: a novel method for clustering metagenomic contigs)为题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微生物组》(Microbiome)上发表。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80186.htm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肿瘤精准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陈鑫教授团队与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张彦民教授团队利用两种能与致癌性miRNAs互补配对的反义寡核苷酸修饰纳米金粒子,并进一步将抗肿瘤药物阿霉素通过杂交作用连接到反义核苷酸链上,构建了两种球形核酸(SNA1和SNA2/DOX)。利用反义寡核苷酸外壳,球形核酸能够捕获肿瘤细胞中过表达miR-21和miR-155,并有效抑制两种致癌miRNAs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从而操纵遗传环境进行基因治疗。miR-21在被捕获的同时能够诱导两种反义核苷酸的交联,导致球形核酸的聚集。这一过程不仅能在细胞内原位产生光热试剂(聚集态纳米金)实现精准光热治疗,而且由于聚集后SNAs尺寸的显著增加,其在肿瘤细胞中的滞留时间被延长,有效提高了基因治疗与光热治疗的周期和效率。此外,miR-155在被捕获的同时能够触发阿霉素的释放,进而提供具有高度肿瘤选择性的精准化疗(图1)。体内和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由致癌性miRNAs一体触发的基因治疗、光热治疗、化疗联合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与迁移,而且具有毒副作用小的特点,有望在肿瘤治疗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关成果以《具有致癌核酸依赖活性的智能纳米金粒子用于调控肿瘤微环境实现联合治疗》(Intelligent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Oncogenic MicroRNA-dependent Activities to Manipulate Tumorigenic Environments for Synergistic Tumor Therapy)为题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图1 球形核酸的结构及治疗机制示意图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80170.htm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投融资项目推介
(第二批)
亲爱的各位校友:
大家好!
自推广学校科技成果投融资项目以来,受到了校友们的广泛关注。现将第二批学校科技成果投融资项目推介至各位校友,欢迎校友前来洽谈合作,共同助力校友与学校事业发展。
校友关系发展部定竭诚为校友们牵线搭桥、做好服务。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项目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18189276525
电子邮箱:xyhzfw@mail.xjtu.edu.cn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投融资项目(第二批).zip
http://alumni.xjtu.edu.cn/info/1033/6276.htm
内容整理:周雯
责任编辑:丁江 苗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