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News
新闻
更多
母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 · 母校要闻 · 正文
【速览】传递交大学科动态 展示交大科研进展[总第1期]
2022年03月04日 15:24 

【速览】传递交大学科动态 展示交大科研进展[总第1期]

内容来源:西安交大新闻网

编者按:亲爱的校友,为了精准传递母校建设发展信息,协助校友对接母校科研成果,自2022年起,校友关系发展部特开设“【速览】传递交大学科动态 展示交大科研进展栏目,通过我们编辑的梳理,每周五发布一次母校的学科及科研动态。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的校友与母校相关学科搭建起交流互通的桥梁。

目录

(2022年2月24至3月3日)

一、学科动态

卢建军主持召开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

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启动暨高峰会议

中国航天科工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西安交通大学召开管理学院智库与文科实验室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西安交通大学10个虚拟教研室获批教育部首批建设试点

西安交通大学位居2017—2021年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第四

二、科研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煤层气分离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高力学性能离子液体凝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人员在金属镁塑性变形行为和内在机制领域取得新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二维MXenes纳米材料用于电催化水分解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高效稳定钙钛矿光伏技术领域取得效率认证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可拉伸铁电氧化物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与军科院、哈佛合作研究为前列腺癌的防治带来希望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在噬菌体抑菌及抗菌、抗疟策略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治疗炎症性肠病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实施西北首例成人脊髓性肌萎缩症诺西那生钠治疗

西安交通大学二附院为罕见颅内出血胎儿开通生命通道


一、学科动态

卢建军主持召开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

2022年3月1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卢建军主持召开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听取职能部门和学院意见建议,研讨下一步提升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举措。卢建军强调,要深入实施基础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探索基础学科本硕博贯通培养、前后端双导师培养机制等模式路径,加快把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的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源和育人优势,探索实施学科建设长周期评价体系,进一步探索学科交叉融合举措,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水平基础课教师队伍、实验室教学队伍、辅导员队伍。

http://news.xjtu.edu.cn/info/1033/179685.htm


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启动暨高峰会议

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启动暨高峰会议于2022年2月23日举行。本次会议以“服务双碳战略,产教融合创新”为主题,2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储能平台建设方案、路径,共探储能前沿技术,共创储能技术产教融合新未来。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将瞄准热质储能、电磁与化学储能、氢储能和储能系统四大领域,实行多主体共建、多渠道投入、多形式共享、多阶段衔接的运行机制,培养本硕博贯通的储能领域创新型高层次拔尖人才,开展技术攻关突破储能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难题,以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方式,推动相关学科建设和平台稳定持久的运行,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和科技创新提供新的范式,推动储能技术发展和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我国能源革命贡献交大力量。

http://news.xjtu.edu.cn/info/1033/179543.htm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2/179562.htm


中国航天科工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2年2月24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和基础创新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航天事业发展。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2/179570.htm


西安交通大学召开管理学院智库与文科实验室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智库与文科实验室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本次会议以“智库与文科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战略布局”“智库服务与文科实验室体制机制创新”为主题展开研讨,矢志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交大贡献。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2/179591.htm


西安交通大学10个虚拟教研室获批教育部首批建设试点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西安交通大学10个虚拟教研室入选,数量居全国高校第四。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探索“智能+”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标准、建设路径、运行模式。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3/179548.htm


西安交通大学位居2017—2021年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第四

2022年2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工作组发布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2017—2021年本科榜单全国共有1197所本科院校进入,西安交通大学以竞赛获奖831项、总分94.79分居全国高校第四位,同期公布的“六轮总排行榜”中获奖数量居全国高校第七位。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2/179586.htm


二、科研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煤层气分离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杨庆远教授课题组研发了系列镍基-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其中超微孔MOF材料Ni(ina)2具有甲烷/氮气选择性高(15.8)、吸附容量大(46.7 cm3/g)和分子扩散速率快(10.6-19.0 cm3g-1s-1)的特点,较好地解决了气体分离领域的“trade-off”效应,实现了煤层气中甲烷和氮气的高效分离。Ni(ina)2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可以批量化制备,是一种理想的固体吸附剂,该工作为工业上煤层气的分离提供了新思路。该成果以《具有创纪录CH4/N2分离比的镍基MOF材料用于煤层气分离》(Nickel-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Coal-Bed Methane Purification with Record CH4/N2 Selectivity)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IF=15.336)上,并被选为Angewandte Chemie封面文章和热点论文(Hot paper)。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79609.htm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高力学性能离子液体凝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胡建教授联合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Michael Dickey教授提出了一种基于原位相分离的简单通用设计原理,通过一步法快速无规共聚使溶解性质迥异的两种聚合物组分在离子液体中原位形成双连续相分离结构,实现了离子液体凝胶强度(12.6 MPa)、韧性(24 kJ/m2)、模量(46.5 MPa)和可拉伸性(600%)同时提升以及自恢复、自愈合、形状记忆、抗溶胀和可3D打印等功能集成,并从相分离结构角度揭示了高力学性能和多功能性的工作机制。研究成果以《基于原位相分离制备高强韧可拉伸离子液体凝胶》(Tough and stretchable ionogels by in situ phase separation)为题于2022年2月21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79674.htm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人员在金属镁塑性变形行为和内在机制领域取得新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单智伟教授团队对单晶镁沿<c>轴压缩试验发现,单晶镁可以通过变形诱导的自我多晶化来获得优异的继续变形能力。相关成果以《金属镁塑性变形能力再生新机制》(Rejuvenation of plasticity via deformation graining in magnesium)为题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研究为镁的变形加工提供了新的启发:在高应力或高应变速率下加工,可由高应力引发新的变形机制,进而提高镁的变形加工能力。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79620.htm

亚微米镁单晶柱在<c>轴压缩下的变形过程 (a)初始样品 (b)位错的形成和运动 (c)在样品右下角形成的新晶粒(白色箭头) (d)新晶粒中产生位错(白色箭头) (e)样品被压为扁平状 (f)在扁平样品上采集的电子衍射 (g)应力-应变曲线显示出变形的三个阶段: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加工硬化阶段、塑性变形-应变突跳阶段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二维MXenes纳米材料用于电催化水分解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阙文修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MXenes基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化学储能及催化领域的研究。近日,阙文修教授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Yusuke Yamauchi教授合作在《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IF=29.368)上发表题为《MXene纳米结构:缺陷工程的二维MXenes用于增强电化学水分解能力》(MXene Nanoarchitectonics: Defect-Engineered 2D MXenes towards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的综述文章。该综述为通过引入缺陷获得高效MXenes基电催化剂提供了指导。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79603.htm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高效稳定钙钛矿光伏技术领域取得效率认证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吴朝新团队和合作者香港城市大学任广禹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低维类钙钛矿钝化层表面修饰钙钛矿吸光层的方法,有效降低了钙钛矿薄膜晶界和表面处的缺陷态密度。该项工作近期以《基于低维钙钛矿框架钝化的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Highly efficient and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enabled by low-dimensional perovskitoids)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79588.htm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可拉伸铁电氧化物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刘明教授团队、兰州大学彭勇教授团队及北京理工大学黄厚兵研究员团队合作,构建出氧化物外延异质结弹簧结构,并发现该氧化物微纳弹簧结构具有巨大的可伸缩机械性能。研究成果以《超伸缩性的自助装外延铁电氧化物纳米弹簧》(Self-assembled Epitaxial Ferroelectric Oxide Nano-spring with Super-scalability)为题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IF=30.849)上发表。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79554.htm

La0.7Sr0.3MnO3/BaTiO3弹簧结构的制备、可拉伸特性及极化演变


西安交通大学与军科院、哈佛合作研究为前列腺癌的防治带来希望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和前沿院线粒体生物医学研究所联合军事医学科学院、哈佛医学院,在人前列腺癌组织、前列腺癌细胞和转基因前列腺癌小鼠中证实,抑制OTUD6A可以通过重编程前列腺癌中MYC驱动的代谢重塑,实现抑制前列腺肿瘤的效果。相关成果以《前列腺特异性癌基因OTUD6A通过去泛素化并稳定c-Myc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Prostate-specific Oncogene OTUD6A Promotes Prostatic Tumorigenesis via Deubiquitinating and Stabilizing c-Myc)为题发表在《自然》(Nature)旗下《细胞死亡与分化》(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杂志上。该杂志是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顶级期刊,目前影响因子为15.8。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79607.htm

图1 OTUD6A可能通过去泛素化c-Myc重编程肿瘤代谢,提供有效的抗癌治疗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在噬菌体抑菌及抗菌、抗疟策略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冰、王亚文团队及医学部王洪亮团队使用核磁共振技术从分子层面详细阐述了噬菌体Gp46蛋白通过与细菌类组蛋白结合而抑制细菌的详细机制,并指出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噬菌体编码靶向细菌类组蛋白HU的抑菌基因。超级蛋白Gp46在模式菌种的表达会引起菌体变长,拟核区消失,最终导致细菌死亡。该研究阐明了Gp46超级蛋白的广谱抑菌、杀虫能力的分子机制及全新的靶点等重要信息,对噬菌体、组蛋白领域、抗生素研发、抗疟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成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论文题目为《噬菌体蛋白Gp46是一种横跨多物种的组蛋白抑制剂》(Bacteriophage protein Gp46 is a cross-species inhibitor of nucleoid-associated HU proteins)。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79556.htm

超级蛋白Gp46导致细菌体长无限变长,无法完成分裂进而死亡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治疗炎症性肠病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佘军军主任医师、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与工程院院士梁锦荣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邵丹研究员合作研发了一种兼具游离DNA(cfDNA,细胞游离脱氧核糖核酸)捕获和活性氧簇(ROS)清除特性的生物活性纳米材料,这种无药物负载的纳米清除剂可显著降低肠道组织和腹腔灌洗液中cfDNA和ROS的水平,通过综合调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对多种炎症性肠病模型均取得较好疗效和生物安全性。同时,该材料具有高效的炎症组织靶向性和滞留性,相比于临床一线药物美沙拉嗪,该纳米粒子可以在更低给药频率的情况下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且具备较高的生物安全性。该生物活性纳米粒子制备简单,应用方便,可进一步作为载体担载相关药物实现炎症性肠病(IBD)协同高效综合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转化前景。研究成果以《双重清除作用的纳米清除剂用于靶向治疗炎症性肠病》(A nanoparticulate dual scavenger for targeted therap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为题发表在Science子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

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179643.htm


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实施西北首例成人脊髓性肌萎缩症诺西那生钠治疗

近日,经过详细的肌电生理评估和神经运动评估,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静霞教授的指导下,神经内科秦星主治医师成功为一位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进行了腰椎穿刺鞘内注射诺西那生钠治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特殊不适。该患者为西北首例接受诺西那生钠治疗的成人SMA患者,标志着一附院在成人SMA诊治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已有多位患者登记治疗,一附院神经内科将尽快安排患者住院诊治。

http://news.xjtu.edu.cn/info/1012/179663.htm


西安交通大学二附院为罕见颅内出血胎儿开通生命通道

2022年2月25日,怀孕37+6周的妈妈在当地孕检时发现:胎儿颅内出血,小生命危在旦夕,紧急转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鉴于病情的紧急性,新生儿-神经外科MDT团队迅速确定诊疗方案——先由产科行剖宫产娩出胎儿,新生儿立即接受手术治疗,清除血肿、降低颅压。手术很成功,术后小宝宝的生命体征稳定,身体正在逐渐的恢复当中。MDT团队自组建以来已完成数十例高难度新生儿急危重症手术,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24小时为患儿开通生命通道。

http://news.xjtu.edu.cn/info/1013/1796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