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捧得第十四届全国 “挑战杯”竞赛“优胜杯”
11月20日,由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承办的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终审决赛在广州落下帷幕。西安交通大学选报6件本科生作品参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并捧得本届大赛“优胜杯”。电气学院王小华教授、公管学院杨东朗教授、电信学院蔡忠闽副教授、医学部李冬民副教授、电气学院刘定新副教授、理学院丁书江教授获评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本届“挑战杯”竞赛吸引了全国2000多所高校,200多万大学生直接参与,是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大学生综合性科技创新赛事。经过层层选拔,有528所高校(含香港高校10所、澳门高校3所)的1569件作品参加全国初赛,共有318所高校的783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和哲学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作品涵盖了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能源化工、生命科学、数理等学科;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涵盖了法律、哲学、社会、管理、经济、教育等学科。
第十四届全国 “挑战杯”竞赛开幕式
西安交大从2014年9月开始筹备参加本届竞赛。团委在科研院、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处等部门的配合协助下,通过组织第十六届“腾飞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动员190余件学生作品参赛,最终选拔6件参加国赛,并安排相关书院、学院团工委书记配合指导参赛团队积极备赛。特别一提的是,获得本次竞赛一等奖的《西北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经验的有益探索——基于陕西省泾阳、蒲城、凤翔三县的土地流转调研》项目,得益于学校与陕西省十二市(区)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团委安排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省域土地流转情况调研,形成的报告不仅得到了陕西省委赵正永书记的批示肯定,经提炼也成为了“挑战杯”竞赛优秀作品。
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西安交大参赛师生合影
附西安交大获奖作品简介:
1、小系统解决大问题:一种126kV及以上电压等级SF6开关设备电寿命在线监测系统
获奖等级:机械控制类一等奖(科技发明)
学生作者:刘天阳、薛屹洵、王大伟、李佳蓉、王 琼
指导教师:王小华教授
【项目简介】本作品提出基于弧触头单独接触行程的高压SF6开关设备电寿命测量方法。首先搭建了弧触头烧蚀平台,通过对触头烧蚀的分析,验证了弧触头单独接触行程可以有效表征电寿命,通过开关动作过程中电阻的动态变化测量出弧触头单独接触时间,实时测量触头行程曲线与弧触头单独接触时间测出弧触头单独接触行程,实现对高压SF6开关设备电寿命在线准确监测,有效解决了高压SF6开关设备电寿命在线监测和评估难题。本项目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
2、实践出真知:西北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经验的有益探索——基于陕西省泾阳、蒲城、凤翔三县的土地流转调研
获奖等级:管理类一等奖(调研报告)
学生作者:张武超、吴天晨、黎子玥、焦健鹏、刘奕渲、车耀武、李晓杰、黄楚珉
指导教师:杨东朗教授
【项目简介】本作品基于西安交大学生赴陕西省十二市(区)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针对陕西省百县百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全面调研,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泾阳、蒲城、凤翔三个县市进行了深度研究,从政府行为、农业生产模式、农村基础设施、市场经济环境四个方面发掘了陕西省三县的先进生产经验,并提出了在西北地区进行有效推广的对策和建议。报告得到了陕西省委赵正永书记的肯定和批示,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的推荐意见认为本项目对于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轻松划动,安全无忧:基于多指触控特征的移动端身份认证技术
获奖等级:信息技术类二等奖(科技发明)
学生作者:王必成、陈 旸、贾 鹏、左一凡、洪婉诗、陈新元
指导教师:蔡忠闽副教授
【项目简介】本作品提出一种基于多指触控特征的移动终端身份认证新技术。该技术提取特定多指触屏操作模式中的静态生物特征和动态行为特征,可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不依赖额外的硬件设备实现安全的身份认证。认证过程自然简便,难以模仿;认证精度达97.6%,与指纹识别相当,有效解决了单纯依赖行为特征的方法中行为波动问题;可方便的部署在所有支持多指触控的移动设备上,相比目前移动端指纹识别技术,在通用性、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项目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其中本科生第一作者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
4、健康所系,追本溯源:MicroRNA对E3大鼠HFD-MetS模型肝胰岛素受体表达下调的分子机制研究
获奖等级:生命科学类二等奖(自然科学论文)
学生作者:王美晨、宋刘梅、马沙蕊、葛腾辉
指导教师:李冬民副教授
【项目简介】本作品利用E3大鼠构建的高脂饮食诱导的代谢综合征(HFD-MetS)模型,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等多种技术手段,明确HFD-MetS模型肝中负性调控胰岛素受体表达的microRNA及其机制,为阐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发生的病因和机理、以及药物新靶点的筛选提供坚实的实验基础。本项目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其中含一篇SCI论文,IF=4.45)。
5、交叉创新,推进应用:射流和表面放电等离子体相结合的内窥镜灭菌装置
获奖等级:生命科学类二等奖(科技发明)
学生作者:高铭翔、缪哲语、赵令霄、杨霖泽
指导教师:刘定新副教授
【项目简介】本作品为基于等离子体技术的医用内窥镜灭菌装置。当今微创手术不断普及,而现有医用内窥镜灭菌方式存在损伤器械、操作复杂、效率低等问题。作品首次将两种放电方式下(射流和表面放电)的常温常压等离子体用于内窥镜灭菌,无需移动内窥镜,通过智能控制,分别将等离子体作用于内窥镜的内外壁,达到全面、高效灭菌目的。 本项目以学生为第一作者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已与西安滕领生物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
6、调节材料形貌,提升电池性能:过渡金属氧化物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获奖等级:能源化工类三等奖(自然科学论文)
学生作者:李明燕、徐旖旎、苏 灿、朱凯明、芦世瑶
指导教师:丁书江教授
【项目简介】本作品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得“片上片”结构氧化镍/石墨烯复合材料和碳包覆的大尺寸Fe3O4纳米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前者在50次循环后的可逆容量维持在1036.8mAh/g,后者在12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维持在1232mAh/g分别较商用锂电池提高了3倍和4倍,两种材料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大幅提升。研究产物制备工艺简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商业价值。本项目学生发表SCI论文2篇(累计IF= 8,895),在投SCI论文2篇(累计IF= 14.414)。
作者:团 委 张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