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News
新闻
更多
母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 · 母校要闻 · 正文
李树茁教授团队性别失衡及治理研究获媒体关注
2016年03月03日 00:00 

2月23-26日,《中国青年报》连续推出4篇报道,报道中国的性别失衡问题,报道大量引用了西安交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李树茁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并对李树茁教授做了专访,引起社会和公众对性别失衡带来的男性婚姻挤压及其一系列社会风险的热议,也加强了学校人口及公共管理领域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中国青年报》2016年2月23日《剩下3000万——中国农村剩男现象调查之一》报道中,引用了李树茁教授、靳小怡教授、李艳教授等团队成员在全国28个省(区、市)300多个行政村做的关于性别失衡的调查,分析了当前男性过剩的数量,及未来男性不能成婚的程度。


 同日,《中国青年报》以《性别失衡没有赢家-——访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树茁》为题,报道了李树茁教授关于性别失衡原因的分析,不能成婚的男性的弱势地位及后果,以及对于性别失衡的治理。

《中国青年报》2016年2月25日《低处不胜寒——中国农村剩男现象调查之三》报道中,李树茁教授分析了农村的婚姻梯度问题,以及如何结合当前的城镇化和人口流动治理性别失衡。

相关报道:http://zqb.cyol.com/html/2016-02/25/nw.D110000zgqnb_20160225_5-01.htm

《中国青年报》2016年2月26日《消失的女孩——中国农村剩男现象调查之四》报道中,李树茁教授介绍了女性缺失的数量、原因及未来展望。

相关报道:http://mzqb.cyol.com/html/2016-02/26/content_205287.htm?&sfc=weixin

 

2月23日,团队成员靳小怡教授接受了凤凰卫视“全媒体大开讲”栏目的视频连线直播采访,针对主持人有关光棍村的成因、“剩男”问题的社会危害、农村早婚回潮现象、及福建南安十多名越南新娘远嫁中国和集体逃离的成因等问题,代表团队进行了解读和评述。  

西安交通大学李树茁教授团队在性别失衡及治理方面开展了20多年的研究,在性别失衡的原因、数量、后果及对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并为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咨询报告。自1990年代起,在朱楚珠教授和李树茁教授带领下,团队开始关注0-4岁女童死亡率偏高问题的研究,并与国家人口计生委合作,在安徽巢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改善女孩生活环境实验区”,并逐渐发展成为2006年的国家关爱女孩行动。随着国家计生服务和社会的进步,性别歧视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从过去的“产后歧视”(即偏高的女婴女童死亡率)转变为“产前歧视”,即1980年代开始日益凸显的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团队的研究重点也随之转向了出生性别比偏高及其引发的一系列人口社会后果的研究。2008年,团队带头人李树茁教授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人口性别失衡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支持,2008-2010年,团队先后在安徽省和县、厦门等地进行了农村大龄未婚男性调查,特别是以在校大学生返乡调查的形式先后进行了百村村级调查和百村人口抽样调查,调查范围覆盖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64个村,调查内容涉及男性失婚的原因、婚姻状况对男性生活、农村人口婚育和养老观念及行为的影响、性别失衡和大龄男性失婚对家庭、其他群体、社区及社会的影响等。

本次媒体的连续报道,主要基于团队多年来对一手调查数据及全国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