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张飞:用创新服务点亮电气之光
采访人:李诗婷,西安交通大学2022级自动化专业
2008年,西安交通大学校友关系发展部首次开展了“走进交大校友 探寻交大精神”的校友寻访社会实践活动,16年来,这个活动也逐步成为校友部开展的“准校友陪伴计划”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实地拜访、深度访谈,以此宣传校友奋斗事迹、展示校友卓越风采,培养在校生对交大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让学生充分认识传承和发扬西迁精神的现实意义。本栏目刊发的文章均为参与社会实践项目的在校生们采写。敬请关注,并期待提供实践线索。本期刊发2024年校友寻访暑期社会实践校友故事,主人公是1990—1994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1994—1997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专业,张飞校友。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故事。

张飞,1990—1994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94—1997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专业,获硕士学位。曾任职于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现为南京瑞嘉电气有限公司、南京瑞利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淮安思利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交大印记 青春剪影
在交大的求学岁月,对张飞而言,宛如一幅斑斓的画卷,那段青春洋溢、无忧无虑的时光,已成为他心中无比珍贵且难以忘怀的记忆。如今,生活中的诸多印记,皆源自那段交大的时光。1990年,张飞怀着对知识的渴望,踏入了全球排名领先的西安交通大学,攻读机械工程专业。
初入交大时,张飞体重仅九十四斤,身形瘦削。然而,四年的交大生活,让他体重增至健康的一百四十斤。张飞深知,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体育锻炼。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强健的体魄,乃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石。交大始终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以促进身心健康,并设有跑操制度。得益于此,张飞养成了晨跑的习惯,并时常投身于篮球等体育活动之中。
在交大的记忆中,钱学森图书馆无疑是张飞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他感慨道,长这么大,从未见过如此浩瀚的书海。张飞自幼酷爱阅读,家中一面墙的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而在交大,钱学森图书馆为他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知识服务。通过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张飞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拓展了想象力,更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大的岁月,对张飞而言,既是知识的殿堂,也是成长的摇篮。那段时光,如同一首激昂的青春赞歌,永远回荡在他的心间。
锻炼身心 全面发展
初入西安交通大学时,张飞性格内向,对社团活动等敬而远之。然而,班主任牛一民老师敏锐地洞察到了他内心的潜力,与他深入交流,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优异的成绩虽为重要,但社会所需远非仅此。你应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和社团,以锻炼自我、历练心志。”牛老师更鼓励张飞挑战自我,尝试担任学生干部,实践磨砺自身。
在牛老师的激励下,张飞在大二时以高票当选班长。在此期间,他积极组织各类班级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更在实践中补足了自身短板,实现了全面的成长。正如古人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只有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得到全面而丰富发展的人,才有可能在未来担当重任。
扎根专业 向上攀登
本科毕业后,张飞并未止步,而是选择通过考研继续留在交大深造。他坚信,再攀高峰是必要的,因为研究生阶段更侧重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读研过程不仅丰富了思考,更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研究生生涯结束后,张飞踏入了职场。数十年来,他始终专注于电气继电专业中的电气结构领域,深耕细作,未曾偏离。张飞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电气结构产品的研发工作。并在2001年加入北京四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南京设立的副中心——南京四方亿能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独立承担整个公司的电气结构开发工作。但是这样极富盛名的公司和堪称人人艳羡的工作,还是没能阻挡张飞选择自主创业的脚步。
张飞的创业动机,得益于北京四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次设计讨论联络会。在繁忙的工作讨论结束后,来自北京总公司的一位总经理忽然对他说了一句话,激发了他创业的灵感。“张飞啊,在外边那么多电气保护公司,像你这样的电气结构专业人才太缺少了。”但张飞从业的初衷不止于此,他想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于是决定创建自己的电气结构公司,并把企业理念定义为“专心专业,创新服务”。
2006年,张飞成立了南京瑞嘉电气有限公司,从一个别人眼里的“小作坊”起步,抓住了当时市场上电气客户的迫切需求——个性化。很快,通过给电气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设计方案、专业的生产加工服务,张飞打开了市场。产品从每年勉强生产1万台,逐步到2012年的10万台,张飞的公司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并独立和帮助客户取得40余项专利,获得客户的广泛好评。公司也从开始的20余人发展到200余人,产地从1500平方米发展到近30000平方米的规模,产品方向也从单一产品向4个专业产品方向迈进,并均实现市场销售和盈利的良性循环。在这期间,于2009年成立了南京瑞利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2012年又是张飞公司另外一个发展重要节点。在这一年,配合客户的研发要求,张飞开始涉足影响至今的配电网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服务。沿着熟悉的产业链在上下游探索,深化和重点知名客户的合作,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张飞的公司也逐渐蜕变为一个管理严格、创新服务的现代企业。并于2019年成立了淮安思利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统一管理,分工明确;经营层高度互信,各有所长、优势互补。
在创业过程中,张飞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人才引进和资源整合,跟踪行业最新的动向,全力发展行业的先进产品,才能将企业引向高速发展。
寄予期望 传承精神
张飞深情地向交大在读的学弟学妹们提出了几点建议。他首先强调,交大人应秉持踏实、认真的态度,务实干实事,这正是交大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精髓所在。其次,强调人的综合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科研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更是不可或缺。实际上,相较于知识的累积,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更为关键。因为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真正发挥关键作用的,往往是我们如何运用的才能。此外还强调做事要有计划性,并且这个计划应源自内心的自发,而非外界的督促或打压。他还提到,要不断扩充知识面,进行学科交叉式学习。因为学科交叉是基础研究中产生创新思想的重要源泉,也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时代特征。
最后,张飞向交大学子们深情寄语,期盼大家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实现自我净化、完善、革新与提升,成长为勇于奋斗、敢于担当、脚踏实地、锐意创新的交大人。他鼓励学子们找到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为学校、社会、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