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
Alumni Stories
校友故事
更多
校友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桃李芬芳 · 校友故事 · 正文
龙莉英:20年专注研发的铿锵玫瑰
2019年09月25日 15:24 

龙莉英20年专注研发的铿锵玫瑰

本文作者:佛山日报 周珊莹

   

龙莉英,女,199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绝缘与电缆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任广东吉熙安电缆附件有限公司质检部经理、副总工程师。

 

 

20年专注产品研发的工程师、用17年过硬技术练就“听声辨孔”的技术焊工、入职30年安全行驶超过100万公里的公交车司机……人物与职业各异,不变的是对待工作那份坚守与专注,执着与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寄语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殷切期望,犹在耳畔。作为制造业大城的佛山,进入新时代理所当然要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肩负更大责任,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鼓励全行业为佛山发展做出贡献。

 

  为此,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佛山日报特别推出“致敬时代劳模弘扬工匠精神”系列报道,聚焦新时代的佛山劳模工匠,一同感受他们坚守平凡、追求卓越的匠人品质,领悟他们深耕细作、始终如一的精诚匠魂。

  4月24日,在位于南海桂城由广东吉熙安筹建的国内最大的500kV 超高压试验室内,4座高达15米的大型机械巍然矗立,3000kV雷电冲击装置和8000kV串联谐振实验变压器令人叹为观止。在这些庞然大物的衬托下,身高不到一米六的龙莉英显得分外娇小,一头干练清爽的短发,圆圆的脸庞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气质沉稳,说起自己所从事的研究立马变得眉飞色舞。

  在高压电缆附件技术这个男性一直占主导地位的研发领域,来自广东吉熙安电缆附件有限公司的龙莉英,犹如一朵铿锵玫瑰,廿载如一,傲然绽放。

 

专注产品研发打破国际垄断

  近年来,随着高铁技术的成熟与推广,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由高铁引领的“中国速度”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并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靓丽名片。要达到“中国速度”,电缆附件必不可少,龙莉英的工作就是负责研发高铁所需的27.5kV电气化铁道用电缆附件。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不少地区存在极端恶劣的气候或地理条件,“要抵抗东北的严寒、海南的高盐雾气候,还要适应西部地区的高海拔、昼夜温差大、无人区的风沙等。”龙莉英说,这对产品的耐寒性、耐压性、耐腐蚀性、耐风沙等功能要求非常高。

  虽然现在说起来如数家珍,头头是道,但在14年前,这还是国内外都一片空白的研究领域。凭着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在公司支持下,龙莉英率领团队义无反顾地投身27.5kV电缆附件的研发。

  龙莉英和她的团队从基本款做起,对产品结构、材料一一进行设计、试验,一遍遍模拟户外环境,收集实验数据。“有时需要集中精力持续20多天不间断地进行反复测试,才能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科学性。”龙莉英告诉记者,为了专注研究,她和团队一起睡在试验室,轮流守着。最长的一次,龙莉英在里面连续熬了5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无数次的研发试验,产品终于成功面世。龙莉英和她的团队所研发的电缆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打败了西门子等国际品牌的垄断,获得武广高铁全线电缆附件独家供应和安装权,成为国内高铁行业电缆附件的首选供应商,目前占有国内高铁市场份额70%以上。

 

弘扬劳模精神 设劳模创新室

  “她能和我们一起爬上几十米高的电缆采集数据,又能细致认真地对待每一份数据。”在同事邓浩眼里,龙莉英既坚韧刚强,又细腻严谨,她带领着团队一起向前发展,是整个团队的核心所在,也是公司当之无愧的“劳模第一人”。

  为了充分弘扬劳动模范创新团队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2012年,吉熙安公司以龙莉英的名字命名成立“龙莉英劳模创新室”(以下简称“创新室”),成为佛山市首批劳模创新室之一。

  龙莉英聚集了35名技术骨干和一线工人,专注开展电缆附件的技术和质量研发工作。据介绍,创新室历经3年、经过上万次反复实验后,研发出了具有防潮、抗低温、耐高温等优越性能的27.5kV护层保护器,其后被广泛应用于沪昆高铁线、京沪高铁、武广高铁等高铁线路。

  “劳模工作室成立后,成员们个个都争着抢着当‘劳模’。”龙莉英说,创新室至今已拥有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超百项,还有6人被认定为南海区高层次人才,多人被评为南海区先进工作者。2017年,龙莉英被评为南海区大城工匠,同时成立了“龙莉英大城工匠工作室”。

  “二十年来,我只专注做一件事,那就是尽心尽力研究电缆附件,将其做精做好,做大做强。”哪怕是入行初期,在车间拧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都要认真对待,龙莉英用专注和执着诠释她心中的工匠精神。

  如今,中国高铁正在世界上大放异彩,而在这荣耀的背后,正是有着龙莉英这样一群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们,坚持用智慧和毅力为中国高铁的“中国速度”做出贡献。(原文刊登于佛山文明网2018年4月25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纰漏,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