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波:诗人回家
作者:马永波,软件82级。曾获文艺学博士学位,并师从著名诗学理论家孙绍振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我国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学者。已出版各类著作90余部。现为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2019年9月5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知名校友、著名诗人、翻译家马永波博士回原工作单位中车哈尔滨车辆公司访问,并举办了一场马永波博士的诗歌座谈会。
马永波1986年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分配至哈尔滨车辆厂设计处计算中心,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系该单位唯一一个科班出身的软件工程师。一上班,马永波就赶上厂里推行现代化管理,工厂组建了以马永波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并于1987年完成了微机网络生产管理指挥系统的第一期开发工程,用数据库做的CMIS,该集体成果曾获哈尔滨市现代化管理成果一等奖两次、省软件评选一等奖一次、铁道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一次。到90年代,马永波又担纲开发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工作,用LISP在AUTOCAD上开发了大量图库,让工厂的产品设计甩开了图版,改用计算机进行机械设计,在车辆厂的计算机开发应用上,马永波是开创性人物。
2002年工厂搬迁,2003年6月,正式挂牌中国北车集团哈车公司,后来又更名为现在的中车哈尔滨车辆公司,从繁华的松花江畔搬迁到了偏僻的先锋路。也就是在2004年要重新竞聘上岗的当口儿,马永波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哈师大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的诗评家罗振亚教授,是当年四个博士生里唯一一个公费生,成了40岁的计划内非定向的老学生,每月固定收入为学校发的360元助学金。
从1986到2004,马永波整整在车辆厂大院里工作了18年,作为高级软件工程师,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他一直坚守内心愿望--写诗、译诗,从未放弃。可以说那18年的工厂阅历,很好地磨练了诗人的意志。工厂里的人际关系相对单纯,也给了他安静读书翻译写作的机会,一身写作翻译的硬功夫就是那时候练出来的。后来,读完博士的马永波,又赴福建师范大学,追随著名理论家孙绍振教授,完成了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如今,马永波已是当代中国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著作等身,也是西安交通大学校友文学联合会的会长。回想起当年在工厂的岁月,他心存感念,感谢那座已经不存在的百年老厂,感谢那段绝望又充满希望的时光,如果没有在工厂18年的磨砺和准备,诗人不可能有今天的格局和成就。面对这座他曾渡过了他人生最好年华的老厂,诗人深怀眷恋和感恩,甚至梦中也时常会回到那片曾经巨大的厂区。现在,那里只有一座水塔,一座厂房,一段铁轨,和一座曾被埋在地下的金灿灿的伟人塑像,成为一个让人惊叹又迷惘的繁华街区。
座谈会开始,公司书记闫玉贵致欢迎词,充分肯定了马永波在厂期间在本职工作和文学爱好方面的优秀表现,表示欢迎诗人和诗人的朋友们常回家看看,用自己的生花妙笔为公司的新气象新风貌添彩,为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阔别二十载,诗人马永波教授谈了自己在厂工作十八年间的心路历程。
朗诵会上,大家欣赏了由多位著名朗诵家和演员演绎的马永波的多篇艺术诗歌,还现场朗读了马永波描写工厂生活的诗篇。
马永波的老同事、一直在工厂工作至今的诗人王嘉丰倾情全文朗读了马永波早年写给他的散文。
另一位老同事、著名主持人可心发言,谈了对马永波勤奋踏实的印象,对其自强不息的精神予以嘉许。
活动在温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西安交通大学知名校友、著名诗人马永波回原单位访问,点滴美好回忆,如清新秋雨沁人心脾,既让公司老同事了解了诗人近年的生活工作情况和艺术成就,也让在场职工受到了良好的审美教育,尤其在激励青年职工自强不息爱岗敬业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诗人也透露,自己在写作一部关于这十八年工厂岁月的书,将个人的成长和一座百年老厂的光辉历史以及哈尔滨这座北方名城的诗歌与风情冶为一炉,这将是一部汉语里的《佩特森》。
诗会主要出席嘉宾:
金可欣(著名主持人)
韩兴贵(著名诗人,随笔作家)
陈景文(原出版局局长,著名诗人)
达威(哈尔滨广播电视台,著名声音艺术家)
关向东(著名作家)
司汉科(省报高级记者,著名作家和诗人)
殷宏伟(教授,翻译家)
秀子(诗人,画家)
徐元正(著名诗人)
战纪民(职业经理人)
赵秀华(朗诵嘉宾)
宿晶波(朗诵嘉宾)
公司参加人员:
闫玉贵书记
阴雷总工程师
姜忠波 董林 樊超 王嘉丰 姬奎利 韩彦民及青年职工代表。
节目单
马永波和他的朋友们(播放音频和视频)
1远 帆:《一匹白马向我奔来》《朗诵》
2赵又廷:《信心》斯塔福德 中英文
3黄 渤:《记忆》奥尔德里奇
4姜林杉:《我爱看雪地上的印记》《你存在着就好》《露水雨》
《秋千》《朗诵》
现场朗读
1《秋天开始了》(达 威朗读)
2《玫瑰中学》 (赵秀华朗读)
3《哈厂浴池》 (宿晶波朗读)
4《饭盒》 (马静波朗读)
5《煤油炉》 (庞海荣朗读)
6《为倪流》 (王嘉丰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