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
Alumni Stories
校友故事
更多
校友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桃李芬芳 · 校友故事 · 正文
马钊:锲而不舍 努力攀登
2019年08月26日 12:12 

马钊:锲而不舍 努力攀登

作者:尹承龙

 

他,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80年来首批外籍会士,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他,曾任英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17A & 17C委员十余年;他,具有36余年输配电行业科研、制造、运行、咨询多方面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主导参与过数项输配电设备研发和智能配电示范项目;他,曾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智能配电网首席专家,国际咨询公司ATKINS首席咨询专家和技术总监;E.ON英国中部电力公司高级技术专家;他就是西安交通大学78级电气专业校友、国际知名智能配电和电力设备专家马钊。


感念交大  难忘师恩

“1977年恢复高考,无疑是一个改变我们这一代人命运的机遇!我是恢复高考制度最直接的受益者,当年我第一志愿就报了西安交大,1978年如愿以偿,被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电器专业录取,成为改变我人生的起点。”说起在母校,马钊饱含深情,这片土地,是为他的梦想插上翅膀的地方,也是他获得爱情的地方,回忆起当年在交大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马钊仍历历在目。“那时我们系不仅拥有享有中国真空电器之父盛誉的我国电器专业的创始人之一的王季梅教授,还有我国电弧理论奠基人之称的王其平教授等一大批专家教授,可谓是大师云集,群星璀璨。”而老交大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淳朴学风也让他受益良多,“我们77、78届的同学们在十年浩劫中丢失过青春,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也就分外珍惜。”马钊说道,除了在专业知识方面打下的扎实的基本功,学校在生活习惯、道德品行及社会责任感等德育方面也特别重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马钊回忆当年交大老师引导学生们开阔眼界,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当年电机系副主任戴景辰老师曾在一次前沿科学展望的报告中给我们讲了计算机、电话机、超导这些今天已经实现和都已经很普及的东西但当时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一般。”恩师们勤勉敬业的专业态度和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在他年轻的心里埋下了一颗信念的种子,激发出无穷的力量。


矢志不渝  建功立业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入电力行业的大门起,马钊从事了15年高压设备研究。毕业水电部电力科学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全国高压开关行业技术管理和大型事故分析,研究高压开关运行技术条件,参与高压开关的水电部标准和国家标准修订,起草了220V 及以上压断路器进口技术条件参加锦辽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棒型绝缘子动态应力研究,成果公布刊登在国家科委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并荣获中国机械工业委员会和中国水利电力部荣誉证书,其他两项科研分别荣获水电部科技进步四等奖,能源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88年他以访问学者身份出国在利物浦大学进修,后受聘GEC GEC ALSTOM)高压开关公司工作,主导参与过第 3 代自能灭弧室断路器设计研发,断路器同步操作装置的开发研制,并联电抗器时多次重燃引起的过电压的电弧数学模型的建立及理论分析等。曾于2016,2018两次荣获IEE年度专业持续进步奖

1998年,马钊进入配电领域,参与创建英国中部电力公司设备数据库;2000年,他借鉴人体健康体检的原理,与合作伙伴共同提出输配电力设备健康指数(H I)理念,并参与创建输配电设备健康指数和管理体系。他所研究的基于状态、风险和全寿命资产管理的配电网设计规划和资产管理方法,为配电网设备检修、更换计划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被英国电力公司采纳和推广。2005年起,H I被英国电力监管办公室用于监管指标。而后,用于指导有形实物资产管理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PAS 55,也引入了该系列成果。到20141月,第一部国际资产管理标准I S O 55000正式颁布,该标准基于PAS 55,是当今应用范围最广泛、体系建设最完整的资产管理标准。当初的一闪灵光,如今绵延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国外期间,他还为欧盟和多家国际著名公司提供技术咨询。担任英国电力协会/能源网络协会开关设备(SAP) 和变压器(TAP)评审鉴定委员会委员;英国国家标准委员会(BSI)和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17A & 17C 委员;国际大电网(CIGRE)多个专委会委员和工作组成员十余年。


重返故乡  报效祖国

2008年,我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在国家政策的感召和国家电网公司的诚邀下,马钊与同为西安交大1978电气专业的夫人安婷商量许久,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最后决定放弃在英国25年打拼取得的优越生活,回国发展,把多年海外工作经验带回去,为国效力。2012年两人双双顺利通过答辩评审。2013年先后回国,分别在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智能电网研究院担任智能配电首席专家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智能设备系统设计首席专家。

在马钊看来,在以清洁能源为主导、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发展新格局下,电网成为能源配置的主要载体,特别是配电网不仅是直接联接可再生能源和用户的桥梁,而且是智能电网的物理载体和基石,是一切新技术所需数据的来源,是能源互联网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量大面广的配电设备和复杂多变的配电网的健康评估至今还是世界难题。因此,马钊在短短3个月内成功立项并主持“现代配电网健康指数理论与工程实现体系研究及示范应用”科技专项,经过三年多的刻苦攻关,顺利通过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该项目在基础理论、应用方法、数据平台和示范应用等方面攻克5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HI理论+大数据平台系统+引导学习的融合,有效实现了有型资产和知识经验的管理与传承,填补了国内外空白。CIGRE前主席Klaus Fröhlich等多位国际知名专家认为“该项目是第一个针对配电网健康的项目,有效实现了知识经验管理与传承的系统化和逐步标准化,填补了配电领域知识传承的空白,潜在价值巨大。值得在全球电力公司推广应用”。项目成果《配电网健康指数评估平台》被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收录,所研发的核心软件成果于2018年4月荣获第46届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2018年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健康指数相关研究成果将作为国网公司“配电资产国际对标”工作试点和落地应用推广的典型和重点支撑案例。

以往粗放式资产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的要求,我国配电网建设和管理也应顺应大数据技术潮流,实现从定性到定量,从人工到智能检测的跃升。“例如,现在我们国家装了5亿多只电表,除了计量电费,它们还可以分析用户的用电行为、总结用电趋势,并根据实际负荷来进行用电调度,包括进行故障定位等。但这些功能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当更多的太阳能、风能等可持续再生能源接入,当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的出现产生出即插即用的需求,当用户对用电数量、质量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当消费者改变为产用能一体化的用户单元……在新需求到来之际,要从网架结构、控制保护、运行维护、计量营销、资产管理等诸多方面考虑改造现有配电网,使之具有灵活可靠、主动智能、精准检修、高效环保、开放互动等功能特点,从而成为建设未来综合能源电力系统的主动力。

马钊理想中的配电网要能应对全方位的复杂局面。这要求研究思路从“配电网”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把技术视野下的“硬件组合”和经济社会以及人文相关的“软件组合”相结合,在这一视野下再综合考虑如何规划设计适应电流双向流动的主动配电系统?如何考虑不确定性、非线性的电源和负荷匹配平衡问题?这样才能避免重复性建设,因地制宜以差异化标准发展配电网。

这是思维的转变,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配电行业越来越不容许有‘糊涂账’,配电资产逐步要‘算明白’。主动、精益地管理电力资产,意味着配电网管理思路要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从专业技术管理为主向综合能源服务为主的转变。对配电网来说,不是卖的电越多越好,要综合考虑如何把电卖得更有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并体现绿色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雄安新区建设要秉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配电网建设也应该有同样的标准。”谈及此处,马钊目光炯炯。

回国6年多来,他在配电系统和分布式能源领域,开拓引领了配电网健康指数理论及应用、中低压直流配用电、人工智能在配电网健康评价中的应用三个新方向;同时积极倡导和开展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系统的研究;在高压直流断路器和隔离断路器方向提出了有益实用的研究方案;在四大国际学术组织CIGRE\IEC\CIRED、IEEE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升中国在配电领域的话语权和地位做出了显著贡献。马钊现任CIGRE SC6(主动配电系统及分布式能源)专委会中国委员,战略咨询小组成员; CIGRE中国和亚太区SC6主席;CIGRE中国国家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委员; CIGRE SC6.31 直流配电工作组召集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SyC LVDC(低压直流)专委会委员;国际供电会议组织(CIRED)中国国家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分布式能源及多能互补组组长;IEEE PES 中低压直流配电专委会顾问委员会主任等要职。为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认为,电力具有的高效、快速的传输性质,较高的能源转化效率以及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便捷性,这决定了电网将成为未来综合能源系统中的资源配置中心,是实现能源互联、能源综合利用的纽带和核心。要从用能终端入手,从主动配电系统包括分布式能源、储能、智能微网等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推动综合能源系统建设,逐步构建区域型综合能源系统。

智能电网是综合能源系统的基础支撑平台和资源配置中心,多种能源协同优化是综合能源大规模应用的必经之路。要加快融合多元能源,构建供需互动的能源互联网。在能源互联网规划技术、架构设计方面,可以通过集成多种能源网和储能提升智能电网特性。必须大力研究综合能源和智能建筑集成规划方法,实现智能建筑中能源、储能和负荷的优化配置,实现多种能源系统的整合优化运行,构建可持续的能源零净耗社区。因此,他建议在大数据背景下实施多网融合的智慧城市综合能源规划,建立概率和风险评估模型,逐步实现多元目标的优化规划; 加强能源多元供应、多轮驱动、负荷动态互动,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核心,以电力电子等技术为支撑,开展标准化模块设计,建立更加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最终实现智慧用能、构建节约型社会。


言传身教  唯才是举

6年来,无论参加什么会议,马钊都不忘呼吁社会重视配用电系统。提出“机会在底层”,鼓励开展能源消费侧+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在他和团队共同努力下,成果颇丰:近6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1篇(第一作者14篇,SCI检索11篇,EI检索23 篇);两篇论文获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领跑者F5000”,一篇论文被中共中央党校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求是先锋”丛书收录,机器学习系列论文等受到业内广泛重点关注。合作出版英文CIGRE TB 专著两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项, 获日内瓦发明金奖1项。项目成果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配电网健康指数综合评估平台” 被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收录。

除此之外,马钊最骄傲的是通过这个项目,他们培养了2名博士、7名硕士,眼下还有4名在读博士。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尚宇炜。2015年7月,尚宇炜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加入马钊团队。此后两年多,他成为“健康指数”项目主要工作人员,合作发表论文11篇(SCI 5篇,EI 6篇)。2017年,尚宇炜被国网公司推荐到俄罗斯去参加国际清洁能源论坛竞赛,获绿色科技奖。同年,参加到国网公司配网资产管理国际对标工作中。“他追求上进,我就给他机会,培养他独立工作能力。”马钊诚恳地说。

尚宇炜和其他团队成员的成长令马钊由衷地自豪。他习惯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视的位置,指导他们,也认为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能量。“先做人后做事”“不能控制的事没办法,但能力范围的事一定尽力做到最好”,这是马钊最常对学生说的话。

“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几年来,他将这一态度言传身教给学生。他常常跟学生们说,做研究绝对不会一帆风顺,一定要沉下心来,准备好坐3、5年冷板凳,之后才会逐渐出成果。在学生们面前,他从不藏私,从项目筹备立项,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的确立,一直到实际应用,结题,都会让学生们深入接触。用他的话说,是让学生们熟悉课题的整体思路,推动学生们形成系统的学习和科研观。

他希望学生们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不畏难、能坚持。而在学生们眼里,马钊也是位竭尽全力为他们创造机会的导师,国内外的学术会议,都会尽量带他们去见识。出去多了,学生们发现导师在国际会议中,在国外同行中备受尊重。马钊则会抓住时机教导他们:“要赢得尊重,得有令人服气的真本事。”

“人是有潜力的,可能只是没发挥出来。”他希望做好激发学生潜力的角色,让他们在今后的科研生涯中,扬长避短,少走弯路,成长为中国电力事业的中流砥柱。马钊已推荐国内7名专家参加CIGRE等相关国际工作组工作。他也积极参与国家引才目录(配电及新能源领域)的制定,推荐“高精尖缺”人才,所提多项建议都被采纳。


砥砺前行  不忘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马钊看来,未来的城市配电网将逐步演变为综合能源服务系统,其特殊属性是系统性、广泛性、包容性、开放性、互动性。而其在技术特征方面的特殊属性是测量数字化、控制网络化、状态可视化、功能一体化、信息互动化。

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马钊性格中有着西北男人的激情与豪迈,他遵循“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原则开展科研创新,坚持开发提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究,不盲目跟风,不与人争项目,电力科学研究并非一帆风顺,每一次关键技术突破都非常艰难,但他和团队从来都不曾后退,时间短、任务重、课题难早已成为常态,但对马钊而言,能够踏踏实实地做事,并把事情做好,是他最看重的。由此他的人品和风格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信任和赞誉。

此外,他还担任国家科技项目、国家创新奖,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教育部学科认证中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认证专家,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团体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现受聘兼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国家下一代互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委员会专家等。

如今,马钊只想抓紧时间,把目标中的“一两件事”做得尽善尽美。在他心里,能为祖国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贡献绵薄之力才是真正的幸福,无论将来的科研探索中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会带领自己的团队一如既往,拼搏向前!